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上下五千年
7493400000252

第252章 清朝(6)

清世祖顺治书“正大光明”匾顺治帝亲政后,清朝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形势都相当严峻。西南军事战线于顺治九年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国家财政危机,民饥饷绌;满汉官僚之间和他们内部派别林立,矛盾重重。顺治帝根据这种情况,整顿吏治,清除朋党,在军事上采取“剿”、“抚”相结合的政策,对百姓也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方针。数年之后,清朝的政治、军事局面大为改观,为不久后“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

汉人宰相范文程

范文程,字宪斗,是宋朝观文殿大学士,高平公纯仁的十七世孙子。他的先世祖辈,明朝初年由江西被贬官流放到沈阳,于是成为沈阳人,居住抚顺所。他的曾祖父范公,是明朝正德年间的进士,为官至兵部尚书,《明史》载有他的传记。

范文程少年时就喜受读书,为人聪明机智,沉着果断,与他的兄长范文同为沈阳县学的秀才。天命三年,清太祖攻克抚顺后,文、文程一同前去拜见清太祖。清太祖见他魁梧英俊,与他交谈,器重他的才识,知道他是范的曾孙子,就对周围的诸贝勒说:“这是名臣的后裔,要好好对待他!”清太祖讨伐明朝,夺取辽阳,越过三岔攻打西平,攻克广宁时,范文程都在军中襄助。

清太宗继任皇位后,召命范文程在身边赞理朝中政务。天聪三年(1629年),再次随从清太宗进攻明朝,由蓟门进军,攻克遵化。范文程另率一部分将士巡行攻打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栏关、大安口,一共五城都被攻下。不久,明军包围大安口的清兵,范文程率军使用火器反击进攻。解除明军围攻。清太宗亲自率军攻打永平,留下范文程守卫遵化,明军前来偷袭,范文程率先领兵迎战,敌兵战败逃跑。范文程因战功显赫被授予世职游击。天聪五年(1631年),清军围攻大凌河,守城明朝官兵投降,但投降的蒙古士卒内,却有暗中杀害部将叛逃的,此事令清太宗勃然大怒,范文程从容前去劝说,使五百名将被处斩的士卒得到宽赦。当时明军还有将领率兵筑营西山的巅峰,孤军凭仗天险坚守营垒,未被清兵攻克,范文程单枪匹马直奔明营,何他们晓谕存亡利害,于是他们请求降归,清太宗高兴喜悦,将投降的官兵全部赏赐给范文程。

天聪六年(1632年),范文程随从清太宗攻掠明朝边境,范文程与同在文馆任职的宁完我、马国柱上奏讨论军事行动方案,认为清军进入宣化、大同,不如进攻山海关。等到清军进抵归化城时,清太宗图谋深入明境,召集范文程等谋划商量。范文程等奏疏说:“考察我军官兵的士气状态,志向都在深入明境。应当直奔北京决定和议的可否,然后摧毁山海关水门而归,用来扩大振奋军威。如果计划从何处入关,唯有雁门最为便当,这里道路既无险阻,且沿途居民生活富庶,可有粮草供给资助。圣上如果担心兴师讨伐无名,应当明白晓谕这里的百姓,就说察哈尔汗远逃不知去向,他的部众归顺我,因为道路遥远不能徒步行军,前来与你们国家议和,所以要征借你们的马匹,接济最近归附我的众人。和议告成,偿还马价;和议不成,将来挥师再来,荷蒙上天的宠佑,整个版图归属我大清后,凡是因战事讨伐而被扰累的人,应当酌量宽免赋税数年。这就是所说的堂堂正正的军队。否则,将缮写的书信送给沿边的诸位将帅,让他们向自己的君主请求议和,限定我清军进攻的日期。他们的朝臣从中阻挠,在外边将彼此推委,迁延时日,超过规定的期限,我清军就可乘机兴师问罪。我清军进攻,利在深入;否则,利在速归;进军半途折回,是徒劳无益的。”奏疏呈上清太宗后,倍受赞许和采纳。

天聪七年(1633年),孔有德等派遣使者前来与清军主和,但明军逼他很急,清太宗命令范文程随从诸贝勒率军前往援助;范文程宣谕清太宗的美德盛意,孔有德等于是率领所属将士前来归顺。自此以后,清军攻克旅顺,收复平岛,讨伐朝鲜,安抚平定蒙古,范文程都参与谋划。

