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
7525400000002

第2章 土尔扈特蒙古的历史发展及西迁

土尔扈特部是蒙古族的一部分,他们自古就生活在我国北部西部的森林草原地带,是一个具有光辉历史的勤劳、勇敢的古老游牧民族。

土尔扈特部是我国蒙古部族中最古老的成员之一。在中外史籍中,多认为土尔扈特部的先祖是克列部的王罕,根据波斯史学家拉斯特《史集》载,王罕所率的克列部是蒙古人的一种,居住在斡难、怯绿连两河沿岸的蒙古人地区。

《史集》中记叙了关于克列部的古老传说:据说古代有一个君主,他有七个儿子,肤色全都是黑黑的。因此,他们被称为克列亦惕。后来这些儿子的后裔分支逐渐获得了专门的名号,到了最后,克列亦惕便用来称呼其中产生君主的那个部落的分支了;其余的儿子们都成为那个做君主的兄弟的仆从。

12世纪下半叶,克列部的首领是王罕。王罕在争夺统治权的过程中得到了铁木真和他的父亲也速该把秃儿的帮助和支持,铁木真称王罕为“罕父”,王罕称铁木真为儿子,形成了父子关系。王罕与铁木真在危难之际互相帮助。但随着铁木真势力的强大,日益不满于王罕的支配地位,最终导致双方关系破裂。1203年,王罕父子邀请铁木真赴宴,企图趁机杀害他,但被铁木真识破,双方正式交战。后王罕战败,被乃蛮边将所杀,克列部归铁木真掌管。王罕所率领的克列部臣服于成吉思汗后,大部分人曾充任成吉思汗的护卫。而土尔扈特部方言中“护卫军”也称土尔扈特,因此,克列便被称为土尔扈特。

蒙古经过元、明两代的发展,到明清之际,大体分为三大部分:即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游牧在新疆一带的厄鲁特蒙古又分为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也称四卫拉特。这时厄鲁特各部间形成了厄鲁特四部联盟,联盟中虽然也有盟主,但是四部之间互不统属,难以制衡,仍然处于分牧地而居住,自成领导的局面。17世纪初,由于畜牧业的发展,厄鲁特各部人口增加,牲畜繁殖,势力不同程度地壮大。因此各部族之间,因扩大牧地、争夺财产而产生了许多矛盾。厄鲁特蒙古四部松散的联盟,不能控制各个部族之间争夺牧场的冲突,更无法制衡各部实力的发展,联盟内部的平衡逐渐被打破。16世纪末、17世纪初,厄鲁特四部联盟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变化。

本来,在17世纪初,厄鲁特四部联盟的盟主是和硕特部首领拜巴嘎斯,他不仅兵力雄厚,而且德高望重。但到20—30年代,准噶尔部哈喇忽拉领导的绰罗斯族的力量和影响不断增大,严重威胁着拜巴嘎斯的盟主地位。特别是到哈喇忽拉长子巴图尔浑台吉掌权时,不断地向临近的哈萨克、柯尔克孜人发动战争,致使哈萨克等部臣服于他,准噶尔的实力更加强大。而准噶尔部实力的强大,又威胁着厄鲁特其他各部,巴图尔浑台吉意欲兼并土尔扈特部,准噶尔部与土尔扈特部的关系恶化。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厄鲁特各部人口不断增加,牲畜日益增多,造成牧场紧张。各部为了争夺牧场资源,不断发生内乱和产生纠纷。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对准噶尔地方的纷争很不满意,更不愿屈从于准噶尔而丧失土尔扈特部的独立性,于是产生了迁走的念头。准噶尔部势力的强大和挤压,导致了土尔扈特部的西迁。

土尔扈特部的西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摆脱来自沙俄的侵略和袭扰。

在17世纪初,土尔扈特部的希币牧地已经到达了额尔齐斯河中游两岸的草原,这时沙皇俄国的势力也已经扩展到西伯利亚地区,与土尔扈特部等蒙古部落发生接触。沙皇俄国为了向我国厄鲁特蒙古侵略扩张,采取了一系列武装侵略和政治威胁的手段。1606年,俄国人入侵厄鲁特辖地巴拉宾;1607年初,俄国塔拉地方当局派了一个外交使团来到厄鲁特蒙古各部,建议他们加入俄国国籍。同年9月,又威胁和鄂尔勒克,如果不加入俄国国籍,就不准土尔扈特在额尔齐斯河流域游牧。年底,俄国政府又派出了一支二百人左右的武装骚扰军侵犯厄鲁特人。被激怒的厄鲁特人民给予了坚决的回击,全歼了这股侵略军,打击了俄国人的嚣张气焰。1609年到1622年,俄国又几次派使者向厄鲁特蒙古各部提出向俄国缴纳实物税、加入俄国国籍、效忠沙皇等无理要求。

1623年,俄国又派出切尔卡索夫使团来到厄鲁特蒙古,又一次提出要厄鲁特蒙古加入俄国国籍的要求。多次的威胁利诱引起了厄鲁特各部的强烈不满,这次各首领斩杀了除切尔卡索夫以外的全部使者。消息传到俄国,沙皇颇感震惊,接下来便支持蒙古阿勒坦汗向厄鲁特发动战争,包括土尔扈特部在内的厄鲁特人奋起抗争,结果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厄鲁特部分牧民不得不移到鄂毕河、托木河之间的地方或更远的伊希姆河和托博尔河地区。

为了避免与准噶尔部的冲突及摆脱来自沙俄的不断侵扰,和鄂尔勒克决心带领部落西迁。

早在1618年,和鄂尔勒克便派人在伏尔加河一带做了调查,知道在伏尔加河和厄姆巴河之间有一块宽敞的草地。这里原本是诺盖汗国游牧的地区,诺盖汗国迁走之后,这里成了一块无主之地,而当时俄国的势力还没有达到这一地区,这样土尔扈特部便找到了一块水草丰美的无主之地。

1629年,和鄂尔勒克率领其子书库尔岱青、诺亚特等以及本部的属民与和硕特、杜尔伯特、辉特等部落的属民,共计5万户,25万人,离开故乡塔尔巴哈台(塔城)向西迁徙。他们首先北上到托波尔河上游,又拐向西西伯利亚,经过哈萨克草原,越过乌拉尔河,经受了诺盖部落兀鲁思几次突袭,冲破了诺盖人、哈布奇克人、吉普恰克人、吉捷桑人的包围和堵截。1630年,土尔扈特部到达伏尔加河中下游沿岸的草原上,开始安置牙帐,放牧牛羊。他们将牙帐设在支流阿图赫巴河畔,在这里设立管理机构,建立起了新的游牧部落。此时的伏尔加河下游是一片水草丰美的广阔草原,沙皇俄国的势力远未能控制到该地区,是无主土地,土尔扈特人来到这里后建立了自己的游牧汗国,并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劳动、生活了一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