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111

第111章 解连环

周邦彦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纵妙手、能解连环①,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②,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③。汀洲渐生杜若④。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⑤。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注释”

①妙手解连环:《战国策》故事:秦王遣使者送玉连环给齐王,说齐国聪明人很多,能解开它吗?齐王后用铁椎将连环击破,对秦使者说,已经解开了。②燕子楼空:盼盼重旧情,主人殁,居燕子楼十余年不嫁。此反用故事。参见苏轼《永遇乐》词题注。③红药:红芍药花。④杜若:芳香花草名。《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⑤“水驿”二句:《荆州记》:陆凯自江南寄梅花至长安,给好友范晔,并赠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语译”

心中的怨恨无处寄托。可叹情人与我断绝了联系,书信与消息都渺不可期。纵然有妙手能像解开玉连环那样想出办法来,但往昔的欢乐已如风雨过去,云雾消散,再也无法找回。燕子楼中已没有佳人,只有静静地躺在架上的琴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想那楼前她从前亲手栽满的红芍药花,也都根移叶换,改变原来的面目了吧!

平岸边小洲上已生出可采来赠人的香花杜若,可是她在哪里呢?料想船已停泊在不知何处的港湾,而人恐怕已远在天边了吧。我徒然还记得当初曾有过情书往来,现在只待把那些胡说八道的话都拿来一齐烧掉。水边的驿站春天已回来了,我总还盼着她能给我寄一枝江南的梅花。我这一生大不了对着花、对着酒,为她而不断流泪好了!

“赏析”

词牌《解连环》在这首词中,可以起到题目作用:原来的情人走了,音信全无,关系断了,可自己对她的感情却断不了,觉得一腔怨恨,无可依托,想解开这段情结,竟同要解开玉连环一样困难。这是一层意思。历史上有过解玉连环的故事,那就是齐王后索性用铁椎将它击破。这不是也有点像她的所为,干脆一走了之,来个“情人断绝,信音辽邈”吗?所以不免要感慨往昔的情谊和欢乐,竟“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了。这就是所谓“怨怀”,又是另一层意思。

“燕子楼”二句,也耐人寻味。两情相得之时,必有过山盟海誓,女的或以终身厮守相许,倒颇像有燕子楼盼盼之志,可是结果呢?人去楼空,连当时相娱传情的琴瑟,也尘埃漠漠,弃置不弹了。往事岂堪回首。刘禹锡因玄都观桃树无存而兴叹;这里借“手种红药”之“移根换叶”而寄慨,都是说世事变化之大,不知人归何处。现在连一点可睹物思人的遗迹也消失殆尽了,感慨又深了一层。所写楼内庭前情景,是出于想像的虚拟之笔,故句中有一“想”字,所以是用景语来抒情。

因“红药”而引出“汀洲渐生杜若”。点明是“春回”季节。“汀洲”表明去者是从水路乘“舟”走的,故下文又言“水驿”;而这里很明显的是用《楚辞》“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远者”意,一则说本欲采之以相赠,怎奈情人一去,杳如黄鹤;二则又为后面盼着她尚念旧情,能托驿使寄来“江南梅萼”伏笔。“当日音书”,自然会有许多密意浓情,但今日回想起来,都成了“闲语闲言”、“待总烧却”的连篇废话了。怨怼之情,溢于言表。颇似汉乐府《有所思》中将情人馈赠之物“拉杂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的决绝态度。倘真能决绝,就不是解连环了。内心经一番挣扎,情丝难断,依然纠缠,摆脱不开。所以又一转折,话软下来了,幻想着尚能从对方那里得到一点精神上的慰藉,哪怕自己见到所寄梅花,反而更伤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也就认了。感情的玉连环终于没有能解得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