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7834000000080

第80章 亲情融融

杨远军

我的父母是灵武园艺场的老职工,在园艺场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几十年,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这片热土。我是父母的长子,有两个弟弟。我的妻子原是宁夏绒线厂职工。

1993年园艺场承包到户,母亲身体不太好,妻子每次下班后,回来不是做饭,就是到田里和我们一起干活,有时上中班,晚上一点钟下班,第二天早上七点多就起来和我们到田里干活,怀孕期间肚子那么大还照样如此,我问她累吗?她说还可以。2001年绒线厂破产,妻子下岗了,回来后心情一直不好,父亲和母亲劝说:“没关系,下岗了,就回来种园子,我们老俩也退休了,有我们一口吃的就有你吃的。”那几年的水果价格也不好,一年的收入刚够花销和来年的果林投入,转眼间,孩子也上学了,妻子就到私人开的纺织厂打工,来补贴家用。

母亲身体特别胖,活动很不方便,特别是夏天,洗澡成了难题,每次我骑车把母亲送到城里的澡堂,妻子总要陪着去帮母亲脱衣服,细心地给母亲搓澡。开澡堂的人说:“你丫头,真孝顺。”母亲笑着给她们解释:“不是,是我的儿媳妇。”开澡堂的人说:“你真有福气。”母亲说:“是的,我这儿媳妇比闺女都好。”妻子每星期都要大洗一次衣服,不管再累再忙,都要帮助老人洗。有一次妻子到父母的房间拿衣服洗,父亲赶快走过去说:“这次我自己洗吧。”妻子一把抱过来说:“几件衣服随手就洗了。”后来听妻子说衣服里面裹着父母的内衣裤。

2004年母亲患了重病,是脑梗塞,医生说可能要导致半身不遂,要是照顾得好,加上病人有毅力的话就能恢复。在医院住院期间,妻子给母亲擦身、按摩、清理大小便,同病房的人都夸妻子贤惠、孝顺。有一次,母亲大便到内裤里,父亲说:“扔了吧!”妻子说:“这条内裤是新的,昨天才换上,我去洗一洗,下次还能穿。”说着就拿出去洗了。

父亲很疼爱母亲,他们夫妻俩相濡以沫,一生中相互帮助,辛苦持家。园艺场认识父亲的人都知道,父亲是个模范丈夫,听母亲说和父亲结婚后,夫妻俩人从来没有红过脸,动过手。母亲在医院里,父亲因劳累加上心里着急前列腺犯了,尿不出来,肚子胀得很痛,也住进了医院。医生看了以后说要开刀,当务之急是先插尿管把尿排出来,我陪父亲到外科找大夫插上了尿管,到病房吊液体,第二天我因田里淌水一大早就回去了,中午到医院送饭就听大夫说你妻子真能干,一上午累坏了。后来听同病房的病人讲,我才知道父亲因早上尿管脱落,护士给插了三次才成功,流了好多血,是妻子拿的热毛巾帮助父亲清洗下身的。妻子看护完父亲还要跑过去照顾母亲,一个上午没有消停。听了病友们的解释,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默默地站在母亲的床前。母亲流着眼泪说:“是的,你媳妇辛苦了。”说句心里话,照料父母中有很多活,本来都该是做儿子干的事,让妻子一个人来承担,我心里真不好过,心头涌上了一股酸酸的感觉,眼泪一下子流出眼眶,我对着妻子的脸声音哽咽地问:“累吗?辛苦了。”妻子笑着说:“可以,不累。”医院的大夫和护士看到我们这种情况,非常关心我们,为方便护理,他们想方设法,把我的父母安排在了同一间病房。我们整整在医院待了35天。

出院后,为了方便照顾母亲,妻子说:“我们到吴忠买一个轮椅吧,这样出外面晒太阳方便,同时我们出去干活,父亲一个人也能照顾母亲。”轮椅买回来后每天下午吃完饭,我和妻子都要推着母亲在屋里走上几圈,让母亲多晒晒太阳,吸吸新鲜空气。每天傍晚不管多忙,细心的妻子都端一盆热水帮助母亲洗脚,边洗边按摩,使母亲的双腿达到血液循环。

为了使母亲能恢复健康,细心的妻子和我想尽了办法。我和妻子在母亲的小腿上绑2根绳子拉着,帮助母亲向前迈步活动。因母亲身子重,两条腿没有劲,根本无法起步。为了让母亲能行走,我每天还和妻子挽着母亲走路,母亲蹒跚着慢慢迈步,她走几步非常艰难,我和妻子四只胳膊酸痛,满身是汗。就这样我和妻子一直坚持着,后来母亲抓住东西能站半个小时了,我和妻子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在院外晒太阳的时候,母亲总唠叨着给周围的大叔大婶们说:“要不是儿媳妇、老伴、儿子照顾得好,我早就走了。”

2008年一年中,我的父母先后走完了人生,永远永远离开了我们。我常常静坐在他们曾经劳作的果林边的田埂上,陷入无尽的遐想中。古语中有这么一句话:“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父母用一生的心血和辛劳,养育了儿女,当他们年老体衰时,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呵护、照顾他们,这样做是做人做事的本分,也是应该传承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