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7819200000010

第10章 七言律诗(4)

南邻①

杜甫

【原文】

锦里②先生乌角巾③,园收芋栗④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注释】

①此诗一题“南邻”。南邻:指杜甫草堂南邻朱山人。

②锦里:指锦江附近的地方。

③乌角巾:黑色的方巾。

④芋栗:芋头,板栗。

⑤阶除:指台阶和门前庭院。

【译文】

锦江有一先生头戴黑色方巾,他的园子里,每年可收许多的芋头和板栗,不能算是穷人。他家常有宾客来,孩子们也都习惯了,总是乐呵呵的,鸟雀也常常在台阶上觅食,它们已被驯服了。秋天锦江里的水深不过四五尺,野渡的船只能容得下两三个人。天色已晚,江边的白沙滩,翠绿的竹林渐渐笼罩在夜色中,锦里先生把我送出柴门,此时一轮明月刚刚升起。

闻笛

赵嘏

【原文】

谁家吹笛画楼①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②行云横碧落③,清④和冷月到帘栊⑤。

兴来三弄⑥有桓子⑦,赋就一篇怀马融⑧。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注释】

①画楼:雕梁画栋的楼阁。

②遏:止住。

③碧落:天空。

④清:清越。形容笛声清悠高扬。

⑤帘栊(lónɡ):挂着帘子的窗户。

⑥三弄:指《梅花三弄》。

⑦桓子:晋朝的桓伊。

⑧马融:汉朝人。有《笛赋》一篇。

【译文】

不知谁在画楼中吹笛子,那断续清脆的笛声,随着断续的风吹来。吹得响时,好像能遏住来去的行云,把它们横搁在天空中,吹得清越时,又像带着冷冷的月色传到了窗前。兴来吹奏《梅花三弄》,不亚于晋时的桓伊,做成一篇《笛赋》就想起了汉朝的马融。曲罢,不知吹笛者还在不在楼中,只觉得余音嘹亮绕空不去。

冬景

刘克庄

【原文】

晴窗早觉爱朝曦①,竹外秋声渐作威②。

命仆安排新暖阁③,呼童熨贴④旧寒衣。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

蓉菊⑤满园皆可羡,赏心从此莫相违⑥。

【注释】

①曦(xī):阳光。

②作威:施行威势。此指寒冷的强度增加。

③暖阁:暖室。

④熨贴:用烧烫的熨斗把衣服压平。

⑤蓉菊:九、十月开花的芙蓉和菊花。

⑥相违:违背,放弃。

【译文】

初冬的早晨,和煦的阳光照满窗棂。我早早醒来,觉得这景色十分可爱,竹林外秋风声起,渐趋猛烈。我吩咐仆人把新造的暖阁安排一下,又喊童仆把旧冬衣熨贴平整。新酿好的酒泛起如同竹叶一样嫩绿的泡沫,肥美的螃蟹像剖开的橙子那样香黄。芙蓉花和菊花满园盛开,鲜艳悦目,从此以后不要错过这样美妙的赏心乐事。

冬至

杜甫

【原文】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①添弱线②,吹葭③六管④动飞灰⑤。

岸容待腊⑥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⑦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注释】

①五纹:五色彩线。

②添弱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多绣几根丝线。

③葭:初生的芦苇。

④管: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

⑤动飞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到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

⑥腊:腊月。

⑦乡国:家乡。

【译文】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堤岸好像等待腊月的到来,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像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我虽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梅花

【作者】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他一生过的是隐逸生活。其诗风格淡远,长于五七言律诗。

林逋

【原文】

众芳①摇落②独暄妍③,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④水清浅,暗香浮动⑤月黄昏。

霜禽⑥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⑦断魂。

幸有微吟⑧可相狎⑨,不知檀板⑩共金樽B11。

【注释】

①众芳:百花。

②摇落:被风吹落。

③暄妍:明媚美丽。

④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横斜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⑤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⑥霜禽:寒雀。

⑦合:应该。

⑧微吟:低声地吟唱。

⑨狎:亲近。

⑩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拍板。

B11金樽:豪华的酒杯。

【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林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销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必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左迁①至蓝关②示侄孙湘

韩愈

【原文】

一封③朝奏九重天④,夕贬潮阳⑤路八千。

欲为圣明⑥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⑦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注释】

①左迁:从前朝廷对官员的处分,降级调用。

②蓝关:蓝田关。在长安附近蓝田县境。

③封:在此指谏书。

④九重天:皇帝居住的地方,借指皇帝。

⑤潮阳:今广东潮安县。

⑥圣明:皇帝,此指唐宪宗。

⑦秦岭:指横亘陕西南部的山脉。

【译文】

一封谏迎佛骨的奏章,清早上奏给皇上,晚上就被谪贬到八千里路外的潮阳。我本想替圣上除掉有害的事情,岂肯因为年迈衰老而顾惜自己的老命呢?浓浓的云雾横阻在秦岭上空,不见家在何方;大雪拥塞蓝关,连马也不肯前进。我知道你远道赶来是有用意的,为的是到瘴气多的江边收我的尸骨呀!

