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心灵收藏
7714100000087

第87章 后记

进入花甲之年后,思绪多多。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写的豆腐块式的文章如何处置?思来想去,还是归拢汇集、简易装订,了却一番心思即可。因为深知自己的文学功底贫乏,知识积淀苍白,写出的文章质量欠佳,品位不高。故,如此抉择为妥。可近期面对同事、同学、亲朋好友的关心、鼓励之语和子女们在耳边“鼓劲之风”的吹来拂去,使自己树立了信心,增添了勇气,重新做出选择,从自己多年来写出的散文、杂文、诗歌中择出80多篇,归拢成集。

说实话,我从小就喜欢文学。记得在读初中时,学校举办作文比赛,曾获得过第一名的奖励。参加工作后,虽长期处在行政岗位工作,事情多、业务忙,但基于对文学的特殊情结,经常利用工余的闲暇时间,白天在庭院树下写作,晚上挑灯夜读,深钻细学,静思不停,笔耕不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结合业务工作、时局形势之需要,写过一些政治、业务方面的小文章,而且有的还曾在《中国言实出版社》《共产党人》《吴忠日报》等处刊登。这次处于成书之要求,本集对这类文章未做收录,只是对摘出来的文艺篇目加工整理。

这册书收集的文章绝大部分是:往事追忆、亲自经历、触景生情、情感抒发、典故趣事、禽鸟走兽、树木花草、生态环境等等。同时也通过这些作品,向读者展示了在院落树旁,室内灯下写作时的喜悦和往事思念时的困苦心境。如写往事追忆,记得在孩童时,因家居毛乌素沙地边缘脚下,常和小伙伴们上东山玩耍,小手捧起细沙,瞬间,细沙顺着手指缝漏得一干二净。虽然那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却烙印深深,一桩桩、一幕幕,恰似过电影,魂牵梦萦,记忆犹新,激荡心间,映入眼帘。霎时,顿觉那历史的“闪光点”耀眼灿烂。那刻骨铭心的记忆,怎能忘记?

沧桑岁月,使记忆延伸,又和记忆并驾齐驱。让那往事,成为值得历史记录的情景吧!

本集的文章,特别是散文、杂文中的往事回顾,在写作时,着重体现文章的内容真实可靠,见解通俗易懂,尽力使文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避免故弄玄虚和有意做作。旨在让读者通过了解历史,知晓先辈,牢记过去,激励现在。通过肤浅道理,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哪怕是些许启迪或微薄受益,特别是青少年读者,因此而有所醒悟,有点滴变化,以“健康”的心态不忘已逝的昨天,以“知足”的心境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以“知不足”而树立常新的精神,进而用创新的姿态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如能达此目的,也就是我汇集这本册子的最大收获和所费一点苦心的向往。

这本书在付印前,还经过宁夏人民出版社编辑的精心加工、修改和润色,不少篇什,比原来的模样俊俏多了。因自己的水平有限,写出的作品尽管经过同行、编辑们的包装打扮,也还是难以达到天生丽质的形象,更有甚的是,有些文章的语句、文字过于粗糙稚嫩。所以我深感本书的质量不够高,有负编辑和读者的良苦之心,顺致歉意。

借此机会,谨向关心、支持和修改其作品的同行、同事、亲友及有关单位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承印前,原吴忠市人大副主任,原吴忠日报总编辑杨森翔同志,不顾年事已高,欣然为拙集出序,中共灵武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同志给予了精心指导,宁夏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把关尽责,印刷厂领导及有关员工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才使这本书得以出版,这里我以赤诚之心一并谨致谢忱。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