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孕产妇保健食谱与药膳
7841200000006

第6章 孕产妇各期膳食安排

孕妇饮食根据生理变化和新陈代谢需要,可分为孕早期、中期、晚(后)期饮食。

一、孕早期膳食安排

育龄妇女怀孕第1~3个妊娠月,为胚胎形成期,受精卵着床后,胎儿生长较缓慢,每日只增加1G左右的重量,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并不多,但这一时期多数孕妇有恶心、厌食、呕吐等早孕反应,常会影响营养的吸收。此期多数孕妇喜酸食,故在普食的基础上,适当调剂或烹饪一些酸性佳肴就行了。比如番茄烧豆腐、番茄炒鸡蛋、番茄汆汤肉(肉片汤,加些绿叶鲜菜)、糖醋鱼、糖醋青椒等。水果方面,可选食新鲜、香脆、甜且带酸味的苹果、橘、樱桃、水蜜桃、枇杷、梨、李、菠萝、椰子、香蕉、核桃、松子、瓜子等,因地制宜,饮食多元化。

由于个体差异,体力活动水平也有轻、中、重强度之分,各营养素摄入应尽可能全面而均衡,不可偏食厌食。现将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4月制定的孕妇、乳母所需部分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摘要如下:

孕妇每日膳食总热量应在9.64~12.14兆焦,相当于2300~2900千卡;孕早期每日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蛋白质70G,脂肪20~30G,钙800MG,磷700MG,钾2500MG,钠2200MG,镁400MG,铁15MG,碘200μG,锌11.5μG,硒50μG,维生素A800μG,维生素D5μG,维生素E14MG;维生素B1 1.5MG,维生素 B21.7MG,维生素 B61.9MG,维生素 B12 2.6MG,维生素C100MG,泛酸6MG,叶酸600μG,烟酸15MG,生物素30μG,胆碱500MG。

二、孕中期膳食安排

孕中期指第4~7个妊娠月(第13~28周),妊娠反应已减轻,胎动和食欲均开始增加,除三餐之外,还可以再加些辅食,以保证营养供给。

糖类:由于基础代谢加速,糖利用增加,对热量的需求比孕早期每日9623.2千焦(2300千卡)增加1255千焦(300千卡)。在此时期孕妇体重会增加,但予以控制,以每周体重增加500G为宜。

蛋白质:为了满足胎儿、母体血液及乳房等组织迅速增长的需要,并为分娩消耗及产后分泌进行适当贮备,蛋白质的摄入量每日应比70~80G增加5~25G(75~105G),且动物性蛋白质最好占每日摄入总量的1/2以上(38~53G)。

脂肪:妊娠24周时,胎儿也开始贮存脂肪。因此,应适当多吃肉、蛋、乳、鱼类外,最好用花生油、菜籽油等含不饱和脂肪酸(必需脂肪酸)丰富的食用植物油炒菜。

维生素:孕中期妇女体内热能及蛋白质代谢加快,对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烟酸的需求增加,除烟酸可在肝脏内少量贮存外,多数维生素(A,B,C)等都需要从饮食中摄入。故孕中期妇女应适当多吃些普通谷类、肉类、动物肝等烹饪而成的佳肴。

铁:孕中期必须重视铁的补充,若供应不足,易导致贫血。建议适当多吃一些动物血、瘦肉、山楂、黑木耳、葡萄干、鸡蛋、红糖等。

钙:孕中期妇女每日从膳食中摄入量大约为1G。含钙量丰富的食物有乳、豆制品、骨汤及贝、螺等软体动物烹饪而成的佳肴。

其他矿物质:孕中期妇女每日大约需摄入磷700MG,钾2 500MG,钠2200MG,镁400MG,碘200μG,锌16.5MG,硒50μG。

膳食计划与安排:

(1)孕中期每日营养素的供给量应为:热量10460千焦(2500千卡)以上。蛋白质85G,维生素B11.8MG,维生素B2 1.8MG,烟酸18MG,维生素C80MG,维生素A 900U,维生素D10μG,维生素E14MG,铁35MG,锌16.5MG。

(2)主食要充足:要摄入足够的主粮,提倡米、面、杂粮、薯类混食,以保证热能供给(可节省蛋白质的消耗),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建议每日主粮摄入量400~500G,豆类及其制品50~100G。

(3)适当多吃些动物性菜肴:包括禽蛋类、猪牛羊的瘦肉、水产鱼、虾、贝、螺等烹饪而成的佳肴,从这些菜肴中每日摄入蛋白质应在50G左右,其余40G蛋白质可从米面主食、豆类、花生和菜肴中摄取。本书收录的近300个食谱与药膳中,可为围生期妇女合理用膳提供了质和量。

(4)少吃动物性肥肉和油脂:尽量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用菜油、花生油、芝麻油烹饪菜肴,以适应胎儿机体及大脑生长发育的需要,每日摄入植物油为20~30G。实际上由于烹饪和餐具耗损,孕产妇每日用油应在50G以上。有条件者可适当吃些花生、核桃、瓜子、葵花子、松子、腰果、板栗等含油脂丰富的零食。本书中各类膳食,既有利于满足机体新陈代谢、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又有利于控制摄入量和体重,美肤养颜,做个漂亮妈妈。

(5)合理烹饪,减少各种营养成分丢失:如淘米时应避免反复用力搓洗,煮饭时不要放碱,蔬菜先洗后切,切后不宜放置太久而宜即刻烹饪成菜肴;炒菜要明火旺火快炒。本书介绍了27种烹调方法,供参考。

