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252

第252章 摸鱼儿

朱嗣发

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紫丝罗带鸳鸯结,的的镜盟钗誓①。浑不记,漫手织回文②,几度欲心碎。安花着蒂。奈雨覆云翻,情宽分窄③,石上玉簪脆④。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阴晴也只随天意,枉了玉消香碎。君且醉。君不见、长门青草春风泪⑤。一时左计⑥,悔不早荆钗⑦,暮天修竹,头白倚寒翠⑧。

“注释”

① 的的:明明白白。②回文:用苏蕙织锦事。见晏幾道《六幺会》注。③ 分:情份,缘份。④ 玉簪脆:谓愤恨摔碎玉簪。⑤ 长门青草:用汉武帝将陈皇后打入长门宫事。见辛弃疾《摸鱼儿》注。五代薛昭蕴《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⑥ 左计:失算。⑦ 荆钗:妇女过贫贱的生活。《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⑧ “暮天”二句: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语译”

我满头的鬓发被西风吹得如同青烟一样地摇曳,大大小小的往事都已尽付流水。紫色的丝罗带上还打着鸳鸯结,让爱情天长地久的誓盟也说得明明白白。这些他全都忘了,我徒然地给他写信寄诗倾诉衷情,多少次令我的心都碎了。我想把落花重新安放到花蒂上去,怎奈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无常。我的感情虽然深厚,但缘分却太浅薄了。就像摔玉簪于石上立刻脆折了,我们之间的关系已无可挽回地断绝了。

在我凭栏的红楼外,我心头沉重的愁怨似乎压得天上的云也要下坠了,月儿的光影还照着不眠的我。人之悲欢恰如月之阴晴,也只好随从天意了,既然命运如此,即使我香消玉碎,也只是白白送命罢了。可怜的人啊,你姑且醉酒自宽罢!你难道没有看见吗,汉代宠极一时的陈皇后,一朝被打入长门冷宫,还不是只能在春风中对着青青的春草而流泪?唉,只怪我一时失算,真后悔不早早选择过荆钗布裙的贫贱生活,像杜甫笔下的佳人,当天寒日暮时,独自倚着修竹,直到头白都深居幽谷,过那清清白白的日子。

“赏析”

男女相爱之初,情意绵绵,信誓旦旦;但后来男的负心,不念旧情,造成了被弃女子的极大痛苦。这是诗歌中的一个古老的题材,《诗经》、汉乐府中都有,本篇也是一首弃妇词。

词开头先写一位女子青丝般的鬓发被西风吹得乱似飞烟,这一形象中便使人感受到一种悲剧的气氛。接着说大小前事,尽付东流,是揭示形象的意义,但却是模糊的,因为我们还不能确定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前事”,至“紫丝”二句一出,才完全清楚了。“镜盟钗誓”,即爱情的海誓山盟,用的是徐德言夫妇破镜重圆和李、杨定情赠金钗钿合事。“浑不记”,是说男的;“漫手织回文”,是女的自述。“几度”二字,可见女子曾苦苦挣扎,欲挽回而不可得。“安花着蒂”,是比喻,犹言泼水欲收,以痴语写痴情最好。转说男子薄幸,语用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意。片末“石上玉簪脆”五字,说断绝彼此情谊,可作比喻看,也可作实叙不幸女子的愤恨举动看。

换头“朱楼外”三句,遥应词的发端,由此而知“对西风”云云,乃弃妇月夜无寐,于朱楼凭栏时的情景。“阴晴”二字,承上句,指月而言,比喻人之悲欢,此东坡中秋词语意。“玉消香碎”,是假设语,此句说因此含恨而死实在不值得。接着“君且醉”、“君不见”二“君”字,非指对方,乃女子自谓,或称内心独白,诗词中有此用法。“长门”之事与“荆钗”生活,借自悔“一时左计”而作了强烈的对比;融入杜甫《佳人》诗意作结,最为精警,重铸新辞时,遣词造句也极老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