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上下五千年
7493400000217

第217章 元朝(14)

燕铁木儿钦察贵族势力的强大,引起了蒙古贵族的不满。知院阔彻伯、脱脱木儿等人密谋发动政变,除去燕铁木儿。结果,被人告发,燕铁木儿立即调集钦察亲军将阔彻伯等人逮捕,下狱,处死,抄家。这一事件之后,文宗对燕铁木儿的恩宠更为隆重优厚。至顺元年(1330年)十月,文宗将可以获得特许豁免权的“答剌罕”称号授予燕铁木儿的弟弟撒敦和儿子唐其势。至顺二年(1331年)正月,太子去世。但文宗仍让燕铁木儿掌管东宫事务,虚位以待新的太子。四月,文宗下令在红桥以北为燕铁木儿建立生祠,立碑。五月,文宗亲自到红桥视察生祠。八月,文宗下诏税务部门免收燕铁木儿经营产业的商业税。年底,文宗竟将燕铁木儿的儿子塔剌海收养为自己的儿子。到至顺三年(1332年)二月,文宗将根本不懂文章之事的一介武夫燕铁木儿任命为奎章阁大学士,掌管奎章阁学士院的事务。

燕铁木儿权势熏天,文宗优礼有加,助长了他的荒淫无耻。例如燕铁木儿将泰定帝的皇后娶为夫人。前后所娶的妇女之中,仅宗室女子就有四十人之多。后房的侍妾多的连他自己都不能完全认识,以至于身体越来越弱。

至顺三年(1332年)八月,文宗去世,遗命传位给明宗之子。燕铁木儿为巩固自己的权位,主张立文宗之子燕帖古思。文宗皇后不听,诏命立在京的明宗次子懿质班。十月初四,年仅七岁的懿质班即位,是为宁宗,仍以燕铁木儿执掌朝政。十一月二十六日,宁宗去世。燕铁木儿再次请求立燕帖古思,太后仍不同意,下令立明宗长子妥欢帖睦尔。这时,妥欢帖睦尔远在广西静江。朝中大政均由燕铁木儿裁决,以太后之命下达。

元统元年(1333年)春,妥欢帖睦尔到达良乡。燕铁木儿亲自迎接,两人并马而行。燕铁木儿在马上扬鞭指指画画,大讲国家如何多难,自己怎样决定派使节去迎接他来京。不料妥欢帖睦尔没有说一句感激的话。燕铁木儿摸不清底细,生怕妥欢帖睦尔即位追究明宗暴卒的原因。所以,故意拖延即位的日子。直到燕铁木儿因荒淫过度,溺血而死之后,妥欢帖睦尔才在六月初八即位,是为顺帝。

伯颜专权

伯颜是拥立武宗后裔的又一个大功臣。在文宗朝,官到知枢密院事,加太傅,封浚宁王,是唯一可以和燕铁木儿一样身兼数职的蒙古族大臣。他的出身使他成为不满意钦察贵族专权的蒙古贵族代表。

元统元年(1333年)六月,元顺帝妥欢帖睦尔即位。这时,燕铁木儿虽死,但其家族的势力仍十分强大。顺帝便表面上继续尊重燕铁木儿家族,暗中逐渐扶植伯颜势力与之抗衡。同月,顺帝任命伯颜为太师、中书右丞相、上柱国、监修国史,兼奎章阁大学士,领学士院、太史院、四回、汉人司天监事。以燕铁木儿之弟撒敦为太傅、中书左丞相,位在伯颜之下。撒敦原来资历、地位就不如伯颜,这时也无话可说。接着,顺帝将撒敦封为荣王,唐其势承袭其父的太平王,伯颜则加封为秦王。并又一次下诏重申由伯颜、撒敦共同统领百官,总理国政。但就在这年年底,顺帝让伯颜统领彰德威武卫,控制了部分禁卫军。

元统二年(1334年)四月,顺帝命唐其势为御史大夫,兼总管高丽女真汉军万户府达鲁花赤。五月,又以唐其势取代撒敦为中书左丞相,但撒敦仍参与中书省决策。六月,由于唐其势的坚持,仍以撒敦为左丞相。同月,还追封燕铁木儿为德王。到这时,顺帝还是在伯颜等蒙古贵族与撒敦、唐其势等钦察贵族之间搞平衡,但蒙古贵族的势力有了明显的增长。

至元元年(1335年)三月,撒敦去世。同月,顺帝立燕铁木儿之女伯牙吾氏为皇后。接着,又任命唐其势为中书左丞相,以安抚钦察贵族,但是,唐其势不甘心居于伯颜之下,与其叔句容郡王答里、其弟答剌海、诸王晃火帖木儿等密谋政变。不久,唐其势在东郊埋伏军队,亲自率领卫士突袭皇宫。由于伯颜事先得到告密,做好了准备,一举擒获并处死唐其势等人。将皇后伯牙吾氏迁出宫中,幽禁于别处,后来又将她毒死。对唐其势及其主要党羽也统统处以死刑,抄没家产,彻底摧垮了钦察贵族在朝中的势力。

