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7834000000063

第63章 他仍在绿树丛中

张彦华

20世纪80年代,是园艺场经济发展、职工生活水平提高的年代,人们都说,那是最辉煌的岁月。由于光照、土壤和自然地理条件及管理措施到位,园艺场所产水果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红、黄元帅、国光等品种从数量、品质、质量上看都是全区首屈一指的。由于当时是计划经济,水果属国家二类物资,按照计划来园艺场调运水果的车辆来往穿梭,甚至为购买苹果走后门、找关系也是常见事,人们也不觉得惊奇。因为,园艺场的苹果从质量上是最好的,20世纪80年代园艺场苹果种植和技术力量在农林牧场是最雄厚的。黄元帅品种在1985年还荣获国家农业部金奖,园艺场培育的宁冠、宁秋、宁锦,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享誉很大,多年不衰。在水果市场上始终占领主导地位。20世纪80年代每年来场参观、学习、取经的单位、个人络绎不断。那是令人难忘的时代,每年所产苹果都为国家换回大量外汇。

园艺场的事业发展迅速,得益于党的领导,广大党员职工群众忘我无私的奉献,同时也有一批中层干部勤奋工作,率先士卒,带领职工奋斗,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园艺场的工作做出了贡献。在他们的行列中,有一位队长的身影和事迹至今还被人们传说着。

聂振涛是甘肃民勤人,任三队队长。中等个头,由于常年辛劳,背微驼,爱好喝酒,不拘小节,嗜烟如命,平均每天三包烟,烟火齐备,从不缺少,职工戏称他是称职的一等烟民。他穿着随便,生活作风朴实,和工人们在一起,人们分不清他是个队干。他为人实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非常敬业且事业心强;在工作中大公无私,待人和气大方,生产安排有序。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以勤奋和实实在在的业绩被人称赞,他领导着三队的工作,每年政绩突出,所在三队连年受党委表彰,荣获先进生产集体称号;他本人也深得场领导的信任和广大职工的肯定和赞誉。

他每天骑一辆破旧自行车穿梭在田间地头,参加劳动,检查生产,准确掌握生产管理的情况,并为第二天作出工作安排。不管走到什么地方,自行车一放,放下剪子,拿起铁锨就参加劳动,常常忘记了下班,忘记了吃饭,回家时到处找自行车已是家常便饭。

1978年10月中旬的一天,那天正好是每年秋季水果采收完毕后,园艺场队级干部按职务大小分苹果的日子。那天我正在给田里淌冬水,沿着水渠走到一处田林时看见老聂裤腿高高挽起,站在刺骨冰冷的水里,挥动铁锹,满头大汗,我走到他跟前,他全然不知。“聂队长,队干在分苹果,你却在这里干活。”老聂嘴里叼着烟,笑眯眯地说:“让他们分去,赶时间我来把水淌好,争取明年再有个好的年成,大河里有了,小渠自然满,我不占那点小便宜。”几句平常朴实的话,代表了聂队长的人品和性格。

聂队长的很有人格魅力,基层管理非常称职。他的性格爽朗,嫉恶如仇,公道自然。秋收季节,有个别职工利用下班时往家带苹果。老聂坚持原则,给职工讲政策,讲道理,耐心说服劝解,坚决维护集体利益。在平时的工作中公道办事,对确实有病、体弱的职工,给予安排适当的轻活,对小病大养、偷奸耍滑的职工绝不迁就,刚正不阿,从不欺软怕硬,在职工中影响力很大。自三队卸任后,因吃苦耐劳,善打硬仗,被场党委调到陶灵园艺场搞开荒建园工作。在那里,老聂轰轰烈烈干了几年。很多职工还常常回忆这样的场景:风沙弥漫,大风吹的人们眼睛都睁不开,老聂浑身尘土,戴着一副墨镜,嘴里叼着烟卷,威风凛凛,一人指挥着37台推土机,推丘陵,填沟壑,平坟墓,开凿渠,平田整地。很多职工还这样说:“开荒整地的年月,老聂脸上的灰尘每天有铜钱厚,只有一双眼睛闪着光。”几十年的工作中,他用实际行动做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令人惋惜的是英年早逝,离开他的家人和他汗水洒过的土地时他才50多岁。尽管他离开好多年,多少个清晨和黄昏,我们仿佛看见,他仍站在绿树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