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232

第232章 点绛唇

吴文英

试灯夜初晴①

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②。暗尘不起③,酥润凌波地④。辇路重来⑤,仿佛灯前事。情如水,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注释”

① 试灯夜:元宵节的前一夜,按例预赏新灯,故称试灯。② 素娥:嫦娥的别称,指月。③ 暗尘: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诗:“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④ 酥润:被小雨微微润湿。韩愈《早春呈张十八员外》诗:“天街小雨润如酥。”⑤ 辇路:皇帝车驾经行的路。

“语译”

阴云散尽,皓月当空,仿佛美丽的嫦娥到夜晚又重新梳洗打扮了一番。赏灯的妇女们轻盈步履往来的路上,经小雨润湿,不起一点灰尘。

我又一次来到这皇家大道上,从前与她灯前玩赏的种种情景依稀又呈现在眼前。柔情似水,如今我只得回到小楼上,拥着散发熏香的锦被,耳听街上一片笙歌喧闹声,独自去做那美妙的春梦了。

“赏析”

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前夕的试灯,勾起了重归京城的词人对往昔的追忆,于是在欢快明丽的节日气氛里,词人却独自沉浸于温情感伤的自我世界中,这就是这首小词所表达的内容。

上片写景。首二句说嫦娥破愁颜,新梳洗,容光焕发。用拟人笔法写自然景象,比喻清新。点出月夜,点出“初晴”,扣题。接着写都城大路,湿润、洁净,恍若仙境,仍是雨后月下景象。择用苏味道、韩愈诗语,紧切时、地。而“凌波地”三字,暗逗下片追念昔日“灯前事”。换头后转入叙事。“辇路”二字,承上启下。由旧地重来而往事再现,却缩住不写,只说“仿佛”,可知早已物是人非,好梦难再。此中感慨何止千言万语,词人只以“情如水”三字轻轻一带,而以一幅意境深永的“小楼春梦图”收束全篇。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有“小楼吹彻玉笙寒”的名句,以寒夜笙声衬出离人长夜难眠的孤寂,此则用意又有不同。是现实的笙歌把愁人带入梦中,还是梦中重又听到了往日的笙歌?朦胧迷离,虚实莫辨。谭献称此三句“足当‘咳唾珠玉’四字”(《谭评词辨》。李白诗“咳唾落九天,随风散珠玉。”),实不为过。

小词清丽隽永,无堆砌晦涩之病,是吴文英词中别具特色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