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罗通扫北
7633100000026

第26章 打钢鞭拜师学武艺收敬德喀杀刘武周

敬德把这对钢鞭打完了,拿在手里一比一对,当时可就愣住了。心说,这下可坏了。我怎么把这对鞭,给打成雌雄鞭了?这都怪我粗心呀,到时候道家来拿鞭,我给人家一个长的一个短的怎么和人家说呀?

怎么回事?原来敬德把一对钢鞭打成一个十三节一个十二节,成了雌雄鞭了。

他媳妇梅氏也很着急忙对丈夫说:“哎呀!这件事做得是对不起人家,我看哪,重打吧!”

“什么?重打?上哪找那么多料去呀。咱们又没那么多的钱,而且,日期已经到了,这也来不及了!”

果然,第二天老道就来了。

敬德为了瞒哄老道,急得一宿没睡觉。他找了一块木头疙瘩,施呀,蹭呀,磨呀,削呀,愣给磨出来一节假鞭,就给安上了,用黑颜色涂了涂。然后,又用铁沫子沾了沾,冷眼一看还挺像,和十三节那把一样,他弄完了。看了又看,觉得差不多,又让梅氏做了个鞭套把鞭套上,做好了一切准备。

早晨一听,有人叫门,他乐呵呵的就把门开了,说:“嘿嘿,道长你来的真早哇?鞭给你打好了,这对鞭,我们两口子可下功夫了!又给你做了鞭套。这鞭打得还不错,拿去吧,拿回家看去吧!”

心眼儿实的人,做一点鬼,都能露出来,他说这话的意思是,你别在这看,拿回家看去,你走了,我把门一关,出门不管换。

“呵呵呵,不忙不忙,你把鞭打好了,我很感谢你,一定打得不错,拿来我先看看。”老道笑着说。”

“不用看了,打得挺好,哎……哎……拿回去再看吧。”他忙说。

“不,我还是先开开眼界吧!”说着话就把一对鞭拽出来了,鞭套搭在胳膊上,两只手,一手一把鞭,就觉着一个轻,一个重,两手换了个,调换掂量还是觉得这个鞭轻。把重的撅在肋下,双手捧着这把轻的他仔细一看。

老道没理他,用手一掰鞭。“嘣儿”把下边那节后接的给掰下来啦,忙问:“掌柜的,这是怎么回事?我要一对十三节钢鞭,你怎么给我打成一雌一雄的。这鞭我不能要。”

“不要我也不赔,我也赔不起。”

“无量佛,掌柜的,我不叫你赔,不但不用你赔,干脆送给你怎么样?”老道笑着说。

“我不要,我要这玩艺没有用,我也不会武艺。”

“我教给你武艺。”

“教我!我不学。”

“为什么哪?”

“谁不知穷文富武哇,家里穷点念书还行,什么头悬梁,锥刺骨啊,有志就能学字,练武的不行啊,吃不饱肚子练不了武。你教给我练武,我连自己还吃不饱饭呢,还能管你吃饭吗?”敬德说。

“这么办吧,我教你练武,我还管你吃饭,这行吗?”

“什么,什么,你说什么?教我练武,还管我吃饭?”敬德心说,世上哪有这种事?想罢又问:“哎——道长,你不是说胡话吧?”

“我说话是算数的,怎么是胡话呢?”

“你管我吃饭倒还行啊,可我还有妻子呢?”

“当然不能叫你妻子挨饿的?”

敬德想:“嘿嘿,上哪找这好事去呀?自学武艺还管一家人的饭,这可太好啦,”想罢,立刻说。“好,咱们立字据。”“那可说好,管你们饭吃,可不许喝酒。”

“那当然,那当然,光吃你就行了,哪能再喝你呀!”

