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珍藏的时光:灵武园艺试验场文学作品集
7834000000102

第102章 园艺中学

杨汉杰

1958年,这年我14岁,由于家贫,无力供我上学,中途只好辍学回家,在生产队干着力所不能及的农活,挣着半劳力的工分。同年7月上旬,乡政府可亲的老乡长路过生产队的劳动现场,对我说:“娃娃,你的身体单薄,县上办了三所半工半读的学校,灵武农场办了农业中学,新华桥林场办了林业中学,园艺试验场办了园艺中学,这三所学校费用都很低,你想上哪个学校来乡政府开个介绍信去上学吧。”当时我听了很高兴,也很感激老乡长的关心。我和另一位同学商量,觉得试验场是花果园,又有苹果吃,条件肯定不错。回家后给父母讲了这件事后,父母非常高兴,都说这是政府给穷孩子办的好事,他们都很支持我上园艺中学。于是我怀揣着乡政府的一纸介绍信,来到了县城东门外的灵武园艺试验场,报考了园艺中学。

园艺试验场当时属宁夏农科所领导,农科所下属的果树研究室、蔬菜研究室就设在灵武园艺试验场内,场里不仅发展着林果木,同时也开展科研工作,上级分配来的十几名大学生都是科研项目的主持人,同时他们也是园艺中学的代课老师。

园艺中学开设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植物学等中等专业课程,不开设文化课,政治课由试验场的老场长梅林讲授。

园艺中学的校址是现在场一队所在的地方,面南的两排房共8间,前面一排中的3间为教室,一间为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和宿舍,后面的一排隔成两个2间为男生宿舍,面东的一排房为5间,其中2间为伙房,1间为储藏室,另外2间为女生宿舍。

1958年“大跃进”时期,园艺中学招生考试走了过场,招生简章上说:招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学制两年,培养又红又专的果树技术人才。然而开学之初,入学人数有60多人,但由于有部分学员的文化程度连初小毕业都达不到,面对很深奥的中专教材,还有强度很大的体力劳动,开学后不到两个月,学员就流失了大半,待到1960年8月份毕业,只剩下21人。

园艺中学说是半工半读,其实是以劳动为主。每天早操后上两节课,早饭后,列队到现在的老园子(原场部),由队长按果树、蔬菜、苗圃、畜牧用工需求,分配每个学生一天的工作,每天劳动7小时。吃罢晚饭,稍事休息,就开始上晚自习,那时也没有电灯,上自习时用的是煤油灯。教室里没有课桌坐凳,连讲台都是泥台子,只是用白灰粉刷了一下。7小时的劳动,可获得0.5~0.6元的报酬,每月扣除伙食费10元、学杂费3元外,还能有2~3元的节余,如果攒上几个月,就能做条裤子或买双鞋。记得当时物价很低,货物价格很便宜,做一条裤子买布和手工费是3元多钱。那个时候,钱很贵重很难挣。

进入1959年,试验场大规模的开荒整地开始了,县城东门外沉睡了几千年的教场滩、乏牛岗子、锅底坑成了试验场开垦果园的主战场。浙江支宁青年的到来,使试验场由原来的几十人增加到几百人。开渠平地是中心工作,参加这项工程的人很多,南方的浙江支宁青年用肩挑,园艺中学的学生用背篼背土,还有一些周边农村来挣钱的社员,也参加了劳动,工程紧张时还有灵武公安局用枪押着的劳改犯来参加劳动,都用背篼背砂土。那时没有什么机械,连手推车都没有,硬是凭着苦干,陆续平整土地6000余亩,规划渠道、防风林,安装柴油机,提水灌溉。我们园艺中学的学生无愧于那个时代,是园艺场这片土地的开垦者、建设者。

园艺中学在办校中,受到试验场上级农科所领导的重视,学生待两年学业完成后,将在全区范围内给分配工作。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60年下半年,碰上了骇人听闻的反坏人坏事的双反运动。试验场的老场长梅林和农科所的一些领导都受到了政治迫害,被扣上了“反党集团”的罪名,关进了监狱,即将毕业待分配的学生没有人管了,没人重视了。这21名毕业生被试验场刚上任、主要精力抓运动的领导草草打发了。除场里留下了少部分学员外,其余学员都介绍到县民政科,民政科又按居住地介绍到所在地的人民公社,公社又将他们分配到那时所谓的公社林场。这部分学员后有一部分都改行了,所学非所用。但留在场里的学员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有在试验室当试验工的,有的当组长、队长,在后来园艺试验场的建设中成为生产骨干和技术骨干。

园艺中学随后于1964年和1966年又办了两期,场里没留用。第三期学员正逢“文革”,这批学生停课闹革命,成立造反组织,有极个别的学生积极地参与了运动,干了一些随意殴打群众、打砸抢、不得人心的事情,使园艺场的很多干部群众身体及精神受到了摧残,这是园艺中学耻辱的一页。

1958年到2009年,我们在这块土地上耕耘生活了50多年。我们经历园艺场共11届党委的领导。过去的试验场很有名气。1959年果树研究室、蔬菜研究室撤离了试验场,但试验场的事业单位性质未变,科研项目没停止,几项重大的科研成果,解决了宁夏发展果树生产的难题,为宁夏的果树发展起到了试验、示范、推广的表率作用。园艺场这片果园曾经是宁夏果木生产、培育、试验的示范园、样板园,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上世纪80年代,全自治区的农林特产税,灵武园艺试验场扛了大头。

我们在灵武园艺试验场50多年的生活和工作中,对园艺场有着很深的感情。我们也看到现在这届党委的领导很有魄力、很有实干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带领具有优良传统的园艺场广大职工,把园艺场的事业做得更大更强,使灵武园艺试验场更有名气,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