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墨菲法则
7673900000016

第16章 墨菲态度(5)

乐观者充满希望,悲观者没有未来。乐观者尽情享受着生命中的一切,温暖的阳光、流过指缝的冰凉的泉水、清新透明的空气、宠物柔软的绒毛、孩子们纯真的笑声……这世界上的万物都是那么可爱。乐观者善于发现生活中细微的乐趣,他的生命充满了满足与感激,即使花落,也是一种美丽。而悲观者总是看到生活中的不足和失望,沉浸在哀怨和叹息中,太阳在发光的同时走向熄灭、流水逝去永不回头、空气经过呼吸变得浑浊、宠物的绒毛下隐藏着寄生虫、孩子的纯真总会被世俗事实所伤……悲观者的生命中满是痛苦和哀伤。乐观者说:“分离是为了相聚。”悲观者说:“相聚是为了分离。”同样缺少一双鞋,当悲观者哀叹时,乐观者却在想这世上还有人没有脚。

面对困难与失败,更加突现了乐观和悲观的不同。乐观者的前方总是有明亮的曙光指引着他跋山涉水,一往无前,目光执着而虔诚、脚步坚定而有力;悲观者的面前却是一片未知的黑暗,充满陷阱和荆棘,等待着将他吞噬。他无助地伸出双手去摸索、跌跌撞撞地在虚无中游荡,怯懦而蹒跚。遇到挫折时,悲观者认为,我在这里就如此狼狈,而后面的路就更可怕了。面对同一座高山,乐观者梦想着“会当凌绝 顶,一览众山小”的豪壮,即使跌落深谷,脸上也是无悔的微笑。悲观者则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危险而恐惧,就算勉强爬上山顶,也只是忙着擦去庆幸的汗水。

有人说:“悲观并不代表颓废和灰暗。你看,伟大的作品往往是悲剧!”然而悲剧并不等于悲观,它仍然是传播着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们看。”是的,正是毁灭的震撼让我们更加重视那些美好而脆弱的东西。在泪水中,我们学会了战胜懦弱、关心他人、珍惜爱情、理解朋友、化解仇恨,用乐观的微笑面对未来。莎士比亚说过:“和我一同笑过的人,我很快就不记得了,可和我一起流泪的人,我却终生难忘!”悲剧正是在哀叹的外衣下将深藏在内的力量传给人们。他的四大悲剧和卓别林的电影一样,都教会我们什么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乐观是习习春风,吹拂着快乐与自信的萌动;悲观是慢性毒药,侵蚀着心灵和生命的健康。面对半瓶酒,有人说:“真可惜,只剩半瓶了!”有人说:“太好了,还有半瓶啊!”——何苦让生命中满是阴霾?不如拨开乌云,看太阳的金色光芒明媚在每一个日子里。

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

中国有一句老话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说人们在比较困苦的环境中因为容易催发奋斗的力量,反而能更好地生存,而在相对安乐的环境中,因为没有生存的压力,就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反而会为自己带来危难。这一句话也可以这样理解:人们如果时刻都有忧患意识,在完成事情过程中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那么便能达到成功的目的,如果安于享受,抱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去生活,那么就有可能真的会招来失败了。

对于成功与失败二者之间的关系而言,成功过后也许就是失败,而失败过后也会迎来成功。所以,人们要对二者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即使成功了,也不骄傲;相反,就是失败了,也不气馁。

不管将上面的那句话做何种解释,它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人要有忧患的危机感。借用现代的流行语言来说,就是要有生存的危机意识。因为,你自认为自己的命好,但是运气并不一定就好,就是运气好,也不一定就能获得成功。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国家迟早要灭亡;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垮掉关门;一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必会遭遇到不可预测的失败。

也许你会说,你命好运气又好,根本不必担心明天会如何,也不必担心有什么顺境与逆境之分,因为你自以为能够“逢凶化吉”。你如果真能够这样的话,那可真是令人难以想像,但问题的关键是,你真的能用命好运气好解决一切难题吗?

也许你会说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如此,何妨一切都随缘,又为什么要有危机意识呢?

