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精品文学书系)
7823200000004

第4章 人生的真谛

[美国]亚历山大·辛德勒

尽管生命有限,然而我们在世界上的“作为”却为人织就了永恒的图景。我们建造的东西将会留存久远,我们自身也将通过它们得以久远地生存。

——亚历山大·辛德勒人生的艺术,只在于进退适时、取舍得当。因为生活本身即是一种悖论:一方面,它让我们依恋生活的馈赠;另一方面,又注定了我们对这些礼物最终的弃绝。正如先哲们所说:“人生一世,紧握双拳而来,平摊双手而去。”

最近的一件事重又启发了我。一天早上,当时住在医院里的我,得去对面病区接受几个辅助检查,于是我坐轮椅穿过一个院落。一出病房,迎面而来的阳光震撼了我的整个身心,我所有的感受只有太阳的光辉!多么美好的阳光啊,那样温煦、那样明亮、那样辉煌!我留神看了看是否还有人欣然沉醉于这金光灿烂之中。没有,人人都来去匆匆。我想到了自己平时也是如此,总是沉湎于日常事物之中,对大自然出现的胜景则全然无动于衷。

这一经历所导致的顿悟,其实与这经历本身一样,是极普通的:生活的馈赠是珍贵的,只是我们对此留心甚少。由此可知,人生真谛的要旨之一,乃是告诫我们不要只是忙忙碌碌,以致忽视生活的可叹可敬之处。虔诚地等待每一个黎明吧!拥抱每一个小时,抓住宝贵的每一分钟!

执著地对待生活,紧紧地把握生活,但又不能抓得过死,以致松不开手。人生这枚硬币,其反面正是那悖论的另一要旨:我们必须接受“失去”,学会怎样松开手。

这种教诲确是不易领受的。尤其当我们正年轻的时候,满以为这个世界将会听从我们的使唤,满以为我们用全身心的投入所追求的事业都一定会成功。而生活的现实仍是按部就班地走到我们面前,于是这第一条真理,就缓慢而又确凿无疑地显现出来。

我们在经受“失去”中逐渐成长,经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在失去母体的保护后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独立生活;而后又要进入一系列的学校学习,离开父母和充满童年回忆的家庭;结了婚,有了孩子,等孩子长大了,又只能看着他们远走高飞;我们还要面临双亲的谢世和配偶的亡故;面对自己精力的逐渐衰退;最后我们必须面对不可避免的自身死亡——我们过去的一切生活、生活中的一切梦都将化为乌有!

但是,我们为何要屈服于生活的这种自相矛盾的要求呢?

明明知道不能将美永远留存,可我们为何还要去造就美好的事物?我们知道自己所爱的人早已不可企及,为何还要使自己的心充满爱恋?要解开这个悖论,就必须寻求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透过通往永恒的窗口来审度我们的人生。一旦如此,我们即可醒悟:尽管生命有限,然而我们在世界上的“作为”却为人织就了永恒的图景。我们建造的东西将会留存久远,我们自身也将通过它们得以久远地生存。我们所造就的美,并不会随我们的湮没而泯灭。我们的双手会枯萎,我们的肉体会消亡,然而我们所创造的真、善、美,则将与时间同在,永存而不朽。这就是创造的永恒,也是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