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032

第32章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①。垂杨紫陌洛城东②,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③?

“注释”

① 从容:这里是留连的意思。② 紫陌:帝京道路的泛称。③ 知与谁同:不知还能与谁在一起。知,不知。

“语译”

我拿着酒祝告东风,请它跟我一同在此多留连些时候。洛阳城东,那条种着垂柳的路上,处处都是我俩曾经来过的地方,当时我们手拉着手游遍了每一片花丛。

我们从相聚到离别,实在是太匆忙了;这真令人憾恨无穷啊!今年的花开得比去年更娇艳,可惜到了明年,花会开得更好,但不知还能与谁在一起共赏?

“赏析”

作者在这首词中抒发了与洛阳友人匆匆聚散的感慨。北宋的东都洛阳,是个山河壮丽的古城,也是欧阳修早期从事政治活动和诗文交游的重要地方。在那里,他曾经历了重大的政坛风波和仕途挫折,也结识了一批如尹师鲁、梅圣俞等杰出的人物,那段生活为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回忆。所以,在他后来的文章诗词中“常忆洛阳风景媚”。(《玉楼春》),有不少追念洛城风物和当时旧友的佳作,此词即其中之一。

词的上片是对昔日与友人欢聚情景的回忆。“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因为景物美好,情怀欢畅,便希望时光能过得慢一些,可以多享受享受这一番与挚友们同游的乐趣。这是人人都会有的心情,但在表达上,却可以看出是欧阳修所喜欢的惯用方式。他在另一首《鹤冲天》词中也有类似的写法:“花无数,愁无数,花好却愁春去,戴花持酒祝东风,千万莫匆匆。”春季多东风,欢聚不离酒,将代表春光的东风拟人化,化之为老朋友,举杯邀其一同在此从容留连以尽游兴,切莫匆匆离去。说来颇有诗趣。再三句写出当时纵情游乐的情景。“紫陌”点明帝都,是东都洛阳;“洛城东”又指出是在城的东郊;则“垂杨紫陌”便是郊外的一条绿柳成荫的路上。在那里,所到之处,每一丛花木,几乎都曾留下过他们游赏的足迹。因为“游遍”,故用“总是”,以见处处都能勾起自己美好的回忆,也写出“当时”游兴之浓、心情之欢。同游者友情真挚,意气相投,从“携手”二字便可见出。已说“垂杨”,又言“芳丛”,则一路柳垂金线、桃吐丹霞的妍媚春景,已不须渲染;何况下片便要就花好来做文章。上片的欢情正为反跌下片的惆怅。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前面既已写过当时“聚”之乐,则转到眼前,便说“散”之恨,前后一丝不乱,过片极其严密。九个字感情的分量很重,也是全篇的主旨。既是主旨,就不应浅视其所指,以为只是承上片慨叹某次郊外畅游的匆匆聚散;倘若如此,用“此恨无穷”的重语,就未免小题大做了。此词本以小见大,借记游以寄情寓兴,故探究其内涵,应认为其中有作者对自己早年洛阳政治风波中同道好友们零落星散的回忆和反思;甚至推而广之,是对世事人生常不如意的带有哲理性的感慨和憾恨。这从结尾三句看得非常明显:“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后期逐渐官居要职,朝廷委以国事重任,在政治上与早年处于坎坷逆境已大不相同。这也许就是词中所说的“花胜去年红”、“明年花更好”的政治寓意。在客观情势好转的时候,他当然更需要有志同道合的挚友来支持和帮助他。然而,“洛阳旧友一时散,十年会合无二三”(《圣俞会饮》),这才真正地使他感到“此恨无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这些感叹人生易老天难老的诗歌意象,也被融合改变而再次体现在这首词中。“去年”、“今年”、“明年”,都是虚指,是“过去”、“现在”、“将来”的诗化语言。如果问:欧阳先生怎么会知道“明年花更好”的?这就呆了。(一)这只是假设;(二)“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在这里,好不好、红不红全凭人的主观感受。正因为没有好朋友共享览胜赏花之乐,就越觉得辜负良辰美景太“可惜”了。这“胜”与“更好”,便从“可惜”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