没错,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而人也不是时时走好运的,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在心理及实际行为上都要有所准备,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如果没有准备,不要谈应变,光是心理受到的打击就会让你手足无措。有危机意识,或许不能把问题彻底消灭,但却可以把损失降低,为自己留得退路。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这样的故事:有一只野猪在树干上磨它的牙齿,一只狐狸见到了,问他为什么不躺下来休息享乐,而且现在也没有看到猎人和猎狗。野猪回答道:“等到猎人和猎狗出现时再来磨牙齿,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显然,这只野猪就是具有危机意识。

那么,一个人应该如何把危机意识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生活中呢?这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谈。

首先,应该落实在心理上,也就是心理要随时有接受、应付突发事件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建设。心理有所准备,在遇到挫折时便不会慌了手脚。

其次,要在生活中、工作上和人际关系方面有以下的认识和准备: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有意外情况的发生,要想到以后的日子怎么过?要如何才能解决困难?世界上没有永久不变的事情,万一失手了怎么办?人心会变,万一最信赖的人,包括朋友、亲戚突然之间变心了,该如何办?万一自己的身体健康出了问题,又该如何办呢?

其实,你所想到的“万一”并不仅仅只是所列的这几方面,所有的事情你都要有“万一……怎么办”的危机意识,并且要做到未雨绸缪,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关乎前程与一家人生活的事业,更应该有危机意识,随时把“万一”握在手心里。只要心理有所准备了,你自然就不会太高枕无忧了。人最怕的就是过上安逸的日子,那样很容易让人变得毫无斗志。曾有这样一个人,整整10年都在过着平静无澜的生活,如今工作无进展,前进或后退都没选择,更让人痛心的是他已经不再年轻,可他又不情愿这样沦为被别人瞧不起的小角色。后来呢?他还是只能扮演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这正是“死于安乐”的最好例子。所以,不如从现在开始,就做最好的准备,以防担心的“万一”真的会如实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不知你现在所处的状况如何,是忧患呢?还是安乐呢?忧患不足以让人畏惧,倒是安乐才是人生的大敌!

结局好才算好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只有一次。对这只有一次的生命,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珍重和关爱,更没有理由轻贱它,忽视它,让它经受贫穷、苦难、困惑、挫折的折磨和煎熬。如果我们先人祖宗曾经穷困潦倒过,那不是他们本身的过错,因为他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他们还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安排自己的人生。他们把实现他们的理想和人生抱负的宏图远志寄托在我们的身上。

如果我们还不能让这一寄托和宏愿付诸现实的话,我们还能说自己“生不逢时”,说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吗?不,我们不能这么说。因为我们所在的时代,正是一个创造进步、文明、成功和财富的时代,正是一个造就王牌推销员、知名企业家和亿万经销商的市场经济的时代,一个英雄辈出、富翁辈出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全世界都在进步,而发展、腾飞最活跃的中心又在亚太地区,生在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应该龙虎生威,应该不辜负这个时代和这片苍天厚土。

一个造山运动,使原本处在浩浩渺渺的汪洋大海里的一片土地成了雪域高原,成了世界屋脊,成了喜玛拉雅群峰中的世界第一高峰,成了珠穆朗玛的世界第三极。

而在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中,我们不也正面临着这么一次雄伟的造山运动吗?这次造山运动造就了经济腾飞的传奇与神话,同时也造就了无以数计的成功者、胜利者和幸运者。祝贺我们自己吧,欢呼我们自己吧,因为我们正在这个时代的大舞台上,等待我们的是群雄逐鹿且各展风采的历史机遇。认识这一点,洞彻这一点,你就站在了时代的高处。瞩目这神奇的土地,你就已经置身在成功的起跑线上了。

虽然我们幸运地生活在这么一个可能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富翁的时代,但这不是拍一拍脑袋就能成功的。我们依旧只是在一个迈向成功的起跑线上,要想成功,我们还必须在这智慧、心态、意志、勤勉的竞技场上是一个强者。只有强者,才能捷足先登,才能先人一步到达成功的彼岸。

那么,在这一场竞赛中,有没有一个克敌制胜的法宝呢?在从零到亿万之间的漫漫长路上有没有一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终南捷径呢?当人们面对那些拥有很高声誉和巨大财富的同类同种的成员时,往往把他们成功的原因解释为机遇或命运使然。但是,心理学和创造学的研究者对创造心理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表明,创造的成功者无一不具有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心理上有着强烈的创造冲动,他们几乎都有着极强的自律能力,也十分善于运用自己个性中的优势才得以培育成自己发达的经济头脑和有效的创造行为能力。这些研究者进行分析的结果还回答了这样的问题:我们之中的许多人,一生并不缺乏才华、能力和机会,却为什么总是与成就和财富擦肩而过呢?答案是:其根本的原因在于不具备健康的心理和成熟的个性,即自信、勇气、冷静、自律、毅力、独立性思考等。

