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雷锋
7761700000019

第19章 明星士兵

在陈广生离开原部队写电影剧本的这一年多,雷锋变得更加成熟。从1960年底到1961年上半年,雷锋应邀在抚顺、沈阳、吉林、佳木斯、营口、海城、旅顺、大连等地作报告四十多场。出差的机会多了,对雷锋来说,就意味着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多了。应了当时广为流传的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学雷锋,做好事”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雷锋的名字在普通人心目中,也如明星般闪耀。

雷锋经常乘沈佳线的列车来来往往。一天,他从沈阳火车站上车回抚顺,在检票口,看见一群人围着一个背孩子的中年妇女,为她着急。雷锋身背挎包,上前问道:“大嫂,你怎么啦?”中年妇女说:“俺从山东来,到吉林孩儿他爹那儿去。不知啥时候,把车票和钱都丢了。现在可咋办啊!”雷锋看看进站口的大挂钟:“大嫂,别着急,跟我来吧!”中年妇女跟着雷锋来到售票处。雷锋排队到窗口,买了一张到吉林的车票,转身塞到大嫂手里:“拿着,快上车吧!”中年妇女看着手中的车票,眼含热泪:“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笑了笑:“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住在中国!”中年妇女眼泪汪汪地向检票口走去:“解放军……”雷锋向她挥挥手,转身进了候车室。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背个大包袱,很吃力地走着。雷锋忙上前扶住她:“大娘,您到哪儿去呀?”老人气喘吁吁:“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雷锋一听,和自己同路,立刻把包袱接过来,扶住老人:“走,大娘,咱俩同路,我送您到抚顺。”老人高兴得不知说啥好:“孩子,那敢情好!那敢情好!”雷锋扶着老人在候车室坐下,拉开了家常。远远望去,情同母子。

检票铃声响了,他搀扶老人向检票口走去。上车后,他把老人安顿在座位上,老人往里靠了靠:“孩子,你也坐下吧!”雷锋说:“大娘,我不坐。我年轻,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他跑前跑后忙开了:给旅客倒水,提行李;帮助妇女抱孩子;扫地、抹灰、擦玻璃窗。

开车铃响,列车徐徐离站。年轻的女列车员小王在车上巡视,一眼瞥见一个士兵的身影,觉得有点儿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她马上到列车员的小工作间找来一张《辽宁日报》,上面有雷锋的照片。对照一看,立刻肯定:这个兵就是雷锋!刚要去问,恰巧车到滨江站停车,一转眼,人就没了。小王心想:我虽然没见过雷锋,但我感到,雷锋离自己越来越近。自从雷锋的名字和他做的好事在百姓中传扬开来后,南来北往的旅客挤上挤下、争抢座位的少了,先人后己、恭谦礼让的多了;横躺竖卧、乱扔乱吐的少了,遵守秩序、讲究公德的多了。许多战士,还有四个兜的干部,上车就成了义务列车员;不少工人、农民和青年学生也都自愿地把方便让给需要关照的老、弱、病、残、妇、孕,整个车厢越来越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我跑了这么多年车,感受特深。雷锋同志无处不在。不就是一个兵吗?愣有本事移风易俗,真了不起!现在这个兵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外面下着大雨,透过车窗望去,只见雷锋正帮着装卸工人遮盖站台上的货物和行李。开车铃响,雷锋才跳上车,军装淋得精湿,胶鞋上沾满了泥水。小王拿起一条毛巾,走过去问道:“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啊,我是部队的,刚才就在车上。”雷锋没有正面回答。她还是认出来了—圆脸盘,大眼睛,尤其脸上的微笑,那种让人一看就暖到心里的微笑,不会是别人,一定是雷锋!小王激动起来,赶紧把毛巾递上去:“雷锋同志,你辛苦了!快擦把脸吧。”“谢谢,不用了。”雷锋回身打开挎包,掏出自带的毛巾,擦一把脸上的雨水,“你们成年累月在车上忙,才真正辛苦呢!”小王说:“不辛苦。这是我们的工作。”正好,一位乘警经过,小王悄悄对他咬耳朵:“这位解放军,就是雷锋。”乘警很惊喜:“什么?雷锋!”他立即挤上前,伸出手,“雷锋同志,你好。”雷锋和他握手:“你好,你辛苦了。”旅客中有名女学生也认出了雷锋:“啊!雷锋!就是刚才在车站给那位大嫂买车票的解放军,他就在我们车上!”她赶紧挤过来,递上自己的日记本,“雷锋同志,请你给我签个名!”旅客们传开了:“那位解放军是雷锋!”“雷锋在我们车上!”“快去看看!”有个少先队员,骑在父亲的脖子上:“雷锋叔叔,给我签个名!”有位老大爷紧紧拉住雷锋的手:“小伙子,真是好样的!”众人簇拥着雷锋。雷锋微笑着,和大家握手、签名、交谈。坐在位子上的大娘,像看自己儿子一样笑眯眯地注视着。

