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184

第184章 点绛唇

姜夔

丁未冬过吴松作①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②。第四桥边③,拟共天随住④。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释”

① 丁未:淳熙十四年(1187)。吴松:又名松江、松陵、笠泽,即今江苏吴江。② 商略:商量,酝酿。③ 第四桥:吴江城外的甘泉桥,以泉水品居第四,故称第四桥。④ 天随:唐陆龟蒙自号天随子,其宅在松江上甫里。

“语译”

燕子大雁,春来秋往,本属无心,此时早随着太湖西畔的浮云去得无影无踪了。眼前几座山峰显得寂寞荒凉,仿佛在跟傍晚时到来的雨商量着什么。

我真想就此在甘泉桥边,伴着高人陆龟蒙度过余生。可如今的时势又怎么样呢?我倚在栏杆上,想着历史上的事,望着那衰败的残柳参差不齐地在寒风中舞动。

“赏析”

淳熙十四年春,姜白石曾由杨万里介绍前往苏州见过范成大,这首词则是到了冬天,他从湖州再次前往,路经吴松时所作。

人们常将燕子和大雁的来去与自身的离合悲欢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种种不同的情绪或期望。白石此时的心情,乃以为世事不可强求,一切皆应随顺天然,闲适处之。以此种洒落襟期视物,则“燕雁”之往来也当“无心”。时届冬令,不见燕雁,料其必已“随云去”了;说“随云”,即所谓“无心”也。吴松西临太湖,“太湖西畔”,则是隔湖而望遥远处。冬日山川寥落,峰以人拟,所以说“清苦”;既拟人,于四顾苍茫之中,似乎就只能与“黄昏雨”交谈了。“商略”一词,固可引申为酝酿、准备,但终究不如直解作商量、讨论,意境更深邃、奇幻。卓人月评此二字为“诞妙”(《词统》),正作如此理解。那么,山峰与暮雨在商量些什么呢?这是大自然的秘密,你可以猜,但毋须寻求答案。

上片只作景语,换头二句,转述襟怀。前有“太湖”,此说“第四桥”,皆切题序“过吴松”,而陆龟蒙之宅在焉。龟蒙自号天随子,取随顺天然之意,语出《庄子》;又称江湖散人,为人高放,勤于学,诗文皆有成就,不乐官场,退而躬耕,啸傲江湖,白石心仪之。其《三高祠》诗云:“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又《除夜自石湖归苕霅》诗云:“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皆以龟蒙自比。“今何许”,是提起,也是转折,简语重笔,感时忧国之慨,已包涵其中。“凭栏怀古”,既承上追念前贤,又带起末句,因“怀古”亦即“伤今”也。“残柳参差舞”,以衰飒之景写沧桑之感,篇终混茫,意境闲淡而高远。此白石短章之绝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