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034

第34章 曲玉管

柳永

陇首云飞①,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栏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②。杳杳神京③,盈盈仙子④,别来锦字终难偶⑤。断雁无凭⑥,冉冉飞下汀洲⑦,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⑧。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⑨,永日无言⑩,却下层楼。

“注释”

① 陇首:高丘之上。② 忍凝眸:忍心望此景象。③ 神京:京都。④ 盈盈:美好的样子。⑤ “别来”句:谓离别后相思不绝而难以相会。锦字,晋代窦滔与妻苏蕙远别,苏氏织锦成字,作《回文璇玑图》诗以赠滔,词甚凄婉,文字回环可读,以示相思不尽之意。⑥ 断雁:失群孤雁。无凭:谓雁能传书之说无凭据。⑦ 冉冉:渐渐。⑧ 雨恨云愁:指男女间不能欢会的愁思怨恨。⑨ 消黯:“黯然消魂”的简语。⑩ 永日:长日,终日。

“语译”

云在高丘上飞,江边夕阳已将西沉,眼前是一片烟波浩渺,我在高楼的栏杆上靠了好久。四处一望,关隘山河气象萧索。我硬着心肠观看这千里清秋的景象。

京都杳然不知何在,那美人儿仙女似的,自别离以来,相思不绝而总难相见。孤雁飞过,它能传书之说无可为凭,只见它渐渐地飞落在汀洲上,引起我思绪无限。

我暗地里回想当初,我们曾有过多少欢快的幽会啊!哪知道聚合离散竟难遂人意,结果反成了渴望欢会而不得的愁思怨恨。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与你一起游乐了,每当我登山临水之时。想起这些,就勾起我平生莫大的憾恨。于是招来一番心神沮丧,丢魂落魄似的,我终日一句话也不说,又从高楼上走了下来。

“赏析”

此词有只分上下阕者,即以“思悠悠”为止为上阕,以后为下阕。其实它是三叠,是双拽头的。前两叠较第三叠为短,音律相同,重复一次,叫双拽头,一般多词意连贯相承,而前后又有分别;到第三叠才真正转折变换,即所谓“过片”。此调一二叠的第三句还押韵,用仄声,即“久”与“偶”相押。其余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即“秋”、“眸”、“洲”、“悠”、“愁”、“游”、“楼”相押。写的是男女离别相思,从羁旅在外、凭栏怅望的男方落笔。

先写凭栏所见的种种景物,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写:山头上有云在飞,江边已见斜日将沉,水面上是一片烟波浩荡。景是容易引起愁思遐想之景的组合,提到情事的只“凭栏久”三字,与景一搭配,其情已可知大概。接着再写景就用虚笔,只说总体印象:“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点出季节,为所见之景全都加上一层空旷凄清的色彩。说到情事还是三个字:“忍凝眸”,与“凭栏久”不同的是进一步表现了内心活动:明知凝望无益,只能徒兴感叹,而却依旧对此萧索清秋景象而久久凭栏而立。这样,就只等说出原因了。这之后才用二叠来说出因何而感伤。

“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神京”指北宋首都汴京,也就是与“盈盈仙子”相识相好及其所在之地。望而不可见,故曰“杳杳”。当时习惯将妓女称作仙女,这里就是。柳永多与妓女结好,后来都演化成小说了。“锦字”,从出典看,可用以指情书,也可用以说相思不绝或欲寄书以诉相思之情。词中是后者。“难偶”就是“难遇”,无缘相见。“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孤雁无依,飞下汀洲暂时栖身,其命运与羁旅之人同;二是见雁来落于汀洲而想到雁能传书之说没有根据,即不能为心上人通个信息。这两句与前叠一样,又是望中所见。以“思悠悠”上承“凭栏久”、“忍凝眸”而又进一步,同时小结眺望之情。双拽头之间彼此内容有分有合,此词可作代表。

三叠以“暗想当初”过片,把悠悠之思带到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然后便作今昔对比,以聚时之欢乐反衬散后之悲愁。柳永擅长长调,一路滔滔叙来,如行云流水,并无半点滞碍,其中也颇得力于运笔灵活,能虚处传神。就以这几句追忆的话来看,“有多少”、“岂知”、“翻成”等语,与要表达的事情一组合,便把说话时的感情激动、投入和语气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像“雨恨云愁”之类举重若轻的话,也是他极善于措词的表现。这以下横接有韵脚的三字短句“阻追游”,让音节来个停顿,使词句的意义(不得重温旧梦)更为突出,读来如闻叹息。然后再回到目前,但仍先加一层铺垫:“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由此可知触景生情,每每如此,非今日登楼眺望始有。“平生心事”,最大程度地强调了对方在自己心目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当然,结果都一样,所赢得的只是“一场消黯”,如江淹《别赋》开头说的“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眼前又是如此,由放而收,回到本题上来。词以“永日无言,却下层楼”看似极平淡的冷语作结,在这里却有着意外的艺术效果,它给人的感觉正是作者内心的黯然凄怆、消魂失魄和生趣已灰的漠然绝望。由此也见出作者艺术感觉的敏锐和把握语言技巧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