就这样,老道管着他两口子饭吃,每天早早地把他领出去学武艺。

开始他抱着混饭吃的想法,认为这老道,管不了几天就得后侮,凭白无故的,管我们吃饭,还教我武艺,这是许的什么愿呢?肯定长不了,所以他抱着混的态度。结果,一学上觉得挺不错,有学头。他也就入门儿了!他一爱学,老道更爱教。果然,三年起早搭晚二五更的功夫,可以说,昼夜不停地教他练武艺。从步下九短到马上九长,二九一十八股的兵器,不说样样精通吧。他学得也不错,别看他不识字,可是练武非常用功,真是各精一门儿呀。只要老道交给他,他是一点就透,一看就会,一会就精,老道非常高兴。

这三年,各种兵器他都学,主要是枪法和鞭招,枪法他学了三十六路夸枪,二十路滑枪和五鬼数据门枪。特别是学提最扎实最精通的就是这老道最好的十绝鞭。这十绝鞭学的时候,敬德下苦功了!老道也特别用心传授,为了学的实,记得住,还一边教,一边念口诀。

尉迟恭敬德的这把鞭,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什么单鞭保主,单鞭救驾,抢关夺寨鞭打群雄真是威名远震。

有一天,这位老道,突然对他说:“徒儿,武艺你都学成了,这铁匠铺,就别开了,你入伍当兵去吧!常言道,学会文武艺,货卖国家。国家如不要,才做艺行侠。现在大唐朝晋阳宫正在招兵,你赶快去投军去吧。”一边说着话从怀里掏出银子,“这叫安家银,你把家安排好速去投军,为师我走了!”

敬德说:“师父,你走了,咱爷俩多会儿还能见面哪?”

“你不用着急,日后必有见面的之时,师父要想你了,就看你去。”

敬德真是个粗心人,师徒分手了,他也没问问师父姓什么叫什么,当然。那时候也有个说法叫,俗不言姓,道不言名,比方说看见和尚问他姓什么,他必然说,我姓佛,南无阿弥陀佛。

如果,要问老道叫啥名,他准说我叫善人,这就叫俗不言姓,道不言名,除非是比较至近,你问他贵佛号尊称,他可能告诉给你。其实尉迟恭敬德也问过两次,被师傅驳回。从此,再也不敢问了。所以师徒分了手,敬德也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这个老道,是世外高人,俗家姓谢,名叫谢弘,他比风尘三侠的武功韬略高,袁天罡和李春风特别敬佩他,当年李世民和李渊在山西太原时。曾经多次求贤,谢弘自己不贪恋红尘,而谢绝了。但是他一直是在暗中,为大唐帮了不少的忙。现在他早就发现敬德是员虎将,所以不讲代价,不怕辛苦,三年之功,传授武艺,临走时叫他去投唐。

老道临走时,告诉他这么两句话:“你好好投军当兵为国尽忠,这对鞭,我交给你了!将来你还会有匹宝马。常言说,千军勇将,必有千里快马,千里马没有勇将也不行,将来你的鞭在,马在,人就在,如果,鞭断,马死,人就亡了。”老道说完就走了。

到后来,薛礼征东以后,有段鞭断紫禁门,就应了今天谢弘的这句话了,那是因为薛仁贵三下天牢,皇上要杀薛礼,尉迟恭敬德呢。正在河北正定府,修建铁佛寺,他喜爱干儿子薛礼。什么月下访白袍啊,鞭打张世贵啊,都是为了薛礼,可以说,他为薛礼历经千辛万苦,听说皇上要杀他!他可真急了,真像疯了似的,一口气跑回长安,这叫千里回京。结果,也到长安了,他那匹马也累死了,他到金殿为薛礼讲情万岁不准,他手提钢鞭想把门砸开。结果,是鞭断十三节,门也没砸开,他想起师父说的话。鞭在,马在,人就在;鞭断,马死,人也亡了。他认为自己寿命已尽,一怒之下要碰死紫禁门外,这些都是后话。

他送走师父回来,把师父嘱咐他的话,一五一十地都告诉给梅氏说:“铁匠铺不开了,我去晋阳宫投军。”梅氏一听非常高兴,忙说道:“你打一辈子铁,能有什么出息?现在,你有一身好武艺,应该为国出力,我决不扯你后腿,你放心去吧。不过,盼你早去、早归、早捎书信来。还有一件事,咱得说好。现在,我已身怀有孕,是男是女不知,将来是个女孩我可以给她起名字,如若是男孩,应该叫什么名字?将来也好给尉迟门中传宗接代,再说你父子以什么凭证相认呢?”

