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诗意罗浮
7631900000025

第25章 后记

当我登上这座充满着神话传说,演绎着无尽故事的神奇大山时,惊奇的眼睛凝视着千年的风景,好奇的内心触摸着前世的遗迹,匆匆的脚步踩响相伴一路的斑驳遗韵,这神奇壮丽、气势磅礴的大山,给我留下了一份情缘,一份触动,一份冥思和一份想象。所以,我就很自然地留下东樵意韵。内心毫无其他,只想翻开罗浮山这本书读一读,满足一个心愿而已。同时,也将人生的感慨,融于大山,让自己的思绪一次次沉浸在这美妙的境界之中罢了。

宁静,是罗浮山的特性。在这里,见不到大城市的繁华,听不到都市疯狂的喧嚣,没有拥挤不堪的车流,闻不到毒害生灵的浊气。它那敦敦实实的从容之风骨,它那坦坦然然的清静之境地,汇聚成一个肃穆深邃的词汇——稳重如山。

神秘,是罗浮山的本质,它庄严肃穆而又神秘莫测:一座座山峦托起了罗浮的雄伟,一片片森林衬出了罗浮的美丽,一股股清泉绘出了罗浮的多彩,一处处风情成就了罗浮的名气!

罗浮山,因其宁静,又因其神秘,而受到造物主的宠爱,把它装点得如此多姿多彩,它似一首首激情满怀的诗文,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它那神秘的风采,它那包容的风度,它那刚毅的品格,虽经岁月沧桑,仍岿然不动。

罗浮山,以其独特魅力和无限情趣,招引八方游人顶礼膜拜、叹为观止。纷至沓来的文人雅士,围绕着大山,不知有多少色彩斑斓的梦,用他们的生花妙笔,将于大山中采撷的精美片段,编织成一个个故事,呈现于世。

也许,我是一位迟到者,然而,我已欣然徜徉在大山之中,吮吸着大山的精华,用心和笔记下了大山的点点滴滴,尽管有些粗糙,但我毫不吝惜,又不怕羞涩地,把《仙境罗浮》、《问道罗浮》和《诗意罗浮》作为读解东樵意韵的文本呈现给大家。

将钟爱于大山的情感倾注于笔端,将对罗浮山的诗情画意诉诸纸笺,这是我的初衷,也是我的永远……是我对大山和罗浮人民的无限热爱。

我读罗浮山,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飞跃的过程。

对罗浮山最初的向往,我在想象里读,是一种心灵的解脱;闲暇走进大山,我在真实里读,是一种理性的追求。我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跟随大山,穿越历史时空,行走在千峰万仞之间,活跃于万绿丛中。我走进大山的深处,想象着这片山水的奇异景象,感觉那一座座山不是自然景观,而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精湛的艺术和厚重的文化是山的灵魂。

罗浮山,这部厚重的书,何人能读懂?阅读这座大山,是一种寻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体验,是一种领略,是一种实践,是一种感慨。

我在寻找“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种极目楚天舒之境界;我在享受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那种氤氲秀丽之雅趣;我在体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种幡然彻悟之感受;我在领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那种苍莽雄壮之气势;我在实践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那种气势磅礴之感慨。

《诗意罗浮》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怀和支持,我深表谢意,同时再次感谢罗浮山管委会和博罗县县委办新闻信息室为本书提供的优质图片资料。

毛锦钦

2011年5月1日于榕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