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上下五千年
7493400000008

第8章 夏商西周(5)

连年的征战,虽使楚国有所收获,但也激起楚国各族人民的憎恨与反抗。昭王十九年,昭王再次率领浩浩荡荡的六师人马前往伐楚。传说,在南渡汉水的时候,当地人民把一艘用胶粘起来的大船献给了昭王,昭王得意洋洋地上了这艘船,在船行驶到汉水中心时,胶水被河水溶化,船散了,坐在船上的周昭王和同行的祭公一起掉进了水里。恰好有个力气大、胳膊长的侍卫辛游靡,奋力把昭王从水里捞起来,但这时的昭王早已被水淹死了。昭王率领的六师人马也被楚人打得一败涂地。周人隐晦不言,史书里关于这次军事行动的记载很少,只是说:“昭王南巡不返。”

自此之后,周王朝失去了对南方的控制权,西周时期,楚国及整个南方没有被征服。楚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夷王时,楚王熊渠分封三个儿子,把势力扩展到长江南岸和中下游。楚国征服了几个小国,包括姬姓在内的诸国,即“汉阳诸姬,楚实尽之”。到春秋时期,楚国终于成为五霸之一,雄盘南方,问鼎周疆,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楚文化。

国人暴动逐厉王

在成王、康王统治的时期,周朝政局比较安定。后来,由于奴隶主贵族加重剥削,加上不断发动战争,平民和奴隶的不满情绪也随着增长。周朝的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采用十分严酷的刑罚。周穆王的时候,制订了三千条刑法,犯法的人受的刑罚有五种,叫做“五刑”。像额上刺字、割鼻、砍脚等等。但是,刑罚再严,也阻止不了人民的反抗。

到了西周第十个王周厉王即位后,对人民的压迫更重了。周厉王宠信一个名叫荣夷公的大臣,实行“专利”,他们霸占了一切湖泊、河流,不准人民利用这些天然资源谋生;他们还勒索财物,虐待人民。

那时候,住在野外的农夫叫“野人”,住在都城里的平民叫“国人”。周都镐京的国人不满厉王的暴虐措施,怨声载道。

大臣召公虎听到国人的议论越来越多,进宫告诉厉王说:“百姓忍受不了啦,大王如果不趁早改变做法,出了乱子就不好收拾了。”

厉王满不在乎地说:“你不用急,我自有办法对付。”

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禁止国人批评朝政,还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要他专门刺探批评朝政的人,说:“如果发现有人在背后诽谤我,你就立即报告。”

卫巫为了讨好厉王,派了一批人到处察听。那批人还敲诈勒索,谁不服他们,他们就随便诬告。

厉王听信了卫巫的报告,杀了不少国人。在这样的压力下,国人真的不敢在公开场合里议论了。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交换了一个眼色,就匆匆地走开。

厉王见卫巫报告批评朝政的人渐渐少了下来,十分满意。有一次,召公虎去见厉王,厉王洋洋得意地说:“你看,这回儿不是已经没有人议论了吗?”

召公虎叹了一口气说:“唉,这怎么行呢?堵住人的嘴,不让人说话,比堵住河流还要危险哪!治水必须疏通河道,让水流到大海;治国家也是一样,必须引导百姓说话。硬堵住河流,就要决口;硬堵住人的嘴,是要闯大祸的呀!”

厉王撇撇嘴,不去理他,召公虎只好退出。

厉王和荣夷公的暴政越来越厉害,过了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国人忍无可忍,终于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暴动。起义的国人围攻王宫,要杀厉王。厉王得知风声,慌慌忙忙带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过黄河,到彘(音zhì,今山西霍县东北)地方才停下来。

国人打进王宫,没有搜到厉王。有人探知厉王的太子靖逃到召公虎家躲了起来,又围住召公虎家,要召公虎交出太子。召公虎没奈何,只好把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送出去,才算把太子保护了下来。

厉王出走后,朝廷里没有国王,怎么办呢。经大臣们商议,由召公虎和另一个大臣周公主持贵族会议,暂时代替周天子行使职权,历史上称为“共和行政”。从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起,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

共和行政维持了十四年之后,周厉王在彘死去。大臣们立太子姬静即位,就是周宣王。宣王在政治上比较开明,得到诸侯的支持。但是,经过这一场国人暴动,周朝统治者已经外强中干,兴盛不起来啦!

