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找到了根源,老师与小晟父母又作了进一步的交流: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不同的任务。在这个阶段干什么,应取决于他们的年龄。孩童时期,他就该做孩子应做的事;成人了,那就得履行大人应尽的义务。小晟还只是个孩子,他应该有自己的需要、自己的使命,作为家长不应将自己的价值取向、处事原则强加于孩子,否则无异于拔苗助长,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2.让耍酷的学生知道:新潮、时尚不应是学生的追求
高年级的学生关注自己的外形和衣着是件正常的事,但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心思花在了耍酷上,处处只想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肯定是不对的。
(1)正确定位。通过交流,让小晟明白:自己还只是个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父亲以及周围的人注重穿着打扮,那是工作的需要。小学生不是说不要打扮,不要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小学生追求的应该是健康的美、自然的美、大方的美,出格另类的并不一定是美。
(2)注意引导。其实学生爱耍酷,有相当多的原因是受电视、广告等媒体对外在美丽过分渲染的影响,使学生对美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形成错误的审美观。这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给学生讲讲相关方面的突出人物,以他们为例进行教育,运用榜样的力量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3)表率作用。如果说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那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则更明显些。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穿衣打扮直接影响着他们,提醒着他们。所以,教师漂亮大方的打扮,稳重优雅的举止,文明得体的谈吐,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4)转移兴趣。简单粗暴的制止,不如采取有效的措施转移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师创设新颖、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变化,使学生保持新鲜感,认知内驱力不断得到激发。同时,还可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进一步发掘其特长,将学生的兴趣实现转移。
3.让学生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要学会正确审视美、科学对待美
当小晟穿着破了的牛仔服,当小晟喊着“顶!狂顶”,当小晟走路时摆出一个个pose,同学们有的会笑:“小晟,你的裤子怎么破了?什么‘酷’?我看是‘裤子’的‘裤’!”“人家这叫帅,只不过是‘蟋蟀’的‘蟀’!”有的羡慕,也吵着向家人要求买小晟一样的“破”衣服……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要及时引导:
(1)举办讲座。高年级学生正步入青春期,他们开始在意自身的形象,开始追求美,然而学校对美的教育对学生而言几乎是空白,学生大部分是从媒体或生活中获得一鳞半爪、零零碎碎的信息,有些是不正确甚至是错误的。这时,教师不妨以启发引导为主,采取开放式、探讨式和参与式讲座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
(2)集体讨论。针对个案的具体情况,开展课堂讨论,通过同伴作用来进行辅导,同时也对个案中同学的反应做相关分析。这样既分析了别人,又教育了自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开展活动。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验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什么才是学生应该追求的美。
纠正尖子生的“称霸心态”
一位网名叫“火狐”的老师在网上写过这样一个案例:
他是一个很优秀的四年级学生,知识面广,思维灵活,表达力强,考试分数出色,绘画出色,打乒乓出色,在校足球队表现也很出色。他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每次选班干部时他都非常紧张,每次他的票数都寥寥无几。有时他会哭,但更多的时候他会站起来攻击当选的同学,历数胜利者的种种缺点,由于响应者寥寥,每次他的攻击都以失败告终。由于他的优秀,难免老师在潜意识里对他有所偏爱,同学们多多少少也会敬他几分,所以在班主任有意识的引导下,每次他也能坐上一个可以表现自己的职位。他虽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但没有以身作则的意识,导致他告别人及别人告他的状就特别多。