随着燕铁木儿家族的覆灭,伯颜及其家族的势力迅速上升。平定唐其势政变的第二天,伯颜的弟弟马札尔台就担任了御史大夫,同时仍兼管高丽女真汉军和阿速卫亲军。不久,又任命马札尔台为知枢密院事,掌握了兵权。平乱的第二个月,就是七月底,顺帝下令废除中书左丞相一职,以伯颜一人担任中书右丞相,独揽朝廷大权。同时,赐给伯颜世袭答剌罕的称号。至此,伯颜家族完全取代了燕铁木儿家族的地位。

伯颜有相当狭隘且强烈的唯蒙古贵族独尊的意识,尤其对人口众多的汉人、南人充满鄙视和猜忌。在他专权的当年年底,就下令停止科举考试。中书参政许有壬力争,认为停止科举会使天下人对朝廷大失所望。伯颜强辞夺理说:“科举出身的官吏大多贪赃枉法。”许有壬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之前,就有那么多贪官污吏,怎么能说贪官全是科举出身的呢?”伯颜又说科举选拔官吏妨碍了非科举出身官吏的晋升。许有壬指出以今年九月为例,在通事、知印一级的3300名官员中,科举出身的仅有三十余人,怎么能说科举妨碍了铨选呢?伯颜无言以对,但还是废除了科举。伯颜对儒学学校也十分反感,废科举的同时,下令将各处原供应儒学学校的庄田田租改为禁卫军的军费。

至元三年(1337年),河南棒胡、广东朱光卿起义。伯颜以此为借口,在四月下令禁止汉人、南人、高丽人携带并拥有兵器,也不准拥有马匹。还规定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六部、宣慰司、廉访司及各路、府的幕僚长官之职均用蒙古、色目人,不准汉人、南人学习蒙古、色目文字。后来又多次下令禁止汉人、南人、高丽人持有兵器。

至元四年(1338年),伯颜及其家族的权势更为显赫。这年四月,伯颜的侄子脱脱出任御史大夫。接着,顺帝下诏在涿州、汴梁为伯颜建立生祠,并在南口为伯颜立碑纪功。顺帝还为伯颜特设大丞相一职,同时加封伯颜为“元德上辅功臣”。

伯颜专权,擅杀诸王、大臣,声威煊赫,以致于天下只知有伯颜,而不知有皇帝。与顺帝的矛盾日益尖锐。他派侄子脱脱出入内廷,窥测并监视顺帝起居言行。不料脱脱深恐一旦败亡,遭到燕铁木儿家族的下场,暗中向顺帝自陈忘家徇国之意,取得顺帝信任。至元六年(1340年)年初,伯颜亲自率领兵卫,邀请顺帝出猎柳林。脱脱要顺帝推辞不去,派太子燕帖古思代自己出猎。二月十五日,脱脱用自己统率的宿卫军控制了京师所有城门,当夜,奉顺帝驾临玉德殿,召近臣任家奴、沙剌班及省院大臣先后入见。同时,派人连夜赴柳林召还太子。第二天,下诏历数伯颜之罪,将其贬为河南行省左丞相。同诏表示只处罚伯颜一人,决不牵连他人。伯颜统率的各卫亲军闻讯后,纷纷回到本卫,不再听从伯颜指挥。伯颜只好南下就职。三月,顺帝又将伯颜迁往南恩州阳春县安置。不久,伯颜死于途中。

龙凤政权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黄河在河南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南)白茅决口,日徙而北,失其故道。时中书省丞相脱脱因变更钞法失败,物价飞涨,想借治河来挽回声誉,因而极力赞成治河,对元顺帝说:皇帝方忧下民,为大臣者正当分忧。且事有难为,如病有难治,自古河患即难治之疾,今我必欲去之。于是他派工部尚书成遵前去勘察,成遵回报:工不可兴,浩大难成。且现在南阳、安丰一带盗贼成群,万一与挑河民夫相聚而起,便成大乱之契机,非等闲小事也。其他许多官员也纷纷反对。脱脱固执己见,贬成遵为长芦盐运使,擢升贾鲁为工部尚书兼河防使,总理治河。遂于这年四月,调发汴梁、大名等十三路民工15万前去服役。为了防备河工、挑夫的动乱,特地调派了庐州诸地2万军队去监视。计划挖掘从黄陵岗南达白茅西至杨青村的河道,使黄河东流复入故道。