列车停靠在抚顺车站,雷锋扶老人下了车。旅客和他道别:“雷锋同志,再见!”“雷锋叔叔,再见!”“再见!”“雷锋同志,这是你娘啊?老人家,你看,你这儿子多孝顺……”雷锋笑而不答,老人颤巍巍地说不出话,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孩子,你知道这地方吗?”雷锋接过一看,信封的落款是:抚顺市某某信箱。大娘说:“我儿子来信说,他在煤矿上工作。”雷锋大包大揽:“行。您老放心,我一定帮您找到儿子。”老人眉开眼笑:“那敢情好。”雷锋背起老人的包袱,搀扶老人上了公交车,在一处工人住宅区下了车。

雷锋向一个女孩打听,女孩很高兴地领他们到一幢平房前叩门。门开了,出来一位青年工人,惊喜地抓住老人的手:“娘,你怎么来了?”老人说:“儿呀,若不是这孩子一路送我,娘怕还找不到你呢!”青年工人看见了雷锋:“解放军同志,谢谢,谢谢……”雷锋说:“谢倒不用谢。不过,我可得批评你几句:大娘头一次出远门,你也不到车站去接,这要是出了事,咋办?”青年工人解释:“同志,你批评得对。”青年工人忽然发现雷锋很面熟:“呃,你这位同志看去好像在哪儿见过?等我想想……对,报纸上登过你的照片!你是雷锋?对,肯定是雷锋!”雷锋真诚地微笑着:“我是雷锋。”给他们带路的小女孩赶紧挤上前:“雷锋叔叔好!”孩子们一窝蜂地围上来:“啊!雷锋叔叔来喽!”周围的工人及家属也来了:“什么?雷锋来了?”雷锋立正,向大家行军礼:“我是雷锋,是人民的子弟兵。做这点儿小事,是应该的。现在我还有任务,要回部队了,父老乡亲们,小朋友们,同志们,再见了。”雷锋转身,挥挥手,大踏步向前走去。

雷锋成了全团艰苦奋斗节约标兵,事迹又登了报,运输连就把雷锋的节约实物收拢了一下:一张桌子上,摆着一件补了又补的衬衣,一件印有“治沩模范”的绒衣,一条补了十几块补丁的裤子,两双打了补丁的鞋子和一双补了各种颜色补丁的袜子。另一张桌子上,放着他那个用旧包装箱改钉的“节约箱”,里面装着边角料、螺丝钉、牙膏皮、破手套、用过的汽车配件等,一件件地都摆放出来。还有一张桌子,摆放着一把扫帚和一个簸箕,旁边写着这样的说明词:雷锋同志在给钢厂工地运送水泥期间,用这个簸箕和扫帚坚持扫取洒落在车厢板上的水泥,前后已扫了两千多斤……原本只想给全连同志看看,让大家受点教育,结果这事张扬出去了,天天有人来参观,想谢绝都谢绝不了。