尉迟恭敬德一听,当时一愣,她让给孩子留个名留什么名呢?他想了半天,突然想起来了,便说就按咱这庄名起,咱庄不是宝林庄吗?如果,你要生个男孩,就叫他尉迟宝林吧!”

梅氏一听很高兴,虽然丈夫不识字,借庄取名还真不错。

敬德是怕妻子记不住,也是为了将来父子相认做个凭证。他伸手拿过雌雄钢鞭来,对梅氏说:“这十三节的雄鞭,我带着投军去。这把十二节雌鞭给你留下,在鞭上刻上宝林儿子的名字;一则,省得你忘了孩子的名字;二则,等孩子长大成人,以鞭作为我们父子相认的凭证。当然,我要回来这把钢鞭,将来我是认鞭不认人,”没完,就请人在十二节雌鞭上,刻下尉迟宝林四个字。

宝林听母亲讲的这些话,猛的就愣了,忙问:“都是真的吗?娘,你说刘芳不是亲爹,这是真的吗?”

“儿啊,此乃大事,非同儿戏,我还能说谎吗?”

“娘,这这……可有什么凭证呀?”

“哼,为娘就是凭证,还有你爹那把二十节的钢鞭把上,刻着你的名字,那是你爹投军之前亲自给你起的,求工匠刻上的。”宝林看了看鞭把上果然刻着四个字,才知道这四个字的真正由来。

娘对宝林说:“明天你到阵前,你想法把你爹爹引到无人之处,你父子相认,把我说的话都告诉他,再把鞭给他看看,他一见鞭上的字就会认你,只要你父子相认,你在城内做个内应。把唐兵引进城来,拿住刘国祯交给你爹爹,任他发落也就是了。”

“对、对,娘说的对。明天,我到阵前首先认爹爹去。”娘俩把话说完了,天已经三更,让孩子在堂楼上睡了一会儿,因为,从唐兵一到,刘国祯就没有回后宅睡觉了。

第二天宝林吃罢早饭,罩袍束带,系甲拦裙嘱咐娘不要再哭了,等我和爹爹相认后,再接我爹进城,咱们全家好团圆。他来到帐前讨令。

“儿要出马会战老唐蛮。”

刘国祯一看儿子,心里就高兴笑着说:“我儿今日出马,要多加小心,为父愿给你观敌了阵。”宝林领队出城,来到城外看,尉迟恭敬德正在讨敌叫阵呢!本来罗通不想叫敬德出战,敬德不干,一定要来,因为和番将刘宝林约定好了,不来者是匹夫,程咬金也在一旁跟着说:“叫大老黑去!看那孩子长得和老黑一样,还兴许是他的儿子呢?我也请令给他观敌。”

罗通也只好命他二位出战,程咬金一边往营外走着。一边叫敬德:“哎,我说老黑,你真得好好想想,从前你和谁有不正经的事,才有的这个孩子,他怎么这么象你呀?“程咬金,你这大年纪了怎么不说正经话?”嘴里虽然这么说。可是,心里也很纳闷,我怎么这么喜欢这个孩子呢?刚到了阵前叫了半天阵,没见有人出城,他又命兵丁在城下摇旗呐喊,并大骂不止,结果,一见城门大开,番将出战了,头前马上走的,果然是那员小将。

敬德大喊一声:“娃娃,快快撒马近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