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208

第208章 双双燕

史达祖

咏燕

过春社了①,度帘幕中间②,去年尘冷。差池欲住③,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④,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⑤。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

“注释”

① 春社:社日是农事的祭祀日,有春秋之分:春社祈谷物丰登,秋社谢神还愿。春社的社日通常选在春分前后,其时燕子飞来,至秋社时则去。② 度帘幕中间:《青箱杂记》引晏殊断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③ 差池:《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笺:“谓张舒其尾翼。”④ 相:细看。相面、星相的相。藻井:装饰成井栏形、绘有菱荷藻类的天花板。古人以为借此能镇住火灾。⑤ 芹泥:杜甫《徐步》诗:“芹泥随燕嘴。”

“语译”

春社刚过,一对燕子便飞来,在帘幕间穿来穿去,去年的尘土显得冷冷落落。它们舒展着羽翼,想要憩歇下来,试着进到旧巢里去双双共栖。终究还是仔细地瞧瞧雕花的屋梁和藻绘的天花板,又软语呢喃地商量个不停。接着飘忽地飞去,迅速拂过花枝的梢头,翠色的尾剪分开时,闪动着绛红的影子。

越过芬芳的小路,在长着水芹的地方,泥土被雨水润湿,正好衔去筑巢。它们喜欢贴近地面争着低飞,以此来比赛和夸耀自己的轻盈矫健。回到红楼里来时,天已很晚,它们看够了昏暗杨柳和暮色中的花朵。现在该正是在香巢中安稳地共眠了。就把替天涯离人捎书信的事给忘了。这可愁坏了有一双黛眉的佳人,让她天天在画楼上独个儿靠着栏杆等待。

“赏析”

《双双燕》以词题为调名,是史达祖的自度曲;后来吴文英也继而填写过。这首咏燕词的特点是:除了最后两句寄情于凭栏女子外,全篇正面描述了一对燕子从春天飞来寻旧巢,到衔泥筑新巢,巢成后同宿并栖的全过程。极少借助于使典用事,几乎纯用白描手段,却能做到格物尽性,摹写入微,形神俱似,使所咏了然在目。

头三句写燕子认旧路归来,“去年尘冷”,大有今昔之感。“差池欲住”四字,写出欲住未住之时张翼舒尾之状;“相并”,是住时模样,然不能栖稳,片时又出,故用“试入”。体察极细微。“还相”二句,写其徘徊未决,顾盼唧啾情态,亦描摹入神。“飘然”二句,写旋即又离去,应前“欲”、“试”、“还”、“又”等虚字,形容燕子飞掠之形相,淋漓尽致。

换头“芳径”二字一顿,承前“拂花梢”说飞经之处。只“芹泥雨润”四字,衔泥衔草,忙碌筑巢,已在不言之中。燕子“贴地”而飞,若非寻觅营巢所需,便是捕食小虫,小虫多接近地面活动,尤其是在下雨之前,但这只是事理;说燕子在“竞夸轻俊”,才是它灵巧矫健的身影给人的感觉和印象,才是诗。同样,“红楼归晚”,当然是为了生存需要,词人并非不知,却偏从“看足柳昏花暝”去说,也是因为诗趣。姜夔最赏此句(见《花庵词选》),或亦为此。“应自”二句,是料想之辞,新巢既成,游览亦足,自可安稳地双栖香巢了。却不知画楼别有愁人在。“便忘了”七字,随手将燕能捎信传说写入,不说“无凭”,而说“忘了”,便妙,极写双燕沉浸于幸福之中。至此,完咏燕之正面;歇拍写玉人“画栏独凭”的愁思,表面上看,似乎脱开了咏燕,实际上写了离人由“栖香”的双燕所引起的感慨,以及她对双燕的期盼、羡慕、妒忌……一点也没有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