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欧阳修诗词选
7582900000019

第19章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题解】

这首词写征人思妇之情,词中的情感缠绵悱恻。这是欧词的代表作之一。

【句解】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这几句是从在外的旅人的角度,写旅途中所见到的春日景色。正是梅花将谢、杨柳刚刚发芽的春天,旅人骑在马上,暖洋洋的春风中弥漫着草木的香气。“候馆”,指旅合。“熏”,指草木的香气,南朝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熏。”本词中“草熏”一句典出于此,暗含旅人和思妇的无奈离别。开头这几句,不仅是对春日景色的细节描绘,而且也写出了旅人的行程,从候馆出发到途中经过溪桥,富有动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这两句由景物描写转入旅人情感的抒发。离开思念的人越远,离别的愁思就越是无穷无尽,正如汩汩流淌的春水一般绵绵不断,没有尽头。用流动的舂水来比喻人绵延的愁思,是非常贴切的。南唐李煜《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舂水向东流。”也是同样的思路。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词的下阕,抒情主体由在外的旅人换成在家的思妇。她不顾危险而登上高楼,倚栏而望,正是为了能向天际眺望得更远,企图看到天边旅人尚未走远的身影。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两句是对上面“楼高”一句的承接。春草萋萋,铺向天际;地平线上是春山一抹,而旅人已经走到春山之外了。春山已经在“平芜尽处”,旅人却比春山还要遥远。思妇纵然登上高楼,也看不见旅人的身影,等待着她的,只有长久的思念和寂寞。这两句词以其凄婉缠绵和独具匠心的构思,受到后人的一致称赞。清代王士稹在他的词话《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两句词和石曼卿(石介)的诗句“水尽天不尽,人在天尽头”意思相近,但是“意近而工拙悬殊,不啻霄壤。且此等人词为本色,入诗即失古雅,可与知者道耳”。这评价是颇为中肯的。

【评解】

游子和思妇,本是古典文学中羁旅主题的两个缠绕不已的分支。这首词上阕写在途中的游子之愁,下阕则写家居的思妇之愁。两位主人公的思念,隔着遥远的空间距离遥相呼应,形成一个回环往复的整体。末尾又从思妇心中、眼中,转到天外的游子,益发显得余音袅袅,怅惋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