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金匮要略(中华实用方剂大典)
7682100000084

第84章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4)

阐释

六十二种风,是泛指一切风邪病毒而言。妇人经后和产后,风邪易侵人腹中,与血气相搏,致血滞不行,故腹中刺痛。治用红蓝花酒活血行瘀,利气止痛。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腹中刺痛拒按,经闭或痛经或经来色黯有块,舌质紫黯,脉沉涩。

[病机]

风与血搏,血滞不行。

[治法]

活血行瘀,利气止痛。

[主方]

紅藍花酒方疑非仲景方。

紅藍花一兩

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主方分析]

方中以红蓝花(即红花)味辛,活血祛瘀,利气止痛;酒亦能行血,助红蓝花之力,使气血得以畅通,则风自灭,故方中不再用祛风药物。

[注意事项]

(1)红花破血,故月经量过多或孕妇禁用。

(2)本方以温通气血见长,故阴虚血热甚者不宜。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证加减

①若兼恶风,加防风、荆芥疏散外风;若腹中自觉有风,如有扇煽,加天麻、当归养血息风。

②若瘀血重,腹中刺痛明显,痛处固定,加川芎、延胡索、当归行气活血止痛。

(2)运用范围本方常用治胎死腹中、胎衣不下、急/慢性肌肉劳损、褥疮、产后恶露不尽、产后腹痛、荨麻疹、痛经、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证属瘀血内阻者。

[医案举例]

某女,26岁。初产恶露未尽之时过食生冷而发生腹痛已3月,月经时来忽止,形体肥胖,面部色青,舌质紫黯,脉弦涩有力。证为恶血瘀阻,治以活血通经。处方:红花50克,入酒60克煎,分3次服,3剂而愈。

[明宇.红蓝花酒治疗产后恶露不尽.四川中医,1986(11):35]

2.肝脾失调(当归芍药散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17)

[参考原文]

婦人懷妊,腹中痛,當歸芍藥散主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5)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妇人腹中诸痛的治法。

语译

妇人腹中多种疾痛,皆可用当归芍药散主治。

阐释

妇人腹痛的原因颇多,但多由肝脾不和,肝郁则气滞血凝,脾气不运则生湿,症见腹痛,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润,脉沉滑,治用当归芍药散调肝脾,理气血,利水湿,使肝脾和,气血调,水湿去,则痛自已。

[医案举例]

邵某、眭某二位女同志,均患少腹作痛。邵某腹痛,白带多,头晕,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予以当归芍药散作汤用(当归9克,白芍18克,川芎6克,白术9克,茯苓9克,泽泻12克),数剂后,腹痛与头晕基本消失,白带见少。眭某长期腹痛,小腹重坠,白带多,头目眩晕。投当归芍药散作汤用,三诊,腹痛白带均减,改用少腹逐瘀汤治其白带症。

[陈可冀等.岳美中医学文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282]

3.脾胃虚寒(小建中汤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18)

[参考原文]

虚勞裹急,悸,衄,腹中痛,萝失精,四肢煩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13)

男子黃,小便自利,當舆虛勞小建中湯。方见虛勞中。(黄疸病脉证并治·22)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妇人虚寒里急腹痛的证治。

语译

妇人腹中疼痛,用小建中汤主治。

阐释

条文叙证简略,从药测证妇人腹痛,因中焦脾胃虚寒所致者,临床见症为腹痛喜按,心悸虚烦,面色无华,神疲纳少,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脉细涩等。用小建中汤治疗,意在建中培土,补气生血,使脾胃健运,气血流畅,则腹痛自已。

(六)转胞(肾气丸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問日: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曰: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lì),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宜腎氣丸主之。方見虛勞中。(19)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妇人转胞的证治。

语译

问道:妇人病,饮食如平常,但感觉烦热不得卧,反而倚床呼吸,这是什么原因呢?老师答道:此病名为转胞,病人不能小便,是膀胱之系缭绕不顺,只需利小便,则病可愈。宜用肾气丸主治。

阐释

妇人转胞的主症为脐下急痛,小便不通。由于病不在胃,故饮食如故;因病在膀胱,故少腹胀满急痛而不得溺;水气不化,浊阴上逆,故烦热;水不得下行,故倚息不得卧。病由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行所致。条文中云:“利小便则愈”,是在提示要使小便通利,需恢复膀胱气化为要,故治用肾气丸,益肾以化膀胱之气,气化则溺出,诸症自消。

转胞为男女皆有之疾。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行,仅是其中一种。此外,尚有中焦脾虚下陷;上焦肺虚,通调失职;妊娠胎气上迫以及忍溺入房等,都能导致胞系缭绕不顺而发生转胞,故应分别论治。如朱丹溪用补中益气汤,程钟龄用茯苓升麻汤(赤茯苓、白茯苓,升麻,当归,川芎,苎麻根,急流水煎,或调琥珀末更佳),就是根据转胞的不同病机进行治疗的例子,可补本条之不足。

转胞之胞,一般多释为膀胱,即胞与脬通,转胞之证,由于肾阳不足,膀胱失温,阴寒内生,寒则使其拘急收引;或肾虚系胞无力,胎元下压,膀胱转位,致使与其相连的排尿管道发生屈曲、结纠,影响了尿液的正常排泄。类似今之尿潴留。还可配合外用之法,如《世医得效方》中有用葱白炒热裹脐下或以盐炒热囊盛熨小腹的方法,有用良姜、葱头、紫苏茎叶煎汤熏洗小腹外阴,并以手抚脐的方法。

[医案举例]