周宣王不籍千亩

在国人暴动期间,太子靖躲到召公家里,愤怒的国人包围了召公的家,要求杀掉太子靖,召公想,我极力向天子进谏,天子不听,所以才有了这场祸患,作为臣下,即使是在危险之中,也不能抛弃君主。于是,用自己的儿了冒充太子靖,交给了国人,而太子靖保全了性命。在周厉王死后,太子靖即位,是为周宣王。在周宣王即位初年,周王室的力量曾一度有所加强,在对犬戎、荆蛮、淮夷、徐夷的战争中,周王朝都曾占上风,史称宣王中兴。宣王在位一共四十六年,在宣王晚年,周王室再度衰微。在宣王三十一年,周朝派兵进攻太原一带的戎人部落,但是,却没有取得胜利。宣王三十六年,周宣王率兵讨伐条戎、奔戎,也打了败仗。宣王三十九年,周宣王率兵与姜氏之戎在千亩一带发生了激战,结果周朝的军队也大败而归。这时,周边少数民族已经对周王室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成套的石锛西周时期,有一项十分重要的礼节,即籍田。按照周礼的规定,每年立春的时候,周天子都要亲自带着文武百官到田里举行籍田礼。在立春时举行籍田礼的目的,是为了祈谷,即向上天祈求一年的好收成,到了秋季,再举行社礼,社是土地神,秋季举行社礼是为了报功,向土地神致以谢意。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所以,自周王朝建立以后,每一代周天子对于籍田礼都十分重视,虽然“籍田”是否能够求得一年的好收成并不一定,但是,天子举行籍田礼,表明了统治集团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同时,也是专制国家的政务井然有序的表现。籍田礼大约在厉王的时候就已经不再举行了,周宣王即位以后,本来应该立即恢复籍田礼,可是,周宣王却没有这样做,依然没有把籍田仪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此看来,被后代史家称为周代中兴圣王的周宣王,实际上在他即位以后,就露出了政务废弛的端睨。

周宣王不籍千亩,在王室担任卿士的虢文公向周宣王谏议到:“不能不实行籍田礼,民众最大的事情就是农业,祭祀上帝的供品出自于农业,民众的衣食出自于农业,国家的财政用度出自于农业,只有农业生产搞好了,国家才能安定,人民才会和睦。古时候,每到立春,天子都要到田间举行籍田礼,这是为了督促百姓勤于农事。在立春前九天,人们就开始做籍田礼的准备。在举行籍田礼的时候,天子亲临,农师、司徒、司空、太史、宗伯等文武百官也要随同参加。在这个时候,天子只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农事。天子绝对不会为了那些看似对官府有利的事情而误了农事。让农夫能够三时务农,一时讲武,这样,军队出征时才能有威严,国家才能财用富足。现在天子您想要继承先王的大业,但是却废弃了先王最大的事业,如果这样,怎么能够为民众求得福份呢?”但是,周宣王仍然没有听从虢文公的意见。

宣王晚年,由于持续的对外战争,极大地影响了周王朝的国力,专制国家的兵源起来越溃乏,人们想尽一切办法逃避专制国家的兵役。为了清查民间的逃匿人口,在出兵江汉流域失败以后,周宣王在太原进行大规模的料民活动,对于这一地区的人口进行清查。在宣王将要料民的时候,仲山父进谏说:“民众的人口数是不能清查的。古时候,国家不用清查就可以知道民众的人口数,由司民负责掌握孤儿和死亡的人口,司商负责掌握各个家族的姓氏,司徒掌握军队的数量,司寇负责掌握犯罪的人数,这样,民众的出生、死亡、迁移都很清楚,然后,再根据时令节气,举行籍礼,在农闲的时候,进行田猎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就可以知道民众的人口数,还有什么必要清查民众的人口呢?无缘无故清查人口,是上天所厌恶的事情,对国家的将来很不利。”周宣王依然没有听从仲山父的这些话,对人口进行了清查。

周宣王料民于太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人口的普查,实际上,普查人口,是一件很意义的事情。但是,料民于太原的事件也说明,周王朝在对外战争中,已经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兵源不足的问题,在周宣王时期已经充分暴露出来了。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衖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衖下了监狱。

褒衖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衖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衖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衖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开过一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

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马屁鬼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蹩了一肚子气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连结犬戎进攻镐京。

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冲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

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那个不开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