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第四种人:“听鲁南的”小说漫画
7678100000001

第1章 序言

这部书,有四个概念需要解释:①小说漫画;②听漫画的“听”;③第四种人;④第三条路。

先说“小说漫画”。这是这部书的属性,不搞清就不知道它是部什么性质的书。

“小说漫画”,不是纯粹的小说,比小说多个“漫画”;“小说漫画”也不是纯粹的漫画,比漫画多个“小说”;“小说漫画”也不是插图小说,它的文字比原小说少,只是与漫画有关部分选段,漫画下面却比一般的插图多个仿散曲的配画词,还比插图小说多个赏析性的漫画评议;“小说漫画”也不是连环画,它也有故事,却“连”得不那么紧密。

那么,这非驴非马的“小说漫画”是什么?说白了,它是小说的“亮点”陈列,其灵魂仍是小说,但形式是由“小说选段”、“漫画”、“配画词”、赏析性“漫画评议”四部分组成。

它的特点是:小说内容,漫画形态,亮点连缀,文图赏析,双人智慧,两栖奇趣。有这几点,作品便具有了独特性,自己立得住了,就可以单独成书了。

这种东西,以前似乎没有见过,是不是个新的文学品种?

再说“听”。

平日常听人赞诗,说“诗中有画”;也常听人赞画,说“画中有诗”;可我似的画盲诗盲总是傻眼,只好闭嘴。可对着鲁楠先生的漫画,心里又馋馋的,怎么办?想起了盲人的特长——目盲者耳必聪,咱不看,改为“听”行不行?

画能听吗?当然,真用耳朵恐怕不行,得用“心”听。这得有个法儿,先狠狠地看一阵,把画儿一丝不落地收进心里,再闭上眼,细细听,那画儿里的人便传出声儿来了,有时嘟嘟哝哝,有时大声吼叫,有时细言慢语,有时又急如失火。当然,开头自然比较模糊,后来渐熟,就从声儿听出音儿来了,不是诗,仿佛散曲,我记下来,配到漫画旁边,就成了现在的配画词。

曲过了,再听,就有各种声音了,像议论,又像讲故事,反正都说的画中人的心事,记下来,就成了画后面类似赏析的文字。

第三,说说“第四种人”。

有位学者断言,世上的人,只有三种:内方外方的真君子,内圆外圆的真小人,内圆外方的伪君子。他说,按数学的排列组合,还应该有内方外圆的伪小人,但现实社会中没有这种人,因为谁也不愿意本身是君子,却要表现得像个小人。

这话有道理吗?自然是有的,但只是理论。现实中,“内方外圆”的人,是有的,《废话艺术家》中的主人公王三丰就是一个“内方外圆”的典型。不是他要当着君子却要表现得像个小人,而是环境逼迫着不得不“内存君子的良心,外用小人的手段”。这种人不多,但却非常需要,创建和谐社会,还真离不开这种性格。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类社会充满了矛盾,用“斗争”的方法去解决,还是用“化解”的方法去解决?西方人是注重斗争的,但人们可以从俄罗斯人解决车臣问题中看出,斗争哲学并不能包治百病,不仅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有时候,还会后患无穷。相反,东方智慧是注重“化解”的,“仁者无敌”,“冤家宜解不宜结”就是东方智慧的结晶。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才能既保持自己内在的刚直,又做到外在的柔顺?王三丰的做法是,寻找讲真话的第三种方式,寻找做人、做事、做官的第三条道路。

最后,说说什么是“第三条路”。

以讲真话为例,便有两种态度:一种是鲁迅式,就是硬骨头精神,只顾是非不顾利害。这当然可歌可泣,可假如鲁迅先生活到1957年反“右派”斗争时期,他的日子恐怕就不太好过。一种是高尔基式,就是先顾利害后顾是非。上世纪20年代,苏联的索洛维茨岛劳改营一个叫马尔扎夫的犯人逃跑了,后在英国出版了一本书——《在地狱岛上》。披露了岛上虐待、侮辱劳改人员的情况,在西方世界引起了极大反响。为了消除影响,苏联领导人派高尔基前往视察。高尔基去时,尽管已经做了布置,却仍然看出了破绽,并且有个14岁的小孩跟他讲了真话,高尔基同孩子谈完话出来时,泪流满面;可回去写文章,却说岛上的犯人生活得非常好。高尔基刚一离开,那个小孩就被拉出去枪毙了。

这两种方式都有弊病:只顾是非不顾利害的鲁迅方式,结果可能会和那个14岁孩子一样;先顾利害后顾是非的高尔基方式,虽然可以保命,但人格全失,等于宣判了精神的死刑。两种方式都不可取。

王三丰采取的是第三种方式:既要顾是非,也要顾利害。不仅讲真话,在做人、做事、做官上,人人都会遇到“是”和“非”的难题。很多时候,“是”的路常常有“不宜”,而“非”的路,有良心的人都“不愿”。怎么办?避开“非”,是多数人很自然的道德选择,这不难,难的是你同时还得避开“是”路上的“不宜”。成功地走出第三条路来,便成了对人们智慧的考验。其王三丰,就是在是是非非的荆棘中开辟第三条路的跋涉者。他的路,对正在选择中的人,可能会有某种借鉴作用,对创建和谐社会,也是用得着的。人毕竟不能像豪猪一样满身是刺,内方是应该的,但“外”何妨圆一点!

还要说明的是,不要把“第三条路”理解成数学上死板板的一二之后的第三,它可能是一二之后的第三,也可能不是,它的实质是常人少行或不行的路。假如现实中某件事,常人有五种或七种行法,王三丰就可能走出第六或第八种行法来。所以,“第三条”,实质就是异数的意思。

这部书里的漫画,就是根据《废话艺术家——王三丰》画的,据鲁楠说,他是从小说里读出了画,就描出来了。兴许不完全是胡说,因为“喜剧小说”人都称“文字的漫画,纸上的相声,长篇的小品,抒情的杂文”。

这是第四种人的第三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