古时候,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旅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与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大仙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衣服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到旅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地问道:“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家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衣服背靠背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觉得此言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现代心理学、行为科学和成功学的研究与实践表明:人们在树立自己的目标时,通常是一种意识行为,而阻碍我们目标实现的,往往是连自己也很难察觉的潜意识行为。也就是那些深深扎根于我们潜意识中的旧的心态、习惯和思维方式,它们总是习惯性地支配着我们的日常行为,统治着我们的头脑,阻碍我们适应新目标带来的新的变化。所以,一个人要想在充满竞争的现代商业社会获得成功,就必须切实掌握一些成功的原则,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只要一个人不断致力于超越自我,就必能在这个充满机遇与竞争的世界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来。

十、一边是观念,一边是成败

人为什么要活着?应该怎样活着?人为什么要有理想?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人生道路为什么会有逆境、困难、痛苦、烦恼、生离死别、错误、失败、悲剧?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们?人怎样才能活得潇洒而满意?人生的价值是金钱和地位,还是为他人做出奉献……对于许多人生问题,有的人领悟了它的真谛,取得了成功,有的人一生困惑和迷茫,不能领悟人生的精神,虚度年华。

当然,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有长有短,这是客观规律。同样,人的自我认识也是有深有浅的,成功有赖于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能力和劣势能力,扬长避短。对于公众的成败观念与态度,更要结合成功者的事例加以仔细分辨,争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做乌龟,不做兔子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一只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因为速度快,没几分钟就领先乌龟一大段的路程,而也就是因为领先得太多了,兔子才产生了骄傲自满的心理,停下来躺在路边休息。休息休息,竟然睡着了,也不知睡了多久,一觉醒来后突然发现乌龟已经第一个到达了终点。

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已,是人们有意无意编造出来的,因为动物界绝对没有兔子和乌龟赛跑这回事儿,但在人类当中,却能天天上演这种故事。有的人天生具有兔子的本领,有的人则天生具有乌龟的短处,可是最后获胜的并不一定就是兔子,反而却是毫不出众、行动笨拙的乌龟。

曾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人长得不怎么出众,在上学时又是重读生,平常功课也不太好,在一些一考就能取得好成绩,期中期末考试不需要花太大力气就可轻松过关的同学眼中,这个不起眼的同学是没有任何分量的。可是,他的读书毅力却非常惊人,尤其是读日语,简直到了苦行僧的地步。

毕业十几年后,他拿到了博士学位,如今已经成为某单位的高级干部,日语和英语更是能说能译,当年那些看不起他的同学反而混得不怎么样。

类似的故事相信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有些人一走入社会便能呼风唤雨,飞黄腾达,有些则抑郁不得志,可是过了几年,情况就会与此相反了。

像这种情形,到底是命运捉弄人,还是人为造成的呢?

大概两个原因都有,以命运来说,的确有些人因为不可抗拒的客观环境的影响懈怠了、后退了,所以被本来落后的“乌龟”迎头赶上。人们也会因为过于满足现状,不再追求进步而被天资、能力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人赶上,甚至还被远远地抛在身后。

那么,你应该想想自己的资历是“兔子级”的,还是“乌龟级”的呢?

如果是兔子级的,那么恭喜你,因为你拥有比别人优越的条件,两个蹦跳,努力一番,就可成功地到达终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值得注意,别让自己在半途睡着了。因为,你即使有兔子级的资质,也不能有骄傲自满的停顿,否则你将会败得一塌糊涂。

所以,不管你的资质是什么类型的,都要把它看做是“乌龟级”的,也就是说,要宁愿做乌龟,也不要去做兔子。因为,乌龟的最大可取之处就是永不停止地努力工作,永远朝着心中的目标坚定地迈进,不管困难有多大,也不管目标有多远,都不会改变初衷,更不会产生懈怠的心理。

有兔子型资质的人若把自己当成乌龟则是谦逊的表现,可以避免自满,而有乌龟级资质的人了解自己是“乌龟”,反而会更加地踏实,不妄想,也不妄求,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虽然辛苦煎熬,但却最实在。或许人们不会送鲜花给落后的乌龟,但却会给他以真诚的鼓励的掌声。

大家都应该学做乌龟,并且发挥乌龟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才是实现成功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