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7834000000085

第85章 哨子声中的魅力

虎维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园艺场人第一次创业阶段,职工们开垦着野坡荒地,引秦渠水上东山坡,改天换地,给荒芜的东山坡披上了绿装。晚间,不时传出悠扬的口琴声和清脆的二胡独奏曲,一大批从名牌大学毕业、从祖国山南海北来到大西北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把一股股文化气息带进了园艺场。

60年代,人们文化生活非常贫乏,园艺场又处在荒凉的东山麓,四处是坟墓荒滩,七沟八梁,晚间人们没事可做,不是坐在一起讲故事,就是疲惫地进入了梦乡。那时单身汉、小青年很多,不像现在有电视可看,文化生活充实丰富,如有个红灯收音机或半导体收音机能听,就是最高的文化享受了。园艺场也没有图书室。一大批知识分子进场后,在他们的引领熏陶下,爱看书的多了,有些还学起了乐器,空旷的教场滩时常响起了悠扬的琴声。

1964年,从吴忠县招来一批青年职工,这批青年职工中有很多人篮球打得非常好,在吴忠学校上学时就小有名气。他们到来后,很快组织了篮球队,当时队员有游泳、贾长文、唐世雄等人。我那时年龄小,但个子很高,非常喜欢篮球运动。由于篮球技术不行,每天下班后,掺和在他们中间,给队员们看管衣服,跑来跑去给他们倒水,是篮球队里的候补队员。

篮球队组建好后,有5名队员球艺基本功非常高,他们跨栏、大步上栏、投球命中率非常高。由于技术过硬,他们还代表灵武县多次参加全区篮球比赛。1967年~1983年是园艺场篮球队的鼎盛时期,当时场里来了很多知青,篮球队又从他们中间选拔了身体素质好、个子高、篮球技术基本功扎实的几名知青,篮球队人员充实了,技术力量雄厚,很快名声响遍县内外。那时篮球队队员是游泳、唐世雄、贾长文、李赞陵、吴咏、申天华、许文贞、唐海军、刘文宁、李精卫、周俊明、聂明远、虎维国等人。唐世雄还从体委聘请了马永兴、段怀珍等人给我们做指导,当裁判,基本每天下午下班后,我们都要练习。人少打半场,人多打全场,严格训练。这几年,老队员们毫无保留地把看家本领传授给我。我也细心观察,在比赛中增长知识,在刻苦的练习中,技术飞快提高,从候补队员成为正式队员。

几年中,从场里练习到正式比赛,园艺场篮球队名气越来越大。我们和灵武县的强队宁夏绒线厂、制药厂、邮电局、汽车八队都比赛过。在20世纪80年代初,灵武县举行职工篮球联赛,由于平时训练刻苦,基本功扎实,我场篮球队获得篮球联赛冠军。此后多次在灵武县举办的运动会篮球项目比赛中获冠军,对于园艺场场誉的打造,起了积极的作用。1975年7月,我们接到县体委通知,经灵武县政府研究,决定由园艺场代表灵武县参加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基层单位青铜峡铝厂赛区的篮球比赛。接到通知后,园艺场党委非常重视,抽调了12名队员脱产集训,集训期为3个月。3个月里,我们非常刻苦,每天训练强度非常大。七八月份正是烈日当头、热浪扑面的酷暑季节,为了给园艺场、给灵武县争光,我们从基本功开始练习,专题研究一些强队的战术,并且主动联系一些强队进行比赛,如银川苗木场及自治区体委篮球队。3个月训练下来,篮球队的12名队员浑身不知晒脱了几层皮,每个队员又黑又瘦,但是超负荷、高强度的训练使我们球队的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10月份的比赛时,我们淘汰弱队,力克强队,队员们协调配合非常出色,前锋后卫打得非常漂亮,投球命中率非常高,跨栏插入、接球传人、带球过人十分敏捷迅速。12名队员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和强项。几十场打下来,我们终于代表灵武县捧得了全区篮球赛亚军的奖杯,为灵武县、为园艺场赢得了荣誉。自此灵武代表队只要出去比赛,必须通知园艺场几名队员参加,我和唐世雄、李赞陵、许文贞都是县队的主力队员。

岁月的时光飞逝,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我从英姿勃发的青年已成年过花甲的老人了,我仍怀念那青春岁月,那哨声中的魅力。

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园艺场篮球队几十个热血青年在球场上驰骋,提高了园艺场的知名度;在文化生活匮乏的年月,丰富了园艺场的文化生活,鼓舞了士气。在嘹亮的哨声里,在飞旋的篮球中,我们贡献了火红的青春和爱场如家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