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元曲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7816200000057

第57章 曹德(四首)

庆东原

江头即事

【原文】

低茅舍,卖酒家,客来旋把朱帘挂。

长天落霞,方池睡鸭,老树昏鸦。

几句杜陵诗①,一幅王维画。

【注释】

①杜陵:即杜甫,因尝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故被人称为杜少陵、杜陵。

【赏析】

这是一首甚为佳妙的写景小令。“低茅舍,卖酒家,客来旋把朱帘挂。”一间低矮的茅舍,挑着酒幌,一位孤零零的客人,走入小酒店中,店主人挂起朱帘,使得客人能够边饮酒边欣赏窗外景致。从茅屋窗口望出去,但见“长天落霞,方池睡鸭,老树昏鸦。”完全是一片萧瑟、肃杀,令人郁郁寡欢之景。此景即是彼时彼地的真实环境的再现。又是作者的移情。此作犹如一幅白描画,通过几组镜头组接,把江头黄昏秋景给以动态的展现;并借此折射出了作者孤独、寂寞、悲凉的情怀。

清江引

【原文】

长门柳丝千万结①,风起花如雪。

离别复离别,攀折更攀折②,苦无多旧时枝叶也③。

【注释】

①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被囚居于此,陈皇后闻司马相如善作赋,便奉黄金百斤,请相如作《长门赋》,以悟主上,后来陈皇后果然复得亲幸。②攀折更攀折:此处暗指太师伯颜对亲信大臣的杀害。③苦无多旧时枝叶:由于伯颜专权,旧时的亲信和皇戚多被杀害,故云。

【赏析】

这是一首直刺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小令,堪称太岁头上动土。“长门柳丝千万结,风起花如雪”,作品开头即以“长门柳”花絮被风吹得漫天飘飞,暗示了皇室宗亲风雨飘摇的命运。紧接三句:“离别复离别,攀折更攀折,苦无多旧时枝叶也!”折柳送别是古代送别亲人时的习俗。不断的离别,“长门柳”便一再被攀折,枝叶也就渐稀,这是暗示了皇室宗亲不断地被杀。此处,借物喻人,以咏柳暗藏锋芒,构思机巧,语意双关,以一种独特方式表达出作者对黑暗暴政的强烈抗议。

折桂令

西湖早春

【原文】

小红楼隔水人家,草未鸣蛙①,柳已藏鸦。

试卷朱帘,寻山问寺,何处无花。

金络脑堤边骏马②,锦缠头船上娇娃③。

风景繁华,不醉流霞④,前世生涯。

【注释】

①草未鸣蛙:青草中还没有蛙鸣。②金络脑堤边骏马:西湖堤边有戴着镶金笼头的骏马。金络脑:即金络头。③锦缠头船上娇娃:赠给船上美女以锦缠头。锦缠头:给歌舞者的赐物。④流霞:指美酒。

【赏析】

这是描画西湖早春美景的一首小令。作者将这个“早”字作为“诗眼”,抓住早春特有物象给予精心描绘:嫩草已肥,尚无鸣蛙;柳已茂密,方遮乌鸦;珠帘才卷,鲜花早放。描画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早春之景。

折桂令

江头即事

【原文】

问城南春事何如?

细草如烟,小雨如酥。

不驾巾车,不拖竹杖,不上篮舆。

著二日将息蹇驴,索三杯分付奚奴。

竹里行厨,花下提壶。

共友联诗,临水观鱼。

【赏析】

此曲写城南冶游之乐事,起首以问句出之,问的不是柴米油盐之类的俗事,而是“城南春事何如?”问得天真,问得自然,可见怍者的高雅脱俗。作者听说城南春日正好,花事正盛,于是吩咐侍从,准备来日春游:携了奚奴,提了酒食,既不驾车,又不拄杖,也不乘轿,只骑一匹蹇驴,约二三好友,往水边观鱼、饮酒、赋诗。如此春光,如此生活,真是人生还需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