干戈

【作者】

王中,字积翁,宋末诗人。

王中

【原文】

干戈①未定欲何之②?一事无成两鬓丝。

踪迹大纲③王粲④传,情怀小样杜陵诗。

鹡鸰⑤音断人千里,乌鹊巢寒月一枝。

安得中山千日酒⑥,酩然⑦直到太平时。

【注释】

①干戈:泛指武器,代战争。

②之:往。

③大纲:大体上。

④王粲:字仲宣,后汉、三国时人。

⑤鹡鸰:鸟名。这里指兄弟。

⑥中山千日酒:神话中中山仙人所做,吃这种酒后千日方醒。

⑦酩然:大醉。

【译文】

战事不断,我能到哪里去呢?如今两鬓已白,年岁已老,而一事无成。讲到我的生平经历大致上如王粲一样,说到我的情怀有些像杜甫的诗中所说的那样。我和我兄弟相隔千里,音信断绝,我像乌鹊在月夜下的孤枝上筑寒巢而独栖。如何能得到中山仙人酿的千日酒,使我一直醉到太平时代再醒过来呢。

归隐

【作者】

陈抟(?—989),宋初道士,自号扶摇子,毫州真源(今河南省鹿邑县)人。生于唐末,举进士不第,隐居武当山,以山水为乐。后又隐居华山云台观。写诗六百余首。

陈抟

【原文】

十年踪迹走红尘①,回首青山②入梦频。

紫绶③纵荣争④及睡,朱门虽富不如贫。

愁闻剑戟⑤扶危主⑥,闷听笙歌聒⑦醉人。

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

【注释】

①走红尘:在人世间奔波。

②青山:指作者的故园,即归隐地华山。

③紫绶:指高官厚禄。

④争:怎。

⑤剑戟:古代兵器。

⑥危主:国家危亡时的帝王。

⑦聒:声音喧扰嘈杂。

【译文】

在人世间奔波了十年,回顾往事,常常在梦中进了华山隐居。高官厚禄虽享荣华,怎么比得上睡觉舒服,王公贵族虽富有但不如穷人清闲。听到持剑的将士扶助危难君主的事,我感到忧愁,听到喧扰的笙歌我感到沉闷。不如携带过去常读的书归华山隐居,在那里可悠闲地看野花,听鸟鸣,赏春光。

送天师①

【作者】

朱权(1378—1448),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个儿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为宁南王,就任大宁(今辽宁省宁城西)。著有《荆钗记》等十二种杂剧和《太和正音谱》等多种著作,是明初的戏剧家。

朱权

【原文】

霜落芝城柳影疏,殷勤送客出鄱湖②。

黄金甲③锁雷霆印④,红锦韬缠日月符。

天上晓行骑只鹤,人间夜宿解双凫⑤。

匆匆归到神仙府,为问蟠桃熟也无。

【注释】

①天师:张天师。

②鄱湖:鄱阳湖。

③黄金甲:指装印的盒子。

④雷霆印:形容张天师的印有雷霆般的威力。

⑤双凫:一对野鸭。据说神仙可乘凫飞行。

【译文】

霜降芝城,杨柳已疏,我怀着深情厚意把张天师送出鄱阳湖。天师的黄金匣子里装着雷霆宝印,用红色锦缎包裹着光照日月的符表。早上骑鹤在天上飞行,夜晚投宿人间就解下那双可变为双凫供乘坐的鞋子。他匆匆忙忙赶回神仙府,为的是看看那里的仙桃熟了没有。

山中寡妇

【作者】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号九华山人,石棣(今安徽省石棣县)人。他继承白居易、张籍的近体诗风格,并能把他们在“新乐府”里赋咏而在近体里所没有赋咏的题材,写入近体诗里,语言通俗浅近。有《唐风集》。

杜荀鹤

【原文】

夫因兵死守蓬茅①,麻苎②衣衫鬓发焦③。

桑柘④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⑤根煮,旋斫⑥生柴⑦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释】

①蓬茅:茅草盖的房子。

②麻苎:即苎麻。

③鬓发焦:因吃不饱,身体缺乏营养而头发变成枯黄色。

④柘(zhè):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

⑤和:带着,连。

⑥旋斫(xuànzhuó):现砍。

⑦生柴:刚从树上砍下来的湿柴。

【译文】

丈夫因战乱死去,留下妻子困守在茅草屋里,穿着粗糙的苎麻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桑树柘树都荒废了,再也不能养蚕,却要向官府缴纳丝税,田园荒芜了却还要征收青苗捐。经常挑些野菜,连根一起煮着吃,刚砍下的湿柴带着叶子一起烧。任凭你跑到深山更深的地方,也没有办法可以躲避赋税和徭役。

送毛伯温

【作者】

朱厚熜(1507—1566),即明世宗嘉靖皇帝,在位四十五年。

朱厚熜

【原文】

大将①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②雁翎刀③。

风吹鼍鼓④山河动,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⑤原有神,穴中蝼蚁⑥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⑦与先生解战袍。

【注释】

①大将:指毛伯温。

②秋水:比喻雁翎刀发光闪亮。

③雁翎刀:短剑。

④鼍(tuó)鼓:战鼓。

⑤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珍贵动物。这是用来比喻毛伯温的。

⑥蝼蚁:比喻卑贱、无足轻重的人物。

⑦朕:皇帝自称。

【译文】

毛大将军南征,胆气雄豪,腰里横挎闪闪发亮的雁翎刀。战鼓声被风吹走撼动山河,闪电照亮战旗,欲与日月比高低。你毛伯温贵如天上的神种麒麟,而英登庸之辈只是洞中蝼蚁,怎能逃出你的手!等到毛大将军南征胜利,天下太平时,朕下诏令召你回朝,并要亲自为你解下战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