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宋词三百首全解
7842900000107

第107章 花犯

周邦彦

咏梅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①,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共燕喜②。更可惜、雪中高士③,香篝熏素被④。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圆荐酒⑤,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⑥。

“注释”

① 铅华:搽脸的粉。② “冰盘”句:谓折梅置盘中,供我饮酒时赏玩。共,通作“供”。郑文焯校云:“‘共’即‘供’字。杜诗:‘闲宴得屡供。’此盖言梅花供一醉之意。”燕,通“”,即“宴”字。③ 雪中高士:《后汉书·袁安传》:袁安家贫,一年,大雪积丈余,贫者排雪出门乞食,唯袁安门前无路,人以为已死。入其户,见袁安僵卧,问其故,对曰:“大雪天家家都在挨饿,不宜打扰别人。”洛阳令闻而称其贤德,举为孝廉。高士,一作“高树”。④ 香篝:即薰笼,喻梅花。素被:喻雪地。⑤ 脆圆荐酒:梅子佐酒。脆圆,一本作“翠丸”。⑥ “一枝”两句:用林逋《山园小梅》诗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语译”

梅花傍着低矮的粉墙,光彩照人,令我眼睛一亮;她的风姿韵味仍旧与往昔一样。花朵上还微微留着露水痕迹,真疑心是一位洗净了脂粉的绝色佳人。去年,我独自一人曾欣赏了她的风采,折来置于玉盘中助我酒兴。更可惜她在雪地里如闭门而卧的高人袁安,无人过问,看上去好像薰笼散发着香气,在烘薰着一床白色的大被。

今年面对梅花最匆促不过了,相逢时她似乎心有憾恨,依依留恋,忧愁憔悴。我沉吟观望好一会儿,立即就看到她被风吹飞,跌落在青苔上。不久,将见到又脆又圆的青梅可以上桌佐酒了,可是人呢?那时却正在空旷的江上烟波浪里漂流,只能梦想着她一枝疏影,潇洒地在黄昏时刻,斜映在清浅的水上罢了。

“赏析”

咏物诗词不论如何构思,总须寄情寓兴才有意思,否则,就物论物,或摭拾典故,缀连成篇,好像“事类统编”,就不会有艺术生命力。此词咏梅,前半写梅花风姿,将其比作佳人高士,突出其幽独;后半则另从其命薄缘悭上说。通篇始终将物与人联系在一起,从词人与梅花的关系上写。

上片是记去年事,然“依然旧风味”五字,无形中又带出更早某年的事来。所以黄昇说它“纡徐反复,道尽三年间事”。(《花庵词选》)“露痕”三句,正面细写,拟其为“净洗铅华”之“佳丽”,姿质非凡,品格自高,落实了“照眼”二字。然后说“去年胜赏”,点出前面所写是回忆中事。“孤倚”,不但是自叹寂寥,更是惋惜孤芳之幽独。纵然如此,毕竟还能于席上供我对酒赏玩;至于冰天雪地中的梅花,那就更孤独而无人过问了,就像大雪天闭门高卧的袁安一样。因为德高,故称“高士”。“高士”一作“高树”,词意不佳,当因音近而讹。无人欣赏,虽然“可惜”,但其彻骨香浓又岂能为冰雪所掩盖,所以有“香篝熏素被”的新奇比喻,说梅花如篝雪如被也。

下片一开头便点明是说“今年”事。“对花最匆匆”,一是说花已开始零落;一是说人又即将远行。“相逢”二句,出力为欲落之梅花一写,花之憾恨实人之憾恨。“愁悴”二字又上承“匆匆”,下逗“飞坠”,词人笔下的梅花也仿佛通灵性、有感情了。如果说梅花飞坠是花匆匆,那么“相将见”以下便是人匆匆。由花落结子,进而想到青梅可以佐酒,只可惜那时人又不在了,为徇微禄而漂泊于“空江烟浪里”。所以黄蓼园说“总是见宦迹无常,情怀落寞耳”。这是放开一步写,到“但梦想”再收回到本题上来。只是在最后才隐括一下林和靖写梅的“疏影”“暗香”名句,来表现梅花的风姿神韵,以遥应发端。前面实写,后面虚笔。全篇结构天然,圆美流转,浑然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