近期异常情况:他常学着大人对同学说一些脏话,伤害别人或者哗众取宠,他告状和捣蛋的本事也越来越厉害。只要班主任走进教室,总有两三只手举起来,其中有一只手必定是他的——他怀疑别人说他坏话,他告;同别人玩足球时撞倒了别人,别人说不同他玩了,他告;别人开玩笑骂了他有些出格的话,本来他“挺大度不追究”(此阶段正在重点对他进行做人要大度的说教,这是他的原话),可有人多嘴说他不对,实在“太气人了”,他告;有人在他的座位旁拾到他的红领巾交公了,他告;他认为座位底下的垃圾是邻桌弄过来的,而且他在邻桌的抽屉里找到他的铅笔,他告(当他告状时,那个邻桌女孩先是一脸的莫名其妙,后是一脸的惊愕);他用脏话说别人,甚至辱骂别人的父母惹人生气;他没事找事,上课时用老师听不到的音量同别人互相骂脏话,让周围的同学忍无可忍。他故意欺负弱者,问别人要零食吃,然后又把零食摔在给他零食人的脸上(已被要求道歉)……同人正确相处的道理他懂得多,认识比一般人还深刻(同其父母的谈话和他的课堂发言可以看出来)。他周围的同学要求调座位的声音一直不断。
症因调查情况:从小随父母长大,一直由父母照顾。父母感情正常,争吵情况较少。父母没有讲脏话的习惯。父亲初中文化,当年顶替退休父亲进厂上班。父亲在学校属于头脑灵活一类学生,对于自己的学历一直深感遗憾,对于同样头脑聪明的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他非常关注孩子平常的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特别不能容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孩子考好有奖励,成绩不理想会挨打。在与其他孩子的相处中,父亲会有意识地压制孩子要强的性格,要求忍让。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较为冷静和理智,但表达能力不是很强,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做主。孩子对父亲最看重的是父亲的聪明让他骄傲,对母亲最看重的是可以同母亲说说心里话。对父母最大的希望是不要打自己了。孩子认为自己算不上特别聪明,因为平均分不能保持95分以上。孩子对自己的智力自信程度为:应该都可以考100分。
孩子的焦虑是:记性越来越不好,复习得好好的内容考试时怎么也想不起来。寻找孩子的早期记忆采用的是一步一步追忆的方式进行的,从三岁左右到三年级,大约有20来件在他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的事。这些事件中绝大部分都是他同小朋友在一起时发生的纠纷事件。有的是他不原谅别人,让别人挨批评受罚;有的是别人不原谅他,让他挨批评受罚;有的是他欺负别人,有的是别人欺负他。除此以外,剩下的几件事是:一次落水被人救;幼儿园一次睡午觉由于害怕跑回家睡;一次姑姑给买的玩具坏了,大哭了一场;幼儿园一次夹弹子比赛,由于自己不会夹,大哭一场。
症情分析:孩子对于他人的看法评价非常敏感,他的安全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外界的评价和外界的抚慰。目前由于年级的增高,考试分数仍按低年级标准要求,家长和孩子对于学习分数都有不太现实的期待,一次次分数上的失利,再加上家长的态度强化了孩子对于失利的挫败感,让孩子的自我评价陷入混乱。潜意识中他渴望在“评价”中获得自我肯定的力量,所以不停地、不自觉地制造他人评价的机会。
解决方法一,同孩子父母交流。1.对孩子考试分数的期待要立足现实,将培养孩子的目标树立得高远一些,尽量将孩子平常的考试以查漏查缺查弱的方式和态度对待,而不要只单纯地看成学习结果。对于改正孩子学习方面的弱点,不能抱一次解决的心态。2.不要过分强调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忍让”,如果认为他需要接受“忍让”,最好以探讨的方式进行,少用强制的方式进行。3.多同孩子讨论讨论人与人交往中发生误会及被人粗暴对待的事很平常,人人都会遇到,对此要像大多数人一样学会宽容和淡化。
解决方法二,同孩子及班上的同学约定,如果他没事生事故意对别人说脏话,当事人可以将其当作动物发出的无意义的声音不予理睬。在此情况下,如再进一步过分无理取闹,将作为严重伤害他人的违规行为给予重罚。
应该说,这个案例写得很好,研究有法度,分析有深度。但不足之处有两点:问题的锁定值得商榷,问题的诊断与干预措施有些脱节。先说问题的诊断。初看起来,这孩子问题很多,表现欲、攻击性、心胸狭隘、自我中心、自傲、自卑等人际交往障碍都有,火狐老师把他的问题主要锁定为“自我评价陷入混乱,潜意识中他渴望在‘评价’中获得自我肯定的力量”,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自我评价混乱者不一定都攻击他人,既然渴望他人(尤其是老师)的正面评价以肯定自我,为什么还要做那么多违反纪律的事情呢?有点说不通。
我把这孩子的情况进行了综合的思考,我的看法是:这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满脑子“称霸心态”了。惟恐当不成干部,当干部又不以身作则(我有特权),骂人、侮辱人、打人,认为自己门门都应该考100分,又生怕自己记忆力不好……所有这一切,都可以集中成一句话:“我要做人上人,我必须做人上人,我只能做人上人,我就是人上人。”总而言之,他的基本原则是,和任何人打交道的时候,我都必须占上风,必须压倒别人,这就是他生活的目的。至于用什么方式压倒别人,这种方式是否正当,并不重要。“同人正确相处的道理他懂得多,认识比一般人还深刻”,可是他还要明知故犯,原因就在这里。这是“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路子。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这孩子的早期记忆几乎全都与人际关系相关,说明他的生存倾向就是在人际关系上做文章,要出人头地,要在人群中“拔份儿”。孩子年龄这样小,我做如此结论,未免过早。我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把问题说得更清楚,或许这个孩子中毒还没有这么深,但是这种倾向确实已经看得很清楚了。这孩子的毛病如果任其发展,长大之后,一旦有权,就可能为所欲为;一旦失势,就可能报复社会。这不是正常的竞争心态,而是“称霸”心态。竞争心态的着重点是超越自我,称霸心态的着重点是压倒别人,两者路子不同。
