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未解之谜
7655700000010

第10章 古文明之旅(5)

构成这些图案线条的是深褐色表土下显露出来的一层浅色卵石。据专家计算,每砌成一条线条,就需要搬运几吨重的小石头,而图案线条中那精确无误的位置又决定了制作者必须依照精心计算好的设计图才能进行,并复制成原来的图样。而当时的纳斯卡居民尚处于原始社会,那么这些巨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玛丽亚·赖希认为,古代居民可以先用设计图制作模型,然后把模型分成若干部分,最后按比例各部分复制在地面上。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些巨画是按照空中的投影在地面上制作的。这样解释虽能比较直接了当地解决设计和计算的困难,但却引出了更多的问题。因为古代纳斯卡人不可能掌握飞行技术,那么,是谁在空中进行投影呢?

对巨画制作方法的不同解释也联系着对其作用的不同理解。这是个令全世界考古学家都困惑不已的难题。有人说,纳斯卡平原的直线与某种天文历法有关,因为这些图形中有几条直线极其准确指向黄道上的夏至点与冬至点。也有人说,图案中某些动植物图形是某些星座变异的复制品,某些长短不一,形状各异的线条,则是星辰运行的轨道。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根据美国航天飞机拍下的图片,在百万米高的太空中即可看到纳斯卡巨画的线条,而只有从300米以上的高空中才能看清这些巨画的全貌,因此,巨画只能是为从空中向下观看它的人绘制的。而在遥远的古代,有谁能从高空或太空中观看这些巨画呢?《众神之车》的作者冯·丹尼肯就认为,纳斯卡巨画是为外星人提供的着陆标志。

而那些三角形、四角形和梯形的跑道状直线,至今也没有一个恰当的解释。以冯·丹尼肯为代表的一些人认为,这是天外来客到地球时在他们的降临地建起的跑道。但也有人指出,从现代航天技术看,航天飞机是不需要跑道的。

纳斯卡平原贫瘠而又荒凉,这里每年最多只下半小时雨,有人估计,这里也许已有万年没有正式下过大雨,而使那些神秘的图形能历时1500年而依然完整无损。美国航天总署也为这里的恶劣生态环境而震惊,感到它与火星上的环境有些类似,曾专程派人研究这个地区,想用它来进行火星生命能否生存的实验。

与干涸荒凉的地理环境相应的是,这里的土著居民社会发展程度十分低下,有些领域至今还停留在石器时代。这与巨画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设计、测量和计算能力,以及对几何图形的认识程度,无论如何都令人难以联系在一起。无法想像,这些至今对巨画仍毫不理解的土著居民,竟早在1500年前就创造了这些向天空展示的作品,他们在炫耀自己的才干,还是呼唤某一生灵的再次光临?

没有任何解释,可以给这些画作一个圆满的回答。

雨林的深处

在人们的印象中,玛雅人与玛雅文明与我们的生活相隔甚远。但那些属于玛雅的谜却至今仍未能解开。玛雅文明有着非凡的魅力,它那众多的金字塔、古老的城市遗迹、难解的象形文字、精确的天文历法以及突出的农业技术和非凡的艺术天才,让世界各地世世代代的探索者们着迷。

在世界上诸多远古的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罗曼谛克色彩。甚至在英文辞典上,就连Maya也成了神奇莫测、令人销魂的代名词。

玛雅文明的地理范围以危地马拉与百里斯为中心,北至墨西哥犹加敦半岛的犹加敦、坎佩契、金达纳罗等洲,西至塔巴斯哥与恰巴士州东部,东至萨尔瓦多与洪都拉斯的西部一带。从南部的恰巴士州到危地马拉高地与低地的雨量差异甚大,低地雨季从5月或6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1月或12月左右,年降雨量由北向南递增,北端约为500毫米,一直到南部的危地马拉有3000毫米,而玛雅文明最繁荣的地方便是以危地马拉培登周围为中心的低地。不过现今的玛雅人大部分都居住在其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山上。

玛雅文明在500年前谜一样地消失了。她的秘密都深隐在中部美洲的热带丛林之中。玛雅的建筑物,那些金字塔、天象台、宫殿、球场、纪念碑林,还有种种各异的雕塑,无一不带有异域情调,无一不在向人们昭示着神奇和秘密。

玛雅带给人离奇古怪的遐想,而她那难以破译的象形文字体系,仿佛是艰涩而诱人的谜面,深藏无数往昔和奥秘。带着某种独特的精神效力,那些镌刻着象形文字铭文的玛雅碑石,站立在丛林的深处,静默而庄严。它们的形貌使人陌生,它们的雕刻精彩巧妙,它们的装饰丰富多样,与其他民族的作品迥然不同,大异其趣。它们坚守在沧桑巨变的土地上,要向人们昭示怎样的历史呢?

