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123

第123章 薄幸

贺铸

淡妆多态①,更的的②、频回眄睐③。便认得琴心先许④,欲绾合欢双带⑤。记画堂、风月逢迎⑥,轻颦浅笑娇无奈。向睡鸭炉边,翔鸳屏里,羞把香罗暗解⑦。自过了烧灯后⑧,都不见踏青挑菜⑨。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约何时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注释”

① 淡妆:一本作“艳真”。② 的的:明媚地。③ 眄睐:斜视。④ 琴心:见晏殊《木兰花》“闻琴”注。⑤ 绾:系。此句一本作“与写宜男双带”。⑥ 风月逢迎:一本作“斜月朦胧”。⑦ “向睡鸭”三句:一本作“便翡翠屏开,芙蓉帐掩,与把香罗暗解”。⑧ 烧灯:元宵放灯。⑨ 挑菜:《乾淳岁时记》:古以二月二日为挑菜节。

“语译”

淡雅的打扮使她显得多姿多态,更明媚的是她几次回眸斜视的目光。她听琴就懂得琴声中爱慕的意思,心里先就答应了,想着把这条合欢彩带系结起来。她还记得画堂中清风明月迎接情郎之夜,轻蹙蛾眉,微微含笑,百般娇柔,无可奈何;便向睡鸭形的香炉边、画着双飞鸳鸯的屏风后,带着羞怯把香罗腰带暗中解了下来。

自从过了放灯的元宵节后,都不见情郎再借人们都出门踏青和挑菜的机会来到这里。几次想托双燕,嘱咐它带去自己的深情蜜意,却恨重重帘幕妨碍它飞来飞去。什么时候能再相约相会呢?春意正浓,酒添困慵,人闲着,在这长长的白昼中百无聊赖。恹恹地一觉醒来时,还看到有太阳照在花枝上。

“赏析”

一个美丽聪明的女子有了情人,一度欢乐后却被冷落,感情上受到了打击。词写的就是这件事。作者选用的词牌名为《薄幸》,看来非出于偶然。

上片写她与情郎的相识相爱。头两句先写她的美貌。淡扫蛾眉而仍多姿多态,其丽质可想而知。回眸转秋波,更是明艳动人;在总体描写后又突出重点。“认得琴心”,用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故事,可知:(一)是初识;(二)是男方挑动;(三)女子生性敏感聪慧。“先许”,心里早已应许了对方的求爱。“欲绾”句是由心许延伸出来的愿望。带结同心,表示两情结合,故用“合欢”(字面义是带子上所绣的合欢花)字样。然后写“画堂”欢会之夜。用一“记”字领起下面一段文字,可知上片都是回忆中事。“风月”,既为点夜,又暗示男女风月之事。同样有暗示性质的用词还有“睡鸭”与“飞鸳”。用“娇”字“羞”字,又说“无奈”,能看出北宋词人多有写艳情的本领。

下片另起,如文章分段,写情郎不来,女子感到苦闷。大概那个薄情郎自从得手以后,便不再相顾了。“自过了烧灯后,都不见踏青挑菜。”可知前述画堂相见,正元宵放灯时,十五月圆,与“风月逢迎”正合。“踏青挑菜”只是过访,是来相会的比较文雅含蓄的代词,是为适合元宵之后的节令风俗而用的隐语,若非为此而又可不顾押韵,则“挑菜”换作“折柳”“采花”,意思都一样。望来而不来,只有凭燕子带去自己的心意了。燕必称“双”,也是为人设词。同样,“往来却恨重帘碍”,表面说燕,其实也指人,说女子所处环境,有着种种障碍,不允许她自由地前往。公开不行,密约幽会还是可能的,于是有“约何时再”之问。最后写女子在春光大好的日子里,只能闲极无聊地虚度,靠睡午觉(夜间一定是失眠了)来打发这很长的白昼。“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正写“昼永”难挨到天黑。与李清照所说的“薄雾浓云愁永昼”、“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意思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