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283

第283章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①。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②,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将息:休息,保养。唐宋时俗语,今南方方言中仍有之。②这次第:这光景。

“语译”

东寻寻,西找找,不知在寻找什么,四周冷冷清清,境况凄凄惨惨,心中一阵阵悲戚。忽暖忽冷的季节,最难保养好身体了。喝上几杯淡酒,又怎能挡得住傍晚时猛烈的西风呢?天上大雁飞过,正教我伤心,它们都是我从前认识的老朋友啊!

金黄色的菊花落瓣堆积得满地都是,花儿憔悴如此,现在还有什么可摘取的呢?我守着窗口,一个人怎么才能捱到天黑呢?梧桐叶落,再加上下着细雨,到黄昏时,滴滴答答地响个不停,这番光景,只用一个“愁”字怎能形容得了呢!

“赏析”

在李清照的全部词作中,最有名的大概无过于这首《声声慢》了。此词所表现的凄苦愁绪,已非入选的前两首词可比,其强烈的程度,几乎可谓是墨与泪俱,一片哀音。这种变化,实在是现实生活的改变所造成的。

靖康之变,在使北宋王朝覆灭的同时,也给李清照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巨变,她的身心都遭受了极大的痛苦。故乡陷落,青州老家付之一炬。南渡后的次年,丈夫赵明诚又因病亡故,结束了伉俪恩爱的生活。继而金兵南下,她孤身一人流亡于浙南,所有藏书和财产也都在逃难中丢失了。经此浩劫,其凄苦悲愁的心境自不难想像,反映在词作中,便有了这首《声声慢》。

词起头三句,连用十四个叠字,令后人赞叹不绝,或谓“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词苑丛谈》);或谓“超然笔墨蹊径之外,岂特闺帏,士林中不多见也”(《花草新编》);也有称之为“公孙大娘舞剑手”的(《贵耳集》);也有说“庶几苏、辛之亚”的(《历朝名媛诗词》)。又有作词拟句,纷纷刻意增多叠字而效颦的,如乔梦符之《天净沙》之类(今杭州孤山“西湖天下景”亭柱上“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的对联亦属此类),弄姿作态,俗气逼人,无怪陈廷焯斥之为“丑态百出”(《白雨斋词话》)。李清照这三句虽亦有意为叠字,以合此慢调“声声”之名,但毕竟是在写她自己追思往事时的心理过程,且能把自己惘然若失的举止、寂寥处境的感受和悲从中来的心态,写得细腻生动、层次分明而又极其自然。因而与猎奇卖俏、只着眼于叠字表面效果者不可同日而语。

接着先说忽冷忽热的季节容易生病,能使人感觉到她身体单薄,是多愁所致,心情恶劣,又总怨天气。借酒暖身,岂能敌晚风凛冽;见雁南归,又勾起往事无数。黄花委地,憔悴而不堪摘的,是花是人,已难分解。“有谁堪摘”的“谁”,是疑问副词。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云:“谁,犹何也;哪也;甚也。与指人者异义。”又举此为例云:“言无甚可摘也。”“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语同白话,却生龙活虎。张端义曰:“此‘黑’字不许第二人押。”(《贵耳集》)“梧桐”以下,愈出愈妙,一片神行。“点点滴滴”四字,与发端十四叠字相照应,更见字声之讲究,乃词调声情与内容文情的需要。

吾师夏承焘(瞿禅)说此词用字的艺术特色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个字里,舌音、齿音交相重叠,是有意以这种声调来表达她心中的忧郁和怅惘。这些句子不但读起来明白如话,听起来也有明显的音乐美,充分体现出词这种配乐文学的特色。……她这首《声声慢》词,以细腻而又奇横的笔墨,用双声叠韵、啮齿叮咛的音调,来写她心中真挚深刻的感情,这是从欧(阳修)、秦(观)诸大家以来所不曾见过的一首突出的代表作。”(《唐宋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