正在江、淮一带利用白莲教筹划起义的韩山童等人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因为以往元政府怕人民聚众闹事,三令五申严禁集会,现在元朝政府主动把一二十万人民集结在挑河工地上,这正是宣传发动起义的大好时机。当时,在黄河南北一直传说着“石人一只眼,挑出黄河天下反”的民谣。于是韩山童等人就因势利导,凿了个独眼石人,并把那首民谣稍加改动,刻在石人的背上:“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预先埋到黄陵岗要挖的河道里。此时,元朝政治黑暗,治河官吏贪残无度,不管河工死活,任意克扣工钱和饭食,致使河夫多怨。正在这时,河工们在黄陵岗上挖出了一只眼的石人,看到在它背上刻着的两句话和社会上流传着的民谣十分相符,群情激奋,十分惊讶,纷纷计谋造反。

韩山童见时机成熟,便和颍州(安徽阜阳)人刘福通(公元?—1352年)及杜遵道、罗文素等聚集了3000人在颍州颍上县白鹿庄密谋起义。为了广泛动员群众参加,他们宣称:韩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孙,当主中国。并说刘福通是宋朝大将刘光世的后代,辅佐旧主恢复大业。大家共同推戴韩山童为明王,杀白马黑牛祭告天地,密谋起兵,以红巾为号。不慎,走露了消息,韩山童被元政府捕杀,其妻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公元?—1366年)逃跑到武安山中。刘福通逃到颍州,和杜遵道等重新组织力量,举行起义。并出敌不意,于这年五月迅速攻占了颍州及元朝屯粮地点朱皋(河南固始),获得了大批粮食,散发给贫苦人民,壮大了起义队伍。义军头裹红巾,以红巾为标记,所以称为“红巾军”,简称“红军”,又因他们烧香礼拜弥勒佛,所以也称“香军”。当时有人写诗嘲讽元朝政府:“丞相造假钞,舍人做强盗,贾鲁要开河,搅得天下闹。”生动地刻画了元朝统治的腐朽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怨恨情绪,揭示了红巾大起义爆发的根源。

红巾军起义爆发后,元朝立即派枢密院同知赫厮秃赤领阿速军6000会合汉军去镇压。阿速军由色目人组成,素号精悍,善骑射。赫厮与河南行省左丞一起进兵,但这两个带兵将领整日以酒色为务,军士也只知剽掠,根本不做战斗准备。当赫厮看见红巾军阵容严整时扬起马鞭连呼“阿卜(走)!阿卜!”所部不战皆走。元政府另派巩卜班平章为将,领侍卫汉军会同爱马鞑靼军数万人,进抵汝宁(今河南汝南),屯军沙河岸边。巩卜班和赫厮一样日夜沉溺酒色,醉卧不醒。起义军夜袭其营,元军顿时乱作一团,主将也不知所终。事后清扫战场时,才找到巩卜班的尸体。元政府两遭惨败后,又命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儿为总兵,率精兵30余万,车载军需物资数千辆。但此人外表气势汹汹,实质相当怯懦,当接近红巾军时,就停驻汝宁沙河岸,两月不敢出战。某夜,军中夜惊,自相扰乱,也先以为红巾军袭入营寨,尽弃军资粮械,只带散兵万人,一直逃到开封城下。刘福通乘势攻占了亳州(安徽亳县)罗山、真阳(河南正阳),九月,又占汝宁,克息州、光州(河南潢川)等地,义军发展到数十万之众。至正十五年二月,刘福通在砀山夹河找到了韩林儿,迎来亳州,立为皇帝,号小明王,国号大宋,建元龙凤。以林儿母杨氏为皇太后,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刘福通、罗文素为平章政事,刘福通的弟弟刘六知枢密院事,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

龙凤政权建立后,分散在中原各地的红巾军大都接受其领导,势力大增。刘福通决定向元朝统治的心脏地区进军。至正十五年六月,刘福通率军大败河南行省平章答失八都鲁的部队。第二年九月,义军攻占了军事重镇潼关,杀死元参知政事述律杰。至正十七年六月,刘福通自率大军进攻汴梁(河南开封),并分军三路北伐:中路由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沙刘二以及张士诚等率领攻向晋、冀;西路由白不信、大刀敖和李喜喜率领攻向关中;东路由毛贵向北进攻,直指大都。他们在军旗上写着:“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表达了广大农民起义军气吞山河、誓必推翻元朝黑暗统治的决心。至正十八年五月,刘福通攻下汴梁,迎来韩林儿,以此为都。当时,义军在汴梁造宫阙,易正朔。巴蜀、荆楚、江淮、齐鲁、辽海,西至甘肃,所在兵起,势相联结,形成了北方红巾军的全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