玛雅文明是美洲印第安先民在亚、非、欧古代文明相互隔绝的条件下独自创造的伟大文明,它是哥伦布抵达之前新大陆人类成就的最杰出代表。她在科学、农业、文化、艺术等许多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可以说,西半球这片广袤疆域的另两大文明——阿兹台克文明和奥尔美加文明,都不足与玛雅文明抗衡。单举文字这一项,玛雅人在公元前后就已经达到了无与伦比的成熟与精致,仅在一座金字塔的台阶上就刻有2500余个大字,而奥尔美加人始终滞留在结绳记事的原始阶段,阿兹台克人则跟在玛雅人后面拙劣地模仿。

通常说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但这并不是一个很科学的表述。近几十年来,国际史学界倾向于更具概括力的“四大文明区”的说法,即东地中海文明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亚述、腓尼基、希腊等)、南亚次大陆文明区(印度等)、东亚文明区(中国等)、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区(玛雅、阿兹台克、奥尔美加)。

以玛雅为首的印第安文明在人类文明殿堂上获得了重要的席位。可以说玛雅为首的中南美文明成为人类智慧的另一支巨大的源流,汇聚成人类的光荣。

玛雅之谜

自古以来,我们就知道有玛雅民族的存在。

1510年,哥伦比亚在他的第4次航海中,就曾遇见乘坐独木舟的玛雅商人,玛雅人给他的印象与印地安人截然不同,十分彬彬有礼。但对玛雅人而言,从此以后,与西班牙人接触就奠定了一个不幸的开始。

从16世纪10年代起至20年代止,艾南·哥而迪斯率领其部下先后征服了玛雅文化圈中的墨西哥、危地马拉和比利兹。随后,当西班牙人将这些已占领的土地作为他们的殖民地,并予以奴隶化时,他们就为玛雅人带来了天花、结核等疾病和厄运。除此之外,天主教的神父也同时进行着彻底地破坏玛雅文明的活动。

这些玛雅人的文明直至进入19世纪才重新被欧美所认识。1832年,伦敦刊登了西班牙当局对帕连卡遗迹所做的调查报告,接着也公开发表了约翰·佛莱迪里克伯爵所做的现场调查报告,英国的金卡斯巴罗公爵,也根据这些玛雅的研究,推论说玛雅文明是由旧约圣经中的“失落的10部落族”的后裔所建造的。

从当时起,玛雅文明就成了布满谜团的宝库。

最初发现玛雅文明遗迹的史蒂芬斯和嘉乌德两人,在他们后来发表的两册玛雅旅行记中,对玛雅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他们的某些发现震撼了欧洲及世界学术界。

例如,在对玛雅遗迹中最美丽的佩兰科遗迹,史蒂芬斯作出下述的描述:

“这儿有卓越人们所拥有的精致文化遗迹,这些人是随民族的兴亡,而经过种种阶段的人,也是建造了黄金时代后又完全消失的人。连接此民族和我们的羁绊已被割断,完全丧失了。”

公元前1000年左右,玉米农业、土器制作、崇拜美洲虎神的宗教等文明,以墨西哥湾沿岸为中心开始了广泛的传播。受到这一文明的刺激,自公元前500年以后,经恰巴斯至危地马拉的热带雨林地带诞生了壮大的都市,这便是后来的玛雅文明。

迪卡尔、瓦塞克顿、寇班、佩兰科等等是玛雅遗迹的代表,他们到底是如何学习建造如此大规模的金字塔神殿、刻着雕刻的石柱、球场、宫殿等等的技术呢?他们也拥有精密的历法、会用包含零的数字,以20位进法计算及创造复杂的象形文字。但身处热带丛林深处的他们,是如何拥有这些高水准的文化呢?其神秘又在哪里呢?

过去的70年,专家们一直持续不断地对佩兰科遗迹进行挖掘调查,但却也只能解析其中的一小部分秘密。1952年,位于铭文查字塔内的帕考墓被发现。除此之外,从佩兰科遗迹中,专家们还发掘出了数具更加充满谜语的遗骨,例如:全身穿戴豪华衣饰,身长173厘米的中年男子遗骨。由于当时玛雅族人的平均身高为157厘米,因此其高度是十分异常的。

在玛雅文明中含有修建复杂建筑所需的高超的技术。这些当时高度发达的技术,必定需要从事劳动的人在统一的领导下协调一致。这说明了,即使从最高程度的知识和文明的角度来看,玛雅也应该有一位非常出类拔萃的宗教、政治领导者,亦即所谓的神王。那么,这具男性遗骨会是玛雅人领导者吗?

再者,这座圣都佩兰科,也与其他丛林地带的都市一样,是在突然之间被放弃了的。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他们做这样的决定的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再去探索一些缠绕于玛雅文明的谜语吧!