这个小小的展览,运输连的干部战士先看,雷锋所在四班的战友是第一批观众,再就是团里的干部。团里经过研究,让其他连队的官兵也来受教育。这样一来,附近小学的少先队员知道了消息,也来参观。本溪路小学捷足先登,聘请雷锋为该校少先队校外辅导员。雷锋是新中国第一批少先队员,对少先队有很深的感情,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当校外辅导员,他是很乐意的。

这一天,在本溪路小学操场上,队鼓、队号齐鸣。全体少先队员列队,热烈鼓掌。少先队大队长,五年级的陈雅娟同学为雷锋戴上红领巾。

在少先队员们的欢呼声中,雷锋讲话:“小朋友们,担任你们的校外辅导员,我很高兴。不过,我平时工作、学习很忙,只能利用星期天休假和平时的午休时间或者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来你们学校。请大家放心,这校外辅导员的工作,我一定做好!”孩子们再一次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们要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就要保持红领巾鲜红的颜色,决不让它沾染灰尘……”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雷锋领诵:“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全体少先队员齐声高呼:“时刻准备着!”“哗”的一声解散了。大家围着雷锋,陈雅娟和邹静坤两人手拉着手,很亲密的样子。雷锋说:“我知道,你们俩是好朋友!”陈雅娟回答:“是呀!雷锋叔叔,你的好朋友呢?”雷锋循循善诱:“我的好朋友,很多很多。湖南老家的乡亲、同学、同事,鞍钢的工友,我们班的战友,全连的战友,全军的战友,全中国的老百姓……还有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孩子们似懂非懂:“哦,应该这样来理解朋友……”

在本溪路小学的少先队集会结束后,陈雅娟依恋地牵着雷锋的手,见邹静坤挤过来,忙放手跑开。雷锋注意到了:“哎,陈雅娟,你和邹静坤不是好朋友吗?怎么她来你就跑开呢!”邹静坤说:“雷锋叔叔,我俩为借橡皮和铅笔的事吵了一架,已经一周没说话了。”雷锋问:“是吗?想不想和陈雅娟和好?”邹静坤天真地回答:“想。”雷锋朝远处的陈雅娟喊:“陈雅娟,过来!”陈雅娟气喘喘地跑过来:“雷锋叔叔,什么事?”雷锋问:“听说你们最近闹别扭了,是真的吗?”陈雅娟和邹静坤互相看了一眼,红着脸,点点头。雷锋劝解道:“两个好朋友,为了一点小事就闹别扭,多不好。你们长大了,还要一起建设祖国哩!从小就不讲团结友爱,将来怎么能和大家齐心合力做好工作呢?”两个孩子听了,都挺后悔,可谁也不好意思说头一句话。雷锋看出了她们的心事,拉住她们的手,握在一起:“你们要想搞好团结,就马上握握手吧!”两个孩子互相看一眼,都忍不住笑了。在雷锋叔叔面前,两双小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陈雅娟说:“本来,我和邹静坤约好了要去看望烈属张大娘的,就为这点儿小事,把正事给耽误了。”邹静坤主动约她:“陈雅娟,星期天,我们一起去。”

“好。”雷锋问:“张大娘?她儿子是不是在抗美援朝时牺牲的?”陈雅娟说:“听说是的。”

雷锋又问:“是不是白峰山阻击战七勇士之一?”邹静坤说:“对,对,雷锋叔叔。张大娘的儿子是白峰山阻击战的勇士,是很出名的英雄!”雷锋深情地说:“我也听战友们说起过,有位英雄的母亲就住在附近。这样好不好,我今天还有任务,你们俩先代我问候一句张大娘,说我改日一定去看望她老人家。”

两个女孩高兴地行队礼:“雷锋叔叔,保证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