三、孕晚期膳食安排

到了孕晚期,母体的子宫、胎盘及乳房等均迅速增大,使母体蛋白质贮量达到约380G,胎儿体重也由孕中期的约1KG增至3~4KG(平均3.5KG),胎儿体内蛋白质贮量达到170G左右。在孕晚期母体和胎儿都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应尽可能从鱼类(深海鱼类脂肪中含丰富的二十二碳六烯酸,即DHA,对胎儿和神经发育有益;一般鱼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B、锌及硒等)、禽蛋和豆制品中摄取优质蛋白质。孕晚期蛋白质供给量每日要较孕中期增加10G,达到每日100G左右。

在孕晚期的最后1个月,应该略微限制脂肪和糖类的摄入,以免胎儿长得过大,在分娩时造成障碍,甚至有难产的危险。主食米面不宜过分精细,尽量食用中等加工程度的米面。注意与杂粮、豆类掺杂食用,粗细搭配。

在孕晚期,胎儿的大脑皮质发育迅速,髓鞘化增快,大脑组织增殖达到高峰,对不饱和脂肪酸和亚油酸的需求增大。因此,孕妇可适当吃些坚果,如核桃、瓜子、葵花子、松子、花生米、芝麻糊等,有利于胎儿大脑发育和智力保健。

摄入足量的维生素,包括水溶性维生素(B,C)等。其中维生素B1及B6对孕晚期妇女尤为重要,若缺乏,容易引起呕吐、倦怠及疲乏无力,还可影响分娩时的子宫收缩,使产程延长,分娩困难。故应适当多吃一些含B族维生素多的食物,如瘦肉类、绿色新鲜蔬菜(应占孕妇蔬菜总量的2/3)、鲜瓜果(猕猴桃、柑橘、枣)等,还可缓解或防治孕妇便秘。

孕晚期胎儿每日5MG的速度贮存铁,直到出生时贮存铁量达400MG左右,故孕妇适量吃些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红糖、菠菜、苦瓜等。孕晚期每日钙摄入量约35MG。

胎儿体内钙量的一半左右是在孕晚期的最后2个月贮存的,每日孕妇钙摄入量1200MG。若此时孕妇钙摄入量不足,则必然导致胎儿生长所需的钙要从母体骨骼或血液中游离钙获取,严重时可使孕妇缺钙、软骨病。

营养学会推荐的孕晚期营养素供给量是:热量12.13兆焦(2900千卡),蛋白质70~120G,脂肪65~95G,糖类400~500G,钙1.2G,磷700MG,钾2.5G,钠2.2G,镁400MG,铁28~35MG,碘200μG,锌16.5MG,硒50μG,维生素 A 3300U(800μG),维生素D5~10μG,维生素E12~14MG,维生素B11.8MG,维生素B21.7MG,烟酸18MG,叶酸600μG,维生素C100~130MG。

每日膳食食谱举例:面、米主粮400~500G,豆类及豆制品50~100G,蛋类50~100G,绿叶蔬菜500~700G,牛羊奶250G,畜、禽、鱼、肉类200G,动物肝脏50G(每周1或2次),水果200G,食用植物油50G。以上述食物作为主料烹饪而成的佳肴,均可任意选用,但要注意合理搭配,既保障机体新陈代谢和哺乳需要,又不至于营养过剩,防止肥胖。

四、哺乳期膳食安排

1.供给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和饮食原则

产妇、乳母每日供给热量12.55兆焦(3000千卡)以上,供给足够的蛋白质、钙、磷、铁、锌、铜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蛋白质100~120G(约相当于猪瘦肉750G,牛瘦肉600G,羊瘦肉700G,鸡肉500G,鸡蛋800G),脂肪80~90G(最好是食用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烹饪菜肴)、糖类化合物(如米、面、薯类、杂粮等)400~500G。

保证水分供给,每日4~5餐,除主食三餐外,加餐粥类(可选用本书中介绍的各种保健养生粥)、汤类、羹点等1或2次。

汤类可用骨头肉汤、鲫鱼汤、猪肝汤、猪蹄黄豆汤、鱼头汤、催奶药膳汤、牛奶、白酒糟(酒酿、醪糟)煮鸡蛋等,抑或用本书介绍的各种保健养生粥、药膳粥,以增加乳汁分泌。

2.膳食安排

产后第1日,调理饮食,注意卫生,宜进食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且较应清淡的食物,少食或不食生冷、硬和刺激味大如辛辣及高脂肪的食物。另外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清洗不洁部位(尤其是会阴部和乳房),提倡淋浴,禁止盆浴。

产后忌马上节食。有些产妇为防止肥胖,产后不久便开始节食,反而会伤身体。哺乳期产妇、乳母更不可节食,产后所增加的体重主要是水和脂肪,如哺乳,这些脂肪并不充盈,产妇每日摄入热量至少11.72~12.55兆焦(2800~3000千卡)。

产后亦忌滋补过量。分娩后为补充营养和保障乳汁充足,的确需要滋补,但此时滋补亦不可过量。滋补过量既浪费又不利于身体健康,还会导致肥胖,影响康复美容。

产妇(乳母)每日需供给的能量及营养素。“坐月子”是妇女的特殊生活阶段,对饮食要求是富于营养且易消化吸收,逐步适应,循序渐进,不可突击性增食。每日包括主食500G,肉类或鱼类150~200G,鸡蛋3~5个,豆制品100G,豆浆或牛奶250~500G,新鲜蔬菜500G,每顿饭后吃鲜水果(洗净后去皮)1~2个或加餐1~2次,每餐不宜过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