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每个人都幸福
7799200000044

第44章 礼尚往来

牛局长痛恨嘴上不收礼、手上收礼急的领导。为此,他给自己也给家属定了条铁律:凡来他们家送礼者,都得千方百计拒收;实在拒收不了的,必回赠价值相当的礼品。

一次,牛局长出差在外。附近有位菜农登门送礼,礼品是六斤西红柿。牛局长爱人说破嘴皮拒收不成,便匆匆走进房间,顺手拎了瓶“人头马”酒回赠那菜农。那菜农不收就走脱不了,只好拎上“人头马”返回,心想,也不会比土酒好多少吧?五、六元一瓶?

等牛局长凯旋归来,又有位干部拎了八条“大中华”高档烟造访。牛局长推了半天推不掉,便想回赠那瓶“人头马”给那干部。可房间找遍了还是未找到,只好悄悄问其爱人是否回赠了它?其爱人想了很久,才说:“好像是吧?上次你出差后,有位菜农送来六斤西红柿,我顺便就将那东西回赠了他。”“你呀!”牛局长摇头苦笑,“六斤西红柿值几元钱?可我那‘人头马’值五千元啦!”其爱人惊讶不已:“我一不识字,二不识货,你是知道的。出差之前,这么贵重的礼品怎不收好或告诉我价格?”牛局长白她一眼,很快找了盒“东山峰”绿茶回赠那干部。

那干部走后,牛局长爱人急问牛局长:“这次我们回赠的礼品与接收的礼品价值该相当吧?”“相当?”牛局长大惊失色,“一盒‘东山峰’绿茶只值十多元,可八条‘大中华’高档烟值五千元啦!”“那人家不是太亏了吗?”牛局长爱人迷惑不解。牛局长就开门见山点拨道:“这有什么办法?上次我们不是太亏了?两次相加,扯平!”

(原载《常德日报》2004年2月14日,转载于《文萃报》2005年4月4日—6日)

“顾建新点评”:

《礼尚往来》的特点是侧写。牛局长每次收礼都要以礼回报。结果,不识字、不识货的老婆,两次都把价格搞反了。最后,以局长的“扯平”话语结束,全家皆大欢喜。

小说要告诉读者什么?只是讲了一个小笑话,幽他一默吗?或是随便记述一件领导生活中的小事,写个名人佚事吗?显然不是!作者是用小喜剧的形式,来揭露当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给领导送礼贿赂。作者在送礼者的身份上,是有意做了安排的:既有生活艰难的菜农,也有阔绰的干部。他们送的礼价钱不同但本质都是一样——行贿。不同身份的人都会送礼,说明行赌受贿已是社会上的普遍现象。对这种丑恶的现实,作者并没有正面抨击,而是表面上似乎是不经意地讲个小故事,实则在字里行间予以鞭挞。其中更多的意味,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