我们再来看干预措施。“火狐”老师把孩子的问题锁定为“孩子的自我评价陷入混乱。潜意识中他渴望在‘评价’中获得自我肯定的力量,所以不停地、不自觉地制造他人评价的机会”。干预措施是三条:第一,对孩子考试的分数的期待要立足现实,将培养孩子的目标树立得高远一些,不要只单纯的看成学习结果。第二,不要过分强调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忍让”。第三,学会宽容和淡化。可以看出,这三条与问题诊断对应得不好,第三条和第二条还有矛盾。这些措施也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
那有没有别的办法呢?首先,我们既然把问题锁定为“称霸心态”,我们的干预(治疗)的原则就很明确:告诉孩子,你是个普通人;教育孩子,做一个普通人。
具体措施是:教师跟他谈话,指出他的想法(压倒别人)的错误和危险。然后在行动上少表扬他,少照顾他,也少批评他。一定要注意把他和其他同学同等对待。他和同学发生冲突,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不偏袒他,但也不格外多惩罚。从此不要夸他聪明,但是他回答某个问题特别好,考试成绩确实不错,可以照样表扬。指导家长。我怀疑孩子的父亲有强烈的“做人上人”思想,一定要把这种想法对孩子的害处和未来可能给家长带来的麻烦讲清楚。告诉家长,要明确地对孩子说:“我是普通的人,你也是普通的人。做一个普通人很幸福。你要不断努力提高自己,不要老琢磨怎样压倒别人。”千万不要给孩子学习压力太大,不要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孩子考得好不必奖励,成绩不理想也不要打。“不能容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是不懂儿童心理的表现,恰恰相反,应该容忍这种毛病,同时柔和地引导他逐渐改正。我感觉这位父亲望子成龙心太切,似乎一心想让孩子立刻给家长挣面子,这是很危险的思想,教师应该给以指导。
纠正尖子生是非不分的行为
有这样一个案例:
小陈今年10岁。他有三个姐姐,其中两个姐姐还在学校读书,父母都没什么文化,家庭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这个学生的智商很高,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可说是名列前茅。他看上去很沉默,而实际上,发生在班级里的坏事大多与他有关。据同学反映,在班里,他领导着一个小团体,他们总是在班级里兴风作浪:给同学取难听的绰号、说下流话、打架等等。要是哪个同学带了什么好东西,过不了多久,东西就会到他的手里了。他经常和几个初中生一起玩,看录像、打台球、打游戏……他没钱,那些伙伴就会请客。听他母亲说,双休日通常一整天都看不到他的人影,平时也经常晚上10点多才回家。有一段时间,他每天向班级里的两个同学要钱,如果不给就恐吓同学。他很霸道,同学们也都非常怕他,所以他总能得逞。之后,老师偶然从两个女同学口中得知了这件事。结果,当晚他就三番四次恐吓她们,要她们小心一点。老师找他谈话,一开始他还矢口否认,谎称不过是向同学借的,过几天会还。在老师的再三追问下他才说:“我以前就听说过有人这么做的,而且我有几个朋友,他们也经常是这样拿到钱的。”“你知道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吗?”他摇了摇头。
案例中的小陈虽然是个尖子生,但毕竟还是小学生,其模仿能力极强,而他们的是非意识相对来说还比较模糊,缺乏应有的是非判断能力,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如此多的不良诱惑,他们难免会受到影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强集体凝聚力
民主和谐的班级氛围会形成良好的集体风气,因此,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科学管理。教师可以运用强化管理方法,抑恶扬善,让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发扬光大,成为集体的精神财富。好的集体风气,会强化个人的良好行为,在这一良性循环中,学生的归属感得以增强,使学生依赖于这个集体,从而增强团体的凝聚力。这也有助于打破一些因不良爱好或行为而凑在一起的小团体,使他们在集体的影响下,思想与行为都逐渐回到正轨。
二、树立健康的舆论导向和行为榜样
教师要时刻注意班级的舆论倾向和导向。首先,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论和行为作表率,为集体树立正确的方向。其次,教师还应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在集体中形成一种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表达集体的愿望和要求,抵制潜在的错误舆论。
1.开设班级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