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148

第148章 三台

万俟咏

清明应制①

见梨花初带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内苑春、不禁过青门②,御沟涨、潜通南浦。东风静、细柳垂金缕。望凤阙、非烟非雾③。好时代、朝野多欢,遍九陌④、太平箫鼓。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近绿水、台榭映秋千,斗草聚⑤、双双游女。饧香更⑥、酒冷踏青路。会暗识、夭桃朱户⑦。向晚骤、宝马雕鞍,醉襟惹、乱花飞絮。正轻寒轻暖漏永,半阴半晴云暮。禁火天、已是试新妆,岁华到、三分佳处。清明看、汉宫传蜡炬;散翠烟、飞入槐府⑧。敛兵卫、阊阖门开⑨,住传宣、又还休务⑩。

“注释”

① 应制:奉皇帝之命而写作诗文。② 青门:京都的东南门,参见贺铸《绿头鸭》注。③ 凤阙:汉代建章宫,宫阙临北道,建凤于其上,号“凤阙”。旧用为皇宫的通称。阙,宫门前的望楼。王维应制诗:“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④ 九陌:京都大道。⑤ 斗草:相传起于吴王、西施,多由年轻女子玩的采百草来比赛的游戏。以草名作对,如以“观音柳”对“罗汉松”等。⑥ 饧:麦芽糖。宋祁《寒食假中作》诗:“箫声催暖卖饧天。”⑦ 夭桃:茂盛而艳丽的桃花。语出《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甚华。”⑧ 槐府:门前种植槐树,贵人的第宅。这几句用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汉宫”句,一作“汉蜡传宫炬”。⑨ 阊阖:本传说中的天门,用指宫门。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⑩ 休务:停止公务,即放假。

“语译”

已见梨花初次映着春夜的月色,海棠花半含着早晨的雨滴。皇家园林中的春色禁不住,已越过了青门,御沟里水涨了起来,暗暗地通往南浦。东风静静地吹拂,纤纤柳条如无数金线低垂。望宫门前的凤阙被非烟非雾的祥云笼罩。大好时代,朝野多欢乐,京都大道上,处处箫声鼓声,一片太平气象。

一会儿,黄莺百啭啼鸣,时断时续,燕子飞来飞去。绿水附近,楼台亭榭掩映着秋千;郊游的少女,双双对对相聚,玩着斗草的游戏。麦芽糖的香味飘过,酒菜在外出踏青扫墓的路上都冷了。我还能暗中辨认出秾艳的桃树下那朱红门户的人家。傍晚时分,配着豪华鞍鞯的骏马往来奔驰,醉酒后的衣襟上,沾惹着乱纷纷的落花飞絮。

现在正是轻寒轻暖的季节,更漏之声迟迟不歇,半阴半晴的天气,天上的云已呈现暮色。禁火的日子里,人们已试着作新妆打扮了,一年之中已到了三分佳胜的时候。看那清明节皇宫中传出蜡烛,它的青烟飘散开来,飞进门前植有槐树的公侯贵族府第。宫殿前撤下守卫的士兵,宫门大开,暂时不再传呼宣读敕令,而且还停止办公放假了。

“赏析”

万俟咏与黄庭坚、周邦彦同时,词大多作于北宋哲宗、徽宗时代。此词所咏是北宋京都汴梁的清明景象,又因为“应制”而作,故不免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词分三叠。一叠写春到京城。梨花带月,海棠含雨;“内苑”春色关不住,已过“青门”;“御沟”春水渐涨绿,暗通“南浦”。柳垂“金缕”,云埋“凤阙”。归结为“朝野多欢”、“箫鼓”盈衢的“太平”气象。二叠写市井之繁华热闹。流莺宛转,燕子去来,近水台榭映秋千,成双游女戏斗草。卖饧携酒,踏青祭扫,游人往返不绝,犹有留情于“夭桃朱户”人家者。仍归结为贵族子弟纵马豪饮的游冶逸兴。三叠借寒食清明习俗禁火,宫中以蜡烛分赐近臣,及弛禁开门,住宣休务等事,写皇上降恩,与百僚同乐,以此颂圣。统观全篇,是一种竭力罗列铺陈的赋体写法。比之于出自真情实感的抒情词作来,其文与价值或要逊色得多,但就当时文学现象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诗词体式“应制体”来看,也还是写得比较成功的,故得到一些评词者的赞许。如李攀龙云“铺叙有条,如收拾天下春归肺腑状”(《草堂诗余隽》),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