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7834000000096

第96章 令人惊骇的龙卷风

丁俊喜

20世纪60年代,我到灵武园艺试验场工作,刚到园艺场不久,听到场周边农村里的一些上了年龄的老年人讲,解放初期,东山坡一带经常出现龙卷风。当时,我对龙卷风的认识是模糊的,只知道它是自然课本上讲到的一种自然现象。我带着好奇心找到了果园三队的赵大爷让他给我讲一讲龙卷风的事。赵大爷年龄大,见多识广,他见我再三请求,就把发生在他们队的一件事告诉了我。赵大爷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队上刚成立农村合作社。有一天,我们队上的张老汉带着儿子到东山坡上去打灯索(灯索子可以充饥)。父子俩正打得起劲时,突然从东山上刮过来一股龙卷风,这个龙卷风阵势很大,只见东山坡的沙滩上卷起一股沙柱直通到半天空,沙柱里呼啸着很大的声音,沙柱有几十米高,旋转得很快,发出瘆人的叫声。向着父子俩打灯索的地方卷了过来。这时父亲看到儿子想跑,就大喊一声:‘原地趴倒!’父子俩就趴到了沙丘上,等龙卷风过后,儿子爬起来一看父亲不见了,便慌了神大声喊了起来,但是喊了几声都没人应,他走了几步,寻找了一处高一点的小沙丘去继续找父亲。这时,儿子突然看到离他有一百多米远的沙滩上躺着一个人,儿子急步跑了过去,一看是他的父亲。儿子一面拉他父亲,一面大声喊,但喊了几声都没人应,这时儿子才发现他的父亲嘴角边、鼻子里全是鲜血,他的父亲已经没有气了。”听了赵大爷的讲述,我的心情几天都不能平静。我想,龙卷风的威力竟然有这么大。难怪国家花费这么大的财力、人力、精力年年搞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现在看来国家这样做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它是造福于人类的一项长期的艰苦的伟大工程。当时,我想我们应该尽快地把东山坡这一带全部种上树木,将来长大成材以后树木将会成为灵武这座美丽古城的一道绿色屏障。

就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场里建起了第一座水塔,水塔建好以后,我们接到场生产科下达的任务,让我们机务队(我当时担任机务队生产队长),在水塔顶上用钢管和钢筋焊护栏,我带了三个电焊工上到水塔顶部焊护栏。1977年8月29日下午5点多钟,正在干活时,看到有一个十几米高、直径有八九米粗的土柱直上云霄,向我们这个方向卷了过来,我立刻想到了这就是赵大爷讲的“龙卷风”!我立刻大喊着让几名工人赶快下了水塔。我们从水塔上撤下来以后,“龙卷风”看不见了。过了一会,从果园里过来了几个干活的女职工,我问她们看到了“龙卷风”没有,她们惊魂未定地告诉我们,刚才她们正在果园内拾落果,看到“龙卷风”刮了过来,赶快趴到苹果树下躲了起来。“龙卷风”过后,她们从果树下起来,看到有几棵碗口粗的苹果树被“龙卷风”连根拔起。听她们讲,二队女职工周云霞看到“龙卷风”过来,赶紧抱住了一棵大苹果树,才没有被刮走。

后来,我到现场去看,四队正在平田的一辆东方红链轨拖拉机的玻璃被龙卷风打得粉碎,拖拉机司机李子洲的身上被碎玻璃打得浑身是伤。据李子洲讲,当时“龙卷风”把重达五吨的机车刮得就地旋转了几圈,防风林里很多棵直径40公分的大白杨树被折断。满树的苹果被“龙卷风”卷到空中,抛到了几百米之外,苹果筐、铁锹等工具也被“龙卷风”扔到了百米之外。果树林里被折断的枝条树干一片狼藉,惨不忍睹。我看了现场,幸亏园艺场有十处防风林树木大了,形成了屏障,特别是白杨树成排林立,每一处防风林都有十几米宽,阻挡了“龙卷风”巨大的风力,否则,这场“龙卷风”的破坏程度更大。如一路卷向西边将危及到灵武县城,会造成更大损失。后来,生产科专门对这次“龙卷风”造成的损失进行过统计,场里损失了十几万元。很长时间园艺场的工人都讨论着“龙卷风”的危害。园艺场还有人看了手表,这次“龙卷风”一共持续了16分钟。直到现在我还不知这次“龙卷风”气象部门记录了没有。

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园艺场东麓已很少见“龙卷风”了,这是人们在不断改造自然,向荒山进军,平整田地,引水上山,植树造林的结果。人们辛勤的劳动使荒山变成了绿洲,减少了自然灾害的侵袭。

应该说,林业工人多少年来战天斗地,改换旧貌,辛勤劳动,植树造林是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