崇德元年(1636年),改文馆为内秘书院、内国史院和内弘文院三院,清太宗任命范文程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进升世职二等甲喇章京。起初,旗制确定之后,设立固山额真。诸位大臣议奏首推非范文程莫属,清太宗说:“范章京的才干,确实胜任此职,然而固山额真的职责是管理一旗,我正考虑让他担任比这重要的职位,这一官缺议奏别的人选。”范文程所主管的都是机密政务,每次入朝议政,一定多留数十刻他才能回来,有时还没有来得及吃饭休息,又被召入朝内议政。清太宗敬重范文程,每次议奏朝政,一定说:“范章京知道不知道?”如果没有妥善的方案意见,他就说:“为什么不与范章京商量决定?”众官回答说:“范章京也这样认为。”清太宗就安排布置照此办理。范文程曾经因病休假,朝中事务堆积,诏命等待范章京病愈后裁决处理。安抚宣谕各国的文书敕令,都由范文程拟定起草。起初,清太宗还鉴察披览,到后来就不再详审细阅,说:“你所办应当是没有错误的。”范文程迎来父亲范楠侍奉赡养。曾经入朝侍陪清太宗用膳,其中有珍味美肴,范文程心想这是父亲所未曾品尝过的,迟疑多次没有下筷食用。清太宗察觉他的心思,即命将此肴馔撤下赏赐范楠,范文程一再叩拜谢恩。

清世祖即位后,诏命范文程家族隶属镶黄旗。睿亲王多尔衮统率清军讨伐明朝,范文程上书说:“中原百姓遭历分离和丧乱之苦,饱受战乱的毒害,思考选择新的君主,以期望能够安居乐业。我清军从前放弃遵化,屠戮永平,两次深入明境折回。中原百姓一定认为我大清没有远大志向,仅仅是图求得到金帛子女,于是对我大清心存疑虑,怀有二心。清军现在出征,应当申严纪律,秋毫不犯,明白告谕百姓我大清攻夺中原的意图:为官的仍照原职录用,为民的恢复家业生产,任用贤能之才,救济无家可归的贫苦人。这样做黄河以北的地区,可以发布公文,不战而得。”等到李自成攻占明都北京的消息传到时,范文程正在盖州汤泉养病,驿使召他回朝商议对策,范文程说:“李自成涂炭中原生灵,杀害明朝帝后,这是必定要讨伐的贼寇。李自成虽然拥众百万,横行无忌,但他失败的原因有三:逼死明帝,震怒苍天;酷刑侮辱缙绅,拷打抢劫财物,使士人愤怒;抢掠百姓钱财,奸淫民妇,焚烧百姓房舍,使百姓不满。具备失败的这三个因素,所作所为骄横颟顸,一战可以击败它。我大清国君民上下同心,兵甲精良,训练有素,以讨伐罪人兴师,抚恤明朝士夫,拯救中原百姓。为正义而战,还有什么功业不能成就?”又说:“爱惜生灵是上天的美德,从古至今没有靠嗜杀而得到天下的。我大清国只想称帝山海关以东就罢了,如果想要统一中原,非得安定百姓不可。”第二天,范文程火速赶到军中草拟檄文,告谕明朝官吏百姓说:“正义的军队要替你们雪耻君父之仇,不是要杀害你们百姓,现在所要诛杀的只有闯贼。官吏前来归附,官复原职录用;百姓前来归顺,恢复家业生产。军队所到有纪律约束,一定不祸害你们。”檄文上都署有范文程的官衔、姓氏。

清代武士复原图清军攻占明都北京后,百业待举,各项法令制度都是草创,清世祖采纳范文程的奏议,为明朝庄烈愍皇帝朱由检发丧举哀,安抚鳏寡孤独,举荐录用旧官,访寻天下名士,鉴别考核文献,更定律令制度,广开议政言路,招集各部胥吏,征求册籍档案。明未赋税数额屡次加增,册籍均毁于寇乱,只有万历年间的册籍存世,有人想让各省新编册籍征税,范文程说:“以现存万历年间册籍为准制定赋税数额,还担心扰累百姓,难道可以更制新册吗?”于是依照万历年间册籍议定征收赋税数额。奖赏论功,范文程并遇恩诏,进升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加拖沙衮哈番,赐封号“巴克什”。又晋升二等精奇尼哈番。

顺治二年,清军平定江南后,范文程上疏说:“治理天下在于取得民心,士为百姓的佼佼者。得到士心,就能取得民心。请求恢复乡试、会试,广开士人登科及第的出路。”清世祖采纳了他的意见。顺治五年正月,确定内翰林国史院、内翰林秘书院、内翰林弘文院作为文臣的班首,清世祖诏命范文程、刚林和祁充格使用珠顶、玉带。顺治七年(1650年),睿亲王多尔衮去世。顺治八年(1651年),大学士刚林、祁充格以依附睿亲王多尔衮、妄加改动《太祖实录》的罪名被处死刑。范文程与他们同时担任官职,应当有罪受罚,清世祖念范文程没有依附睿亲王多尔衮,诏命将他仅革职赎罪。本年他就官复原职。顺治九年,范文程荷蒙恩诏,又晋升世职一等精奇尼哈番,授任议政大臣,监督纂修《太宗实录》。

