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话的智慧与禁忌
7780000000029

第29章 聪明人巧妙说服,笨人习惯争论(2)

在日本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少年站在地铁的站台上,不小心掉到了铁轨上面,那时刚好有一辆电车飞驶而来,虽然他万幸地保全了性命,但是却受了重伤,失去了一对手腕。于是这个少年就对地下铁路公司提出控诉。但是不论是地方法院的审判还是最高法院的审判,都认为这不是地下铁路公司的过失,而完全是少年自己造成的。连这个少年自己也丧失信心,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终于到了最后判决的日子,在这最后的一场辩论中,法院竟宣判少年转败为胜,而且全体陪审员也一致赞同。而这全是因为在当天的最后辩论中,少年的辩护律师说了这么一句话:

“昨天我看到少年吃东西时,直接用舌头去舔盘子里的食物,使我不禁掉下了眼泪。”

这句话使陪审团的判决峰回路转。

在说服时不要忽略了说话的情感。人的言行是由感情决定的,情感的号召力比理性的号召力大。需要说服的情形很多。比如,人们在失意至极的时候,或在反抗的时候,或是在需要花费金钱和努力的时候,为了让他们和你的想法同步,你要成功地打动对方的感情。

罗曼·罗兰说: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在它面前,纵然是坚冰也能被融化。人是受感情支配的生物。假如我们试图去说服谁的话,就必须设法打动他们的感情。

4.恭维比争论更有力量

在我们试图说服某些人答应自己的要求的时候,有时候直接批评的方法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的,这时候可以尝试运用适当的恭维对方的做法,将自己的意见传达给对方。

聪明人的做法

一位公务员到外地出差,在街头的小货摊上买了几件衣服,付款时发现刚刚还在身上的200多元外汇券不见了。这个小货摊只有他和卖货的姑娘两人,他明知此事与姑娘有关,但他没有抓住把柄,如果他提及此事时,姑娘翻脸就会说他诬陷人。

这时,这位公务员没有和她大声争吵,而是压低声音,悄悄地说:“姑娘,我一下子照顾了你上百元的生意,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你在这个热闹街道摆摊,一个月收入少说也得有几千元吧?抵我两三个月的工资了,我想你绝对看不上那几张外汇券的。再说,你们做生意的,最讲究的是信誉啊!”姑娘听了不便狡辩说自己根本没看见。

这位公务员见姑娘似有所动,又继续恳求道:“人家托我买东西,好不容易换来百元的外汇券,丢了我真没法交代,你就替我仔细找找吧,或许忙乱中混到衣服里去了。我知道,你们个体户还是能体谅人的。”姑娘终于被说动了,于是,她顺坡下驴,在衣服堆里找出了外汇券,不好意思地交给他。

专家点评

如果大声地与这位店员争吵,不见得她会承认是自己拿了公务员的200元外汇券。而这位公务员没有选择争吵的方式,而是对这位姑娘做了一番恭维,让对方感到很不好意思,最后归还了外汇券。

笨人的做法

有一个生产系列美容品的工厂的张厂长接待了一位前来投诉的不速之客李先生。

李先生怒气冲冲地对张厂长说:“你们的美容霜,干脆叫毁容霜算了!我18岁的女儿用了你们厂的‘美达青春霜’后,面容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现在连门都不敢出,我要你们负责!我要你们赔偿我们的损失!”

于是,厂长亲自陪同他们父女去医院皮肤科检查。

检查的结果是,李先生的女儿皮肤有一种遗传性的过敏症,并非由于护肤霜有毒所致。医生开了处方,说过两三天会痊愈的,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李先生的女儿听到此话,拿过美容霜仔细看一下,果然,包装盒上有明确说明哪几种人不能用,只怪自己没详细问清、看清就买来用了,心中不禁有些懊丧。

专家点评

没有了解清楚致使事情发生的根本因素,没有检查自身情况,就操之过急去找人理论。如果李先生在购买美容品之前能看清说明上的注意事项,就不会导致这样的后果。

行动指南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谁都难免有一时糊涂做错事的时候。当有人犯错时,如果我们一味地指责、训教他人,并不是明智之举,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被指责的一方势必会令更加难堪,也必然会破坏交往的气氛和基础,并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或者让对方“占便宜”的愿望得逞,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时我们不妨给对方一些适当的抬举,恰到好处的恭维对方,让其就势而上或顺坡而下,往往更能使他人接受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们总是愿意听奉承话,而不喜欢被人指责。适当的抬举他人,会让对方觉得好像在吃糖,心里甜滋滋的。就像前面例子中提到的那位公务员,一番至情至理的说辞,不但使200多元外汇券失而复得,而且还可能挽救了一个几乎沦为小偷的青年人。

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喜欢“戴高帽”、吃软不吃硬的心态,特别是那些性格刚烈、很有主见的人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说话过“冲”,以命令的口吻指责,对方不但会不理睬,说不定比我们更硬。如果我们给他来点适当的“抬举”,对方反倒会产生同情心,纵使自己为难,也会顺从我们的意思。

