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113

第113章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语译”

秋日里天空阴霾,有时也放晴,渐渐地快到傍晚,整个庭院都变得凄凄冷冷。我久立着倾听那带寒意的秋声,云雾深处,连大雁的影子也见不到。

更鼓已深,人不在,留下一片寂静,只有照着四壁的孤灯与我作伴。酒已全醒了,这漫长的秋夜将如何消磨呢?

“赏析”

这首小令写自己在秋天的夜晚,因孤独而产生的寂寞凄怆心情。

前四句写的是白天向晚时分。天气阴晴不定,暮色渐至,此时,孤居的人最易触动愁绪。但词人不直说自己心情如何,只描写客观环境给自己的感受。“变一庭凄冷”,使人仿佛也同历此境。“寒声”,即秋声,是寒秋季节中包括风声、雁声、虫声等等在内的声音的总称。“伫听”二字,写出人正处于寻寻觅觅的无聊状态。由听而到望,唯见暮云深沉,连飞过的大雁都看不到。“无雁影”,同时又暗示有人一去而杳无音信。

后四句写的已是深夜景象,故先用“更深”二字点出。“人去”二字说明了所以孤寂烦愁的原因,这“人”,多半就是情人。人去楼空,又在深更半夜,所以更觉“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以荧荧一点青灯照壁,渲染出自己形影相吊的孤寂处境。那么,何不沉睡醉乡以消愁呢?词人说,也曾举杯消愁来的,无奈此时“酒已都醒”,再也不能成眠了。至此,方知前两句写的,原来是酒醒后的见闻感受。从“向暝”到“更深”,这段时间好像未写,却于此补明。末以问句加强感叹语气,把难挨过漫漫长夜的愁绪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