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孟子·尽心下》。
春秋时期,孔子门徒曾参因其父爱吃羊枣,待父死后不忍再吃羊枣,被广传为佳话。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大为不解,就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
“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个好吃?”
“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
公孙丑又问:
“怪了,曾参和他父亲都一样非常爱吃脍炙,曾参为什么不把脍炙戒掉,而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笑着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而羊枣的滋味虽说比起脍炙来稍差一点,但却是他父亲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独有的。”
听了孟子的话后,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后人从孟子所说的“脍炙,所同也”引申出“脍炙人口”这则成语。
◆释义
脍炙人口这则成语的原意是指人人爱吃的细肉和烤肉。后人常用它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颂的人。
旷日持久
在战国期间,各诸侯国战事纷争,连绵不断。一次,燕国派名将荣渍作统帅去攻打赵国,荣渍骁勇善战,熟知兵法,可谓身经百战,战无不胜。赵王得到消息后,十分害怕。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共商对策。宰相赵胜建议说:
“齐国有一位名将叫田单的人,此人足智多谋,善于带兵打仗,我国可以割三座城池给齐国,以此为交换条件,请齐王派田单统帅我赵军作战,抵抗燕国,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赵国大将赵奢不同意赵胜的意见,他说:
“难道我们赵国真就人才匮乏,连一个能领兵打仗的人都没有吗?仗还没打,就先想到割城池给齐国,这怎么能行呢?这和剜肉补疮有什么区别?我和燕军数次交锋,熟悉他们的情况,为什么不派我领兵抵抗呢?”
赵奢进一步分析说:
“首先,我们假定齐王肯派田单来指挥赵军,有了他指挥,我们就十拿九稳必定会取胜吗?他真的能敌得过荣渍吗?更何况田单对我们国情、军情知之甚少,可以说一无所知,又如何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作战计划呢?其次,田单是齐国人,即使他有天大本领,他会实心实意为我国出力吗?众所周知,齐国对霸主位置虎视眈眈,落井下石还来不及,他怎么会容忍我国强大起来呢?”
赵奢看了看赵王,接着又说:“田单如果真来了,战事开始后,他一定会把我们赵军拴在战场上,旷日持久,拖上个三年五载,我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会被消耗殆尽,后果将不堪设想。”
赵王和赵胜没有听取赵奢的意见,仍割让三城,聘请田单当了赵军主帅。结果,不出赵奢所料,赵国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付出了三座城池的巨大代价却只换回夺取燕国一个小城的所谓的胜利,更甭提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消耗了,真是得不偿失呀!
◆释义
旷日持久这则成语的含义是荒废时间,拖延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