一位企业家有一次经过他的一家钢铁厂,当时是中午。他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头顶上正好有一大块招牌,上面写着“禁止吸烟”。企业家没有指着那块牌子责问:“你们不识字吗?”他的做法是,他朝那些人走过去,送给每人一根雪茄,说:“诸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去抽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尽。”工人们立刻知道自己违犯一项规则,因为企业家对这件事不说一句话,反而给他们每人一件小礼物,使得工人很受感动。

这种巧妙的暗示所带来的效果远远强过当面指责,批评下属们的不是—那样只会造成对方顽强的逆反心理,即使他们表面上看来是平静地接受了。

每个人都曾经有过极想发火、大骂他人的冲动,但是聪明的人懂得克制自己,这便是做人技巧上的最大区别。

5.说服要有震慑的气势

一般来说,人们都比较善于保护自己,他们坚持一道心理防线,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作出让步的。如果你使用具有震慑力的口气来说服对方,触及对方更大的利益,这样能逼松他的防线,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聪明人的做法

一个单位到外地搞了一次集体活动。当大家风尘仆仆地赶到事先预定的旅馆时,却被告知当晚因工作失误,原来订好的套房(有单独浴室)中竞没有热水。为了此事,领队约见了旅馆经理。

领队:对不起,这么晚还把您从家里请来。但大家满身是汗,不洗洗澡怎么行呢?何况我们预定时说好供应热水的呀!这事只有请您来解决了。

经理:这事我也没有办法。锅炉工回家去了,他忘了放水,我已叫他们开了集体浴室,你们可以去洗。

领队:是的,我们大家可以到集体浴室去洗澡,不过话要讲清,套房一人50元一晚是有单独浴室的。现在到集体浴室洗澡,那就等于降低到统铺水平,我们只能照统铺标准,一人降到15元付费了。

经理:那不行,那不行的!

领队:那只有供应套房浴室热水。

经理:我没有办法。

领队:您有办法!

经理:你说有什么办法?

领队:您有两个办法:一是把失职的锅炉工找回来;二是您可以给每个房间拎两桶热水。当然我会配合您劝大家耐心等待。

这次交涉的结果是经理派人找回了锅炉工,40分钟后每间套房的浴室都有了热水。

专家点评

经理在一开始存在着侥幸的心理,如果领队能够妥协一下,他就可以小赚一笔,但当领队提出了“威胁条件”时,经理马上就让步了,因为,他知道孰轻孰重。

笨人的做法

某医院护士值班室里,一个女护士忙着收拾打扮,准备下班。一位农村来的病人因病情发作,疼得直冒冷汗,来找护士请求打止痛针。这个女护士见快要下班又来了病人,十分恼火,拉长了脸说:“你这么急干啥?告诉你,你离上火葬场还有一截子路呢!我可马上要下班了,等下个班再打!”

那位病人听了气得直哆嗦,不禁哭丧着脸说:“我们打老远的地方来这儿看病,多不容易,想不到你这姑娘态度这样差,真叫人寒心哪!你这是在我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啊!”

这个护士听了这话不但不收敛,反而声色俱厉地尖声骂道:“你真是瞎了眼了,谁请你来的?我们医院又不缺你这个痨病鬼,你嫌我态度差,你滚出去找好的!你滚呀!你怎么不滚出去?”

病人们都围了过来,这时在门口看了多时的一位检察院的干部走到护士面前,说:“护士同志,你们的话我都听明白了,你快要下班了,这是事实;你要在下班前准备一下,这也情有可原。但是,你毕竟是护士,是救死扶伤的护士,更何况还没有下班!假如你处在病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应该觉得,你这样对待病人的态度是很不应该的,也是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所不允许的!”

一席话,说得女护士脸红一阵白一阵。一会儿她眼珠一转,又张开嘴开始回击:“我看你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是检察院的,又能咋的?有啥了不起的?我一不偷二不抢,你还能把我咋的?你有能耐,马上把我逮捕,送到看守所去呀!”尽管理亏,但她仍强词夺理,还向检察院干部“挑战”。

检察院的干部竟然无言以对。

专家点评

检察院的这位干部说的话很有道理,整件事情的确也是错在这位年轻女护士,他之所以没能说服护士,就是因为他说的话太没有震慑力。如果是医院的护士长过来说话,或者是医院的主管领导过来说话,这位护士肯定就不会这么张狂了。

行动指南

很多人都知道用威胁的方法使对方产生恐惧感,从而达到说服目的。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唐雎不辱使命”的故事便是使用威胁来达到说服目的。

战国时期,秦国实力强大,它仗着自己的实力,到处侵略,欺凌弱小的国家。

一次,秦王派人来到一个叫安陵的小国家,对安陵君说:“秦国愿以方圆500里的地方来换取安陵。”这摆明了是一种巧取豪夺的行径。

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要求,也因此得罪了秦王。为了缓和一下关系,安陵君特派谋士唐雎出使秦国,向秦王作进一步解释。

秦王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安陵,竟敢不答应他的要求,因此很不高兴。

当唐雎拜见秦王,行礼完毕,刚刚坐下后。秦王就阴沉着脸,对唐雎吼道:“别再解释了!我问你,你知道天子发怒的情形吗?”