当时各省的钱粮多半不能如数完纳,一年亏缺达四百余万,以致国家赋税亏欠饷银不足。范文程奏疏说:“湖广、江西、河南、山东、陕西五省长期遭受战乱,民人稀少,请求在这几省兴办屯田,设置屯道二员、同知四员,让总督巡抚拣选属员中正直有为的干练之才充任这些职位,将选拔屯田官吏是否得当作为衡量考察总督巡抚功过的标准。督屯官吏的俸禄米石,第一年由兴办屯田所获支付。自此之后,官吏的俸禄米石均出自屯田所得,官员有增加但没有俸禄费用支出。”屯田所需的耕牛,或谷种,或农器,听从兴办屯田道员调拔州县仓库储备发放。屯田开始时派兵驻守,荒芜田地多而且引水灌溉渠道便利的地方,由近及远以次兴办屯田。无主的田地,或有主而抛弃不耕的地亩,都要设为官屯。百姓有愿意耕种而财力不足的,官府资助耕牛或者谷种,屯田收获的三分之一归耕田者,三年以后此地可作为民业。编制户籍,保甲联防,既有助于地方守卫了望,又能防止杜绝不法之徒活动。如果屯田民人没有财产,官府可以支付他们工钱。这样百姓就将免遭饥饿之苦,流亡漂泊的民人应当得以聚集。第一年屯田所收获的粮草,听凭管屯之吏储备存留,出陈易新,作为第二年屯田的本钱;如果有多余粮草,就供给屯所附近的驻军,不能限额索取盈余的部分。三年以后所收获的粮草渐渐增多时,雇佣车船运输用为粮饷。不要烦扰屯田官吏,不要役使屯田民人,不要使用屯田耕牛。屯田所在州县的官员要接受兴屯道员的发令调遣,屯田官员胜任本职守,三年内晋升二级,享受边疆俸禄待遇;不称职的,责令巡按纠察劾办;如有徇私包庇的,就以同罪惩治;这就是所说的赏要讲信用,罚要坚决执行。”清世祖很赞赏他的议奏。

顺治十年(1653年),范文程再次与同僚奏疏:“请求敕令部院三品以上的大臣,各自举荐所知的人才,不论满、汉族新旧勋贵,不拘品级高下,不避新疏恩怨,凭着才干推举,分别专折具奏,列举他的事迹,以备圣上随时召见任用。考察他的评论主张,核查他的办事能力,同时看荐举他的是什么人,而此人是否胜任,使圣上早早深悉明鉴在心,以备候缺简用。称职的,酌量职位高低,功绩大小,连同举荐的人,一并给予奖赏;不称职的,判定罪过的轻重,连同推荐的人,一并给予惩罚。”清世祖特别批准他们的请求。

清世祖勤理国家政务,屡屡驾幸内院,召见诸位大臣从容咨商国事。范文程常常以文臣首辅秉乘圣旨,陈奏答对颇合清世祖的心意。曾经有一次正值端午节,各位值班当差的大臣散班早些,清世祖说:“凭借依靠天赐福佑,众人希图安乐,是人之常情。不过想要安逸必须先从长远大处着想,只有使国家大治安定,才能永远享受安乐。不是这样的话,安乐也是暂时的。”又说:“人怎能没有过失,但能改过就是好的。成汤的盛德,在于不以改过为耻辱,像明武宗嬉戏游乐无度,将罪过推卸给臣吏,这难道是修身养性治人之道吗?”范文程于是奏称:“明君良臣,一定要努力放弃邪念,才能荷蒙天赐福佑,有益于国家政务。”清世祖说:“很好。从今以后,我有过错就改正,爱卿等也应当黾勉勤奋,不忘记竭诚忠告就行了!”清世祖曾经诏命派遣官员赴各省审理案狱,范文程说:“在此之前要派遣满、汉大臣巡视地方,因为担心扰累百姓,所以取消不行。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遭受水旱灾害,百姓劳累不得休息,应当停止派使前往。如今禁止从重惩治囚犯,诏令各省巡抚详细核查案囚,有可以从轻治罪发落和案情尚有可疑之处的,奏闻圣上裁定处理。”清世祖同意他的意见。范文程评论政务,务求简明扼要,秉持大体,多半都像上述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