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上下五千年
7493400000091

第91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12)

一听说李胜来辞行,司马懿已经知道了李胜的真实用意,便让两个婢女搀扶着,自己坐在床上。见到李胜之后,用手拿衣服,衣服掉在地上,又向婢女示意口渴,婢女送上一碗粥,司马懿喝粥时,粥汁又都顺着口角流到胸前。看到司马懿如此衰朽不堪,李胜装模做样地哭着说:“方今主上尚幼,天下人都依赖明公,人们只听说您风病复发,可是没想到病得这么严重。”这时,司马懿长呼了一口气说:“我年老沉疾,危在旦夕。君屈当并州,并州离胡人很近,好自为之,恐怕我们不能再见面了。”李胜连忙纠正说:“我是赴任本州,不是并州。”司马懿又故作昏谬地说:“君将要去并州,努力自爱。”这时的李胜,再也顾不得用那些文雅的交际语言了,说:“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这才稍稍地明白过来,说:“君还本州做刺史,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我与你分别以后,恐怕再也见不到面了。”接着,就把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叫出来,并让他们与李胜结为朋友,求李胜在他死后多多照顾,说着,司马懿又呜咽起来。其实,司马懿这时身体状况很好,故意装作昏瞆的样子来迷惑李胜。李胜是荆州人,所以把到荆州做刺史说作:“当忝本州”,本、并音近,正好被司马懿钻了空子。李胜从司马懿家出来,复见曹爽,乐不可支地说:“太傅语言错误,口不摄杯,指南为北,肯定活不长了。”从此,曹爽不复以司马懿为意。

第二年正月,幼主曹芳按惯例到高平陵去祭祀祖先,曹爽兄弟都随驾出行。司马懿立即在城中部勒兵马,先占据了武库,控制了都城。随后,出屯在洛水浮桥。派人向曹爽等人送信说:“臣以前从辽东归还时,先帝诏陛下、秦王和臣一起升坐御床,把着臣的手臂,深以后事为念。臣对先帝说:‘二祖也曾嘱托臣后事,这些陛下都已见到了,万一有不如意的事情,臣一定以死奉明诏。’黄门令董箕等人都在场。今天大将军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似,外专威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天下汹汹,人心危惧。过去赵高极意,秦氏以灭;吕、霍早断,汉祚永世。现在皇太后命令臣辄敕主者及黄门今罢免曹爽兄弟官职,自回家中,不得在外逗留,如果胆敢稽留车驾,便以军法从事。”

曹爽得到司马懿的书信,顿时手足无措。这时,大司农桓范从昌平门跑出来见到曹爽说:“现在,应该让车驾幸许昌,招集外郡兵马,讨伐司马懿。”可是,曹爽反复看司马懿的信,觉得司马懿只是想要夺他的兵权,并没有杀他的意思,而且家属都在京城以内,就想罢兵投降,说:“即使没有兵权,我还可以做一个富家翁。”于是,罢兵回城。这时的曹爽,已经六神无主,罢兵回城,正是下策,如果听从桓范的建议,挟天子以令下臣,当然有可胜之势。

曹爽兄弟回家之后,司马懿征发民工八百人,在爽家宅第四围筑高楼,布置人在上面观察曹爽举动。曹爽兄弟不知道司马懿究竟做什么打算,便给司马懿写了一封信,说家中没有粮食了,求司马懿接济一些。司马懿接到书信,马上命人送来一百斛,并且又送了一些肉脯、盐、大豆,曹爽兄弟见司马懿送粮给他们,又都欢喜起来,以为自己可以免死了。这一次,曹爽又上了司马懿的当。这期间,司马懿在朝中翦除曹爽的党羽,把何晏、邓等人悉皆罢官免职,收入监中,不久,又收曹爽兄弟下狱,以谋大逆的罪名,诛杀净尽。从而,司马氏与曹氏的权力之争以司马氏的胜利而告终,为司马氏篡魏铺平了道路。

司马昭的野心

司马懿杀了曹爽,过了两年,他也死了。接替他职位的是他儿子司马师。魏国大权落在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两人手里。大臣中谁反对他们,司马师就把他除掉。魏少帝曹芳恨透司马师。有人曾经劝曹芳撤掉司马氏兄弟的兵权。但没有等曹芳动手,司马师已经逼着皇太后,把曹芳废了,另立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孙子曹髦。

王武士头像魏国有些地方将领本来不服司马氏的专权,司马师废去曹芳后,就有扬州刺史文钦和镇东将军丘俭起兵声讨司马师。司马师亲自带兵征讨,打败了文钦和丘俭。但是在回师许都之后,司马师也得病死了。