张某,女,1月前少腹胀满,但不痛,溺时不畅,只是劳动时感到不舒,未做任何治疗,大约3天左右,症状自觉消失。就诊前夕,脐下胀满急痛,牵引腰部,意欲解小溲缓其急,溺时点滴难出,胸中烦闷,呼吸促迫,但坐不得眠,然而食欲并无影响,大便正常。舌淡红少苔,脉细弱。据脐下急痛、小便不通,《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简称为“转胞”,用肾气丸振奋阳气,温化膀胱之气,所谓“气化则能出矣”。连服5剂,气化行,小便通。

[赵淑炳等.金匮肾气丸的应用.湖北中医杂志,1979(1):37]

(七)前阴诸疾

1.阴疮(狼牙汤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卽生瘡,除中蝕瘡爛者,狼牙湯洗之。(21)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下焦湿热而阴中生疮的证治。

语译

少阴脉滑而兼数的,必是前阴生疮,前阴生疮腐蚀糜烂的,治用狼牙汤主治。

阐释

肾主二阴,少阴属肾,若少阴脉见滑而数,说明湿热内蕴下焦,日久必致阴中痒痛糜烂,伴带浊淋漓。治用狼牙汤煎水洗阴中,旨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原文解析】

[主要脉症]

阴疮,烂痒肿痛,重则恶痒恶痛,或痛引腰腹,舌红苔根部黄腻,脉滑数。

[病机]

湿热内蕴下焦。

[治法]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表26-5狼牙汤证、矾石散证、蛇床子散证之鉴别方证比较狼牙汤矾石散蛇床子散症状阴中生疮,糜烂肿痛,痒甚,重则恶痒恶痛,或痛引腰腹,舌红苔根部黄腻,脉滑数带下清稀,色白,或黏稠,伴腰酸困重,少腹寒冷,外阴瘙痒等,舌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白带量多色黄,或臭秽,或阴痒,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病机湿热内蕴下焦阴寒湿浊,凝结下焦内有干血,郁为湿热治法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暖宫燥湿,杀虫止痒清热利湿,杀虫止痒药物组成狼牙三两蛇床子仁适量白粉少许矾石三分(烧)杏仁一分

【临床应用】

[应用要点]

(1)临证加减

①湿重者,加苍术、薏苡仁、砂仁燥湿。

②热重者,加金银花、黄连、野菊花、败酱草清热解毒。

③若疮溃久不敛口,加黄芪、乌梅、龙骨、牡蛎生肌敛口。

(2)运用范围用治滴虫性阴道炎取得较好疗效。

[医案举例]

王某,36岁。外阴瘙痒,变白8年余,间断治疗6年多,其效果不佳。现感外阴干痒,入夜加剧,阴中灼热疼痛,头晕,口干,杂色带下。妇检:外阴皮肤粗糙有大量的抓痕,大小阴唇、阴蒂、会阴部变白,阴道分泌物减少。舌红苔少,脉弦细。证属下焦湿热,治宜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方用狼牙汤加味:狼牙草30克,蛇床子15克,烟草20克,茯苓10克,白鲜皮10克,炒白术10克,地骨皮10克。水煎先熏后洗外阴30分钟左右,日1剂,如法熏洗3次。经期停药。患者半月后复诊,外阴瘙痒干痛明显减轻,其外阴皮色恢复正常,不粗糙,小阴唇两侧白色减少,药已中病,继用上方5剂。1个月后,会阴白斑、阴痒消失,外阴皮肤光滑而告愈。

[高庆超.狼牙汤加味外治女阴硬化苔癣15例.中医外治杂志,1996(2):43]

2.阴吹(猪膏发煎证)

【原文研读】

[代表原文]

胃氣下泄,陰吹而正喧,此穀氣之實也,膏髪煎尊之。(22)

[参考原文]

諸黄,豬膏鬟煎主之。(黄疸病脉证并治·17)

[白话语释]

提要

本条论述阴吹的病因和证治。

语译

胃气下泄,前阴吹气,连续不断,喧然有声,此大便不通,治用膏发煎。

阐释

此为胃肠燥结,腑气不畅,以致浊气下泄,干及前阴而致阴中出气有声。以方测证,除阴吹而正喧外,还当有大便燥结,小便不利,舌红苔黄少津等症,在病机上除胃肠燥结外,还兼有瘀血,故治用猪膏发煎化瘀润肠通便,使浊气下泄归于肠道,则其病自愈。本方还可治疗胃肠燥结的萎黄证。

阴吹之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病轻的多隐忍不言,重者阴吹不已,声喧于外,始行医治,故后世方记载不多。本病一般多发于生育后的妇女,体虚气血不足是其根本因素,故临床上除本证胃肠燥结兼瘀血之阴吹外,还有后世医家所载的气虚下陷用补中益气汤及《温病条辨》从饮病论治,提出“饮家阴吹,脉弦而迟,橘半桂苓枳姜汤主之”之说。说明阴吹亦当辨证论治。此病可由直肠与阴道间其他因素形成瘘管而成;也可见于经产妇人子宫宽弛,无力收缩恢复,在起坐或睡卧时转侧身体,阴中即如气囊收缩样出声,此时可用补益升提之药,取效较速。

[医案举例]

高某,28岁。素体阳盛,婚后半年,阴道内有气体排出,纳谷不香,脘腹胀满,口干咽燥,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而有力。《金匮要略·妇人杂病》日:“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此证属胃热肠燥,治宜润燥通便,方用膏发煎方。猪膏250克,乱发如鸡子大3撮,洗净油垢,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成2次服。3剂后大便通,阴吹止。

[吴标等.阴吹证治.广西中医药,198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