唐雎一点也不害怕,他毫不示弱地答道:“大王,我还真没听说过。”

秦王用教训的口气说:“那就让我告诉你吧!天子一发怒,就会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说完,他的双眼逼视着唐雎。

唐雎心里明白,秦王是在用战争来威胁他。他一点也没紧张,而是压住心中的怒火,平静地对秦王说:“大王,您听说过布衣之士发怒吗?”

秦王不屑一顾地说:“布衣之士发起怒来,也不过是扔掉帽子,光着脚,用脑袋撞地罢了!”

唐雎摇了摇头说:“这不过是平常人发怒罢了,不是士人发怒啊!从前,专诸替吴公子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冲击月亮;聂政为严政子杀韩傀时,白虹穿过太阳;要离刺杀吴王僚的儿子庆忌时,苍鹰扑击殿上。这三位都是布衣之士呀!他们发怒时,上天都降下预兆。今天加上我,就该是第4个人了!布衣之士发起怒来,倒下的虽只两人,流血也不过5步,可是天下人都要穿起丧服啊!现在大概就是时候了吧!”唐雎说完,迅速地拔出藏在身上的短剑,一下子站了起来,瞄着秦王,马上要扑过去。

秦王顿时被吓得变了脸色,赶忙向唐雎道歉:“先生息怒,先生请坐!今日我算是明白了:韩国、魏国之所以灭亡了,安陵却还能存在,正是因为有您这样的先生啊!”

就这样,秦王没敢再提换地的要求,唐雎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唐雎和秦王双方为了说服对方,都使用了威胁的手段。秦王威胁要发动战争,唐雎则威胁要取秦王的性命。对秦王来说,生命是他最大的利益,秦王不会为此事丧命,而唐雎则抱着必死之心。因此,唐雎的以死相胁迫使秦王屈服,胜利完成了任务。

很多时候,这种“破釜沉舟”、“鱼死网破”式的威胁方法能使双方形式发生逆转。当然,这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在采用这种威胁方法时,你必须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尽可能精确地计算风险,你还要做好万一失败的准备。

美国的谈判专家赫布·科恩曾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个被单独监禁的犯人,为了避免他的自残行为,监狱暂时没收了他的鞋带和腰带。充满自卑的犯人在牢房里无助地走来走去,突然间,他闻到了一股再熟悉不过的香烟味——万宝路,他最喜爱的牌子。

犯人通过门上的小孔,看到守卫正在走廊里惬意地抽着香烟。这一幕强烈地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为了要根香烟,他急迫地敲着房门。守卫慢慢地踱步过来问:“你要干什么?”

犯人回答:“求求你,我想要支香烟,就是你抽的这种——万宝路。

守卫并没有理会犯人的要求,立刻转身离去。

犯人用右手重重地敲打着房门。

守卫一边吞云吐雾,一边转头问道:“你又想要什么?”

犯人回答道:“谢谢你,请你在30秒内给我一支烟。如果超过这时间,我立刻就以头撞墙。监狱警官把我从血泊中救醒后,我肯定会说是你干的。”

“也许他们不会相信我,但是你也得想想你的遭遇,你会被一次又一次地问话,需要写一篇又一篇的报告来澄清你与此事无关。或许你不在意这些,但是如果你给我一支烟——万宝路香烟,这些无谓的烦恼都会在我点燃香烟之后烟消云散,并且,我答应你绝不再添任何麻烦。”

最后守卫从房门的小孔塞了一支万宝路香烟给他,并且为他点上火。在身份差别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犯人通过运用威胁的手段使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当然,生活中不会有这么多“鱼死网破”的场景,也没必要。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不同程度的威胁还达到说服目的。

利用威胁震慑对方,不是虚张声势,而是以理服人,因为心中有理,自然就理直气壮。因此我们要表现出“我是正确的,而你错了”的姿态,首先在心理上“打倒”对方,在这个基础上再运用具体的技巧,就能达到说服的目的。

威胁能够增强说服力,但是,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态度要友善。第二,讲清后果,说明道理。第三,威胁程度不能过分,否则会弄巧成拙。

尤其要提醒读者注意的是,有力度的说服往往会取得速战速决的效果,但是在使用威胁的方法时要掌握好分寸,千万不要因为说了威胁性的语言而把事情搞僵。在这一点上,要争取做到收放自如。

6.自曝弱点取得他人的信任

人的心理是很微妙的。当一个人面对着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时,会有一种挫折感,在心里上会产生排斥感。如果能适当地暴露自己的缺点,就能使对方产生优越感,迅速缩短彼此距离,取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