接着,司马昭做了大将军。司马氏父子三人,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专横。

魏帝曹髦实在忍耐不住了。有一天,他把尚书王经等三个大臣召进宫里,气愤地说:“司马昭的野心,过路人都知道了,我不能坐着等着他来收拾我。今天,我要同你们一起去讨伐他。”

大臣们知道要跟司马昭作对,简直是鸡蛋碰石头,就劝他忍耐,不要闹出大祸来。

可是曹髦从怀里掏出一道预先写好的诏书,扔在地上,说:“我已经下了决心,就是拼个死也不怕,再说还不一定死呢。”说着,他进内宫去禀报太后。

哪里知道这三个大臣当中,倒有两个人偷偷溜出去向司马昭通风报信了。

二十岁的曹髦,根本不懂得怎样治司马昭。他集合了宫内的禁卫军和侍从太监,吵吵嚷嚷地从宫里杀了出来。曹髦自己拿了一口宝剑,站在车上指挥。

司马昭的心腹贾充,带了一队兵士赶来,挡住了禁卫军的去路。双方打了起来。曹髦上前大喝一声,挥动剑杀过去。贾充的手下兵士一见皇帝自己动手,毕竟有点胆怯,有的准备逃了。

贾充手下有个叫成济的,跟贾充说:“您看怎么办?”

贾充厉声说:“司马公平时养着你们是干什么的!还用问吗?”

贾充这一说,成济才胆大了,拿起长矛就往曹髦身上直刺去。曹髦来不及招架,被成济刺穿了胸膛,跌下车来死了。

消息传到司马昭那里。司马昭听说他手下人真的杀了皇帝,也有点着慌,连忙赶到朝堂上,召集大臣们商量。司马昭假惺惺装出悲伤的样子,跟一位老臣陈泰说:“您说,叫我怎么办呢?”

陈泰说:“只有斩了贾充的头,才多少可以向天下交账。”

司马昭很为难地说:“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您再想想。”陈泰说:“依我说,只有比这更重的办法,没有再轻的了。”

司马昭一听不是滋味,就不吱声了。

后来,司马昭用太后名义下了一道诏书,给曹髦加上许多罪状,把他废作平民,把曹髦被杀的事轻轻掩盖过去。

但是,大伙儿还是议论纷纷,怪司马昭不办凶手的罪,司马昭没法拖下去,就把杀害皇帝的罪责一古脑儿推给成济,给成济定了一个大逆不道的罪,满门抄斩。

司马昭除掉了曹髦,另外从曹操的后代中找了一个十五岁的曹奂接替皇位,这就是魏元帝。

司马炎建立西晋

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腊月十七日,曹操的后代曹奂被迫让位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司马炎改国号为晋,并成为晋朝的开国皇帝。

司马炎(236—290),字安世,司马昭长子。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标榜名教,大张杀伐,随意废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及至平定淮南三叛后,全朝上下已都是司马氏的党羽了。

东汉中叶以来,士族社会地位及权势的膨胀,渐成不可逆转之势,社会风气以门第相尚。曹氏出身宦官,后族大都来自社会底层。曹操卞后,出自倡家。文帝甄后,原是袁熙之妻。郭后被时人称为出身低微。明帝毛后,来自手工工匠家庭。比照历代封建王朝,后族门第如此,实属罕见。封建时代王公权贵的婚姻,历来都是政治行为。此等状况,使曹氏集团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司马氏门第高于曹氏,姻戚大都是名门望族,在权势之争中又竭力维护士族的利益,放纵达官贵人召募佃客。景元五年(公元264年),司马昭又颁行五等爵制,600余官僚贵族获得世代享有封国食邑的特权,士族们更愿附从司马氏了。

在权势之争中,司马氏心地险恶,行径卑劣,但并非毫无建树。曹魏中后期两淮及关陇大规模军屯,基本上是在司马懿的倡导和主持下发展起来的,对抵挡吴、蜀的进攻及日后全国的统一有所贡献。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重视用人及行政,废除了魏明帝时的一些苛政,减免了一些杂徭杂赋。所以吴国的大臣张悌也说司马氏用政平惠,民心所归,淮南虽有三次叛乱,民间却没有什么骚动。在司马氏的各项措施中,影响最大的是废除民屯。屯田制实施初期,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有积极作用,屯田客除了接受分成制剥削外,没有其它负担,尚可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后来,对屯田客的剥削日益加重,用官牛者,官收其八,民得其二,用私牛者,官七民三,此外还有各种徭役、调绢等重负。屯田客对生产已毫无兴趣,乃至收获低于投入的种子,屯田已成为生产的桎梏。屯田客的单独管理也有碍政令的统一。早在司马昭为洛阳典农中郎将时,免除屯田客的一些杂役便被认为是一大惠政。咸熙元年(264年)为统一政令和赋役负担,司马昭下令废除民屯,屯田客成为国家编户,屯田官吏转化为地方行政官吏。此举有利于促发屯田客的生产兴趣,对经济的恢复客观上有促进作用。在这以前,司马昭又击来了蜀国,代魏的条件完全成熟了。

