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137

第137章 喜迁莺

刘一止

晓行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①。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②。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华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着。者情味③、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

“注释”

① 林薄:草木丛生之处。《楚辞》王逸注:“丛木曰林,草木交错曰薄。”② 风尘京洛: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后人多藉此比喻世俗的污垢。③ 者:这。

“语译”

曙光催动号角声,窠里的鸟儿尚未惊起,便听到邻里的鸡先醒过来,开始啼叫了。村落连绵不断的人家升起吹烟,马儿嘶鸣,人们起身,透过树林草丛,尚见残月在天。在晨霜里,泪痕微微地凝结在脸上;抵御这寒冷,酒力还是太薄弱了。可叹我这个已感到厌倦的客子,正愁再也禁不起京洛风尘的污染了。

回想与她分别以后,我心事万重,却难找到一只孤雁能把这番意思带给她。从前,在绿窗纱后,闺房是那么漂亮、幽深;在曲屏风内,气氛是那么芳香、温暖,那时候怎会想到后来的大好时光,竟在漂泊之中度过?怨恨春花秋月的那种烦恼,不是没有感受过。这种心情滋味,只希望它能从此很快消减下去,谁知近来又不好了呢。

“赏析”

刘行简这首题作《晓行》的词,当时曾流传京师,颇有名气。阵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行简是词盛称京师,号‘刘晓行’。”其实,这也是一首伤离词,只是作者将这种离人的思念情怀安排在晓行之中加以表现而已。

上片写晓行所见所闻所感。见到的有“晓光”、“烟村”、“残月”、“林薄”及晨“霜”等等;听到的有“角”声、“鸡”啼、“马嘶”及“人”声等等,感觉到的则有阵阵“寒”意。这些交错配合,组成了一幅出色的晓行图,读来有令人身历其境的感觉。许昂霄云:“‘宿鸟’以下七句,字字真切,觉晓行情景,宛在目前,宜当时以此得名。”(《词综偶评》)说“泪痕”、“酒力”,已可知此次晓行乃离别所爱之人——大概就是妻子以后的出远门,不久前刚饮过饯别席上的酒,也彼此挥洒过泪水。接着感叹自己倦作客子,忧虑会“不禁重染”“京洛”的“风尘”,用的是“素衣化缁”典故。这就是说,作者以往为了官俸,常在仕途奔波,异乡作客,也曾去过京师,已感到厌倦,如今身不由己,又须再去。

上片既写了晓行的见闻,又交待清晓行的缘由和去向,下片就具体抒写此行中自己的“心事”和“烦恼”。“追念”之“人”,就是曾经与自己在“翠幌娇深,曲屏香暖”的舒适环境中度过欢乐时光的爱妻;而“翠幌”八字,又与上片写“带霜”、“冲寒”的晓行中所感受到的悄然清冷气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现在相去日以远,锦书难托,而当初彼此在温柔乡里度日,再也想不到华年竟付风尘,会如此“飘泊”分离的。“怨月恨花”以下,抒胸臆而多起伏:先形容是怎样的“烦恼”,然后说这样的“烦恼”也曾“经着”过;又再说只希望能快快“消减”,末了说可终也不能宽解。叙来一波三折,宛转无奈;语言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