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134

第134章 贺新郎

叶梦得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①。惊旧恨,遽如许。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②,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花寄取③?但怅望,兰舟容与④。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⑤?

“注释”

① 明月影、乘鸾女:《龙城录》:“九月望日,明皇游月宫,见素娥千余人,皆皓衣,乘白鸾。”② 葡萄涨绿: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醅。”③ 采花:柳恽为吴兴太守,尝为《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落日江南春。”见《南史》。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花不自由。”④ 容与:迟缓不进的样子。《楚辞·涉江》:“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⑤ 金缕:杜牧《杜秋娘诗》:“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原注:“‘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按:杜秋娘为李锜之妾。)长唱此辞。”又《贺新郎》词牌又名《金缕曲》、《金缕歌》、《金缕词》。

“语译”

午睡起来时,听到黄莺儿在说话,关闭的窗户外,长满青苔,时已傍晚,乱纷纷的落红无数。风将残留的花朵都吹尽,也没有人看见,只有垂杨柳在自己起舞。手执贵重的团扇,寻找月宫的图像,它已灰暗地蒙上了一层尘埃,上面画有乘鸾的素女。我为从前留下的憾恨,竟如此之深而惊愕不已。

身处江南洲岸上,梦魂被横流的大江隔断。只见浪花粘连着天空,高涨的江水绿得就像初酿成的葡萄酒一样,被笼罩在半空烟雨之中。这楼前清江的波浪万古流不尽,给人无限感慨,有谁能采得江上的花寄给远方友人呢?我只能惆怅地望着木兰舟在水上徘徊不进。什么时候才能高挂云帆经万里而到达彼方呢?我目送孤雁远去,直到被千山所阻。又有谁能为我来歌唱这支《金缕曲》呢?

“赏析”

这首伤春怀旧的词,同时也写入了故国之思。这实在是经历了宋室南迁的词人,都免不了会有的,只是这种情绪在词中表现得并不那么明显、强烈而已。

“睡起”至“轻暑”一段,写暮春向晚所闻所见,突出落红遍地、春光迅逝的令人哀伤景象。写到自身,昼睡掩窗,则是一种落寞无聊的精神状态。“宝扇”二句,借扇上所绘唐明皇游月宫,见乘鸾素女的传说图画,暗示往昔经历过风月繁华的盛日,而今已“暗尘侵”,鲜艳的色彩早已黯淡消退了。“宝扇”常为歌女所执,当是情侣所遗赠,自可象征自己幸运的当年;而上绘开天盛日故事,又不免能引起宋室兴衰之感。内涵极其隐曲。然后以“惊旧恨,遽如许”六字点醒,感慨万分。

张元幹有“塞垣只隔长江”之叹,叶梦得“江南梦断横江渚”仿佛似之。“浪黏天”十一字,紧接着写长江之壮丽气象,于景物描绘中寄情寓兴,自是空灵妙笔。词人将注释中所引的前人诗句融合而重铸,写出了天堑当前,不能飞越而寄情远方的悲哀。“兰舟容与”,正是短棹畏风波、大江难渡的意象,故前置“但怅望”三字。伊人在水一方,相距万里。何时能直挂云帆,到达彼岸,这是他日夜在心而又无法实现的愿望。面对江水,目“送孤鸿”,直至望而不见,被千山所阻,总写无可奈何。末了以寄情《金缕》之曲,所恨曲成而无人为我歌唱击拍,旧恨新愁,凄惋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