该年春,灭蜀大军凯旋,司马昭晋爵晋王,享有天子仪仗。但司马昭没有来得及登基便死了。其子司马炎嗣王位。咸熙二年底,司马炎废曹奂为陈留王,登基称帝,建国号为晋,建元泰始,都洛阳。史称西晋。

石崇王恺比富

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志满意得,完全沉湎在荒淫生活里。

在他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

在京都洛阳,当时有三个出名的大富豪:一个是掌管禁卫军的中护军羊琇,一个是晋武帝的舅父、后将军王恺,还有一个是散骑常侍石崇。

羊琇、王恺都是外戚,他们的权势比石崇来得大,但是在豪富方面却比不上石崇。石崇的钱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这许多钱是哪儿来的呢?原来石崇当过几年荆州刺史,在这期间,他除了加紧搜刮民脂民膏之外,还干过肮脏的抢劫勾当。有些外国的使臣或商人经过荆州地面,石崇就派部下敲榨勒索,甚至像江洋大盗一样,公开杀人劫货。这样,他就掠夺了无数的钱财、珠宝,成了当时最大的富豪。

石崇到了洛阳,一听说王恺的豪富很出名,有心跟他比一比。他听说王恺家里洗锅子用饴糖水,就命令他家厨房用蜡烛当柴火烧。这件事一传开,人家都说石崇家比王恺家阔气。

王恺为了炫耀自己富,又在他家门前的大路两旁,夹道四十里,用紫丝编成屏障。谁要上王恺家,都要经过这四十里紫丝屏障。这个奢华的装饰,把洛阳城轰动了。

石崇成心压倒王恺。他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

王恺又输了一着。但是他还不甘心罢休,向他的外甥晋武帝请求帮忙。晋武帝觉得这样的比赛挺有趣,就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一番。

有了皇帝帮忙,王恺比阔气的劲头更大了。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官员上他家吃饭。

宴席上,王恺得意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珊瑚,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

大家当然都想看一看。王恺命令侍女把珊瑚树捧了出来。那株珊瑚有两尺高,长得枝条匀称,色泽粉红鲜艳。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

只有石崇在一边冷笑。他看到案头正好有一支铁如意,顺手抓起,朝着大珊瑚树正中,轻轻一砸。“克朗”一声,一株珊瑚被砸得粉碎。

周围的官员们都大惊失色。主人王恺更是满脸通红,气急败坏地责问石崇:“你……你这是干什么!”

石崇嬉皮笑脸地说:“您用不到生气,我还您就是了。”王恺又是痛心,又是生气,连声说:“好,好,你还我来。”

石崇立刻叫他随从的人回家去,把他家的珊瑚树统统搬来让王恺挑选。

不一会,一群随从回来,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恺的高出一倍。株株条干挺秀,光彩夺目。至于像王恺家那样的珊瑚,那就更多了。

周围的人都看呆了。王恺这才知道石崇家的财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也只好认输。

这场比阔气的闹剧就这样结束了。石崇的豪富就在洛阳出了名。当时有一个大臣傅咸,上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他说,这种严重的奢侈浪费,比天灾还要严重。现在这样比阔气,比奢侈,不但不被责罚,反而被认为是荣耀的事。这样下去怎么了得。

晋武帝看了奏章,根本不理睬。他跟石崇、王恺一样,一面加紧搜刮,一面穷奢极侈。西晋王朝一开始就这样腐败,这就注定要发生大乱了。

傻子皇帝

晋武帝和他祖父、伯父、父亲都是善于玩弄权术的人,可是他的儿子——太子司马衷偏偏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低能儿。朝廷里里外外都担心,要是晋武帝一死,让这个低能儿继承了皇位,不知道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有些大臣想劝武帝另立太子,但是不敢明说。有一天,在晋武帝举行宴会的时候,大臣卫假装酒醉,倒在晋武帝的御座面前,用手抚摸着座位,嘴里含含糊糊地说:

“这个座位太可惜了!”

晋武帝马上懂得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是假装听不懂,说:“你在胡说些什么,准是喝醉了吧。”接着,吩咐侍从把卫扶起来送走。

打那以后,谁也不敢向晋武帝再提这件事。

晋武帝毕竟也有点犹豫。他想试试他的儿子到底糊涂到什么程度。有一次,他特地送给太子一卷文书,里面提出几件公事,要太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