1.玛雅人为何在密林低地修建圣都

玛雅文明所波及的地域极为广阔,以危地马拉贝田州的密林为中心,西边是墨西哥的塔巴斯州和恰巴斯州,东边则从洪都拉斯至萨尔瓦多,北边是墨西哥的犹加敦半岛,南边则包括比利兹(旧英属危地马拉)的山岳地带,面积约为30万平方公里。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玛雅文明是在这里,从公元前1500年左右起至西班牙前来侵略的公元1500年为止约3000年间,绽放出的璀璨文明。现在让我们看看,所谓的热带雨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这里生长着平均高度为3米的杂草,高度大约在3米~5米的桃花心木等巨树,成片地覆盖着天空,致使这里连白天也都处于黑暗之中。在这片潮湿阴暗的热带雨林之中,还常年出没着美洲猪、美洲虎、貘、鹿等动物。起伏的沼泽中有毒蛇、毒蜥蜴、巨大的蚂蚁和毒蜘蛛等栖息于此。由于雨林中常有骤雨,因此这里的土地十分潮湿,而湿热的气候就成了疾病流行的最佳条件。

中国、埃及等旧大陆的古代文明,都是因为受惠于河岸边的肥沃土壤,才得以发展出灿烂的文化。而玛雅文明却是在如地狱般的环境中,历经了3000年的时光才建造出的光明都市。

关于玛雅的第一则谜便是由此衍生出来的:玛雅族为何要悄悄地隐藏起自己,在这黑暗之地建造壮丽的石造都市群呢?

旧约圣经中曾经提及以色列的“失落的10部族”,有人便以此产生大胆的联想:玛雅人是以色列的“失落的10部族”的后裔。因为他们隐身于不毛的密林中,并在这里建造圣都,其中的原由必定只是为了隐藏自己。

虽然有很多人支持这种假设,但这种说法却不为学院派的学者所认同。

2.玛雅人建造巨大石都市群的技术是在何处学来的

沉眠于危地马拉北部,贝田密林中的迪卡尔,是新大陆最大的遗迹,也是“玛雅最古老的都市”。它的面积为16平方公里,现已在此发现了许多神殿、宫殿、僧院等等石造建筑群,1平方公里约有200个,共300座以上。这座迪卡尔遗迹,位于3方被弯曲的山谷所环绕的台地上,神殿群则在穿过山谷和森林之间。在此处所挖掘的“时间石碑”上,刻有最古老的日期292年和最新的日期879年的志铭。可想而知,这期间的600年应是迪卡鲁文明的昌盛时期。

当时的人并没有建造连接都市和密林的道路。即使经过详细的挖掘调查,也没能发现这种道路。从此处可得知,他们虽然知道车轮(曾出土过附有车轮的玩具),但却未将其实用化。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谜语:古玛雅人在没有搬运货物的家畜的情况下,而且直至玛雅崩颓为止,也没有使用过金属,那么,建造大金字塔的巨石来自何处?如何搬运呢?

根据都市所在的位置,巨石必须从10公里外的地方搬运过来。

将数吨的石头凿出,再切成块状,并堆砌高达70公尺,古玛雅人的建造技术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玛雅人既不用车轮,也不借助家畜之力,更不用金属(如起重机等等)。因此,他们应是以人力和石建造出这么多的巨石建筑群的,可是真的有如此可能吗?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玛雅人的生活是靠石器时代玉米的水田农业支撑的。如果他们是靠此维生,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学会连现代人都觉得困难度相当高的建筑技术的呢?

3.玛雅文明为何突然消失

玛雅文明最大的谜是,文明程度很高,正处于兴盛时期的丛林玛雅,为何在公元9世纪左右,突然从热带雨林深处灭亡了呢?

玛雅灭亡的踪迹已经明显地残留在各都市中的“时间石碑”上。古典期玛雅的都市,在其历法(每7200日)终了时都会留下纪念碑,可是,公元790年时,却有19座密林都市消失了。

在山洞的入口外面,原来放置一个巨大的生殖器纪念碑,这个纪念碑是用一块整石雕出的,大约是一个人的重量,在解剖学上也十分精确。它是生殖器崇拜时期的典型例证,像这样的雕塑在蒲克地区分布广泛。

接着于810年时,减少为12座,830年时则减少至只剩5座。

虽然历史上也经常见到某些民族因战争灭亡,但遍寻玛雅各处却找不到战争的痕迹,只残留下遗迹,玛雅人就像烟一样地消失了。

除此之外,人们也找不到丛林玛雅迁往他处的有力证据。黄金时代的玛雅文明,在颇具规模的圣都中兴建金字塔、神殿、宫殿及球场,又为玛雅带来和平和繁荣,但却在培育文明的密林中完全消灭了,既未留下文明的继承者,也未留下任何传说。

今日,仍有200万以上的玛雅人后裔居住在危地马拉低地以及墨西哥、伯利兹、洪都拉斯等处。但是玛雅文化中的精华,如象形文字、天文、历法等知识已消失殆尽,未能留给后代。

黄金时代的玛雅文明虽然消失了,但在犹加敦半岛上,独自发展的犹加敦玛雅人为何得以生存下来,则可以从挖掘席比查尔顿遗迹中获得答案。这座都市从公元前1500年至西班牙侵略的15世纪为止,实际存在3000年的岁月,因此,并非是创造黄金时代的玛雅文明的丛林玛雅移居至此地的。

犹加敦玛雅是于西班牙人入侵之前,因飓风和流行热病、内乱等因素才导致衰亡的。可是,有关9世纪的丛林玛雅人的消失却至今都毫无线索可寻。

§§§第4章 充满谜团的非洲

非洲的神秘是因为有了尼罗河的滋养,这条大河孕育了伟大的远古文明——古埃及文明。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废弃的古代城堡……是这一文明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