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上下五千年
7493400000168

第168章 五代十国和两宋(6)

李筠被平定后,李重进觉得作为周室亲戚的他,不会有好结果,这才下决心起兵反宋。于是李重进拘留陈思诲,修城练兵,派遣使者以求得南唐的援助,南唐主不敢接纳他的使者,李重进又派遣使者去邀建雄节度使杨庭璋共同起兵,杨庭璋非但不答应,反而将他的使者扣下,并为宋献策攻取李重进。扬州都监右屯卫将军安友规,不愿随李重进反叛,城而逃归宋。李重进因此怀疑诸将皆不附他,关押军校数十人。军校高呼说:“我们都为周室屯戌,您奉周室,为什么不让我们效命?”李重进不信,而是先把这些人除掉了。

十月,宋太祖想对李重进进行讨伐,询问枢密副使赵普有何意见。赵普分析说:“李重进士卒离心,外绝救援,内乏资粮,急攻亦取,缓攻亦取。兵法尚速,不如速取之。”宋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率师亲征。十一月,攻下扬州,李重进自焚,与他同谋者数百人被杀。李重进兄深州刺史李重兴听说李重进起兵已自杀,其弟解州刺史李重赞及子李延福,都被杀害。

平定荆湖

唐末及五代各朝,虽对荆湖地区的官吏时有加封,但始终不能行使有效统治。唐末襄州赵匡凝破雷彦恭于荆南,让他的弟弟赵匡明做留后。梁破襄州,赵匡凝奔吴,赵匡明奔蜀,开平元年(907年),以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荆南后来管辖十个州,高季兴始到,只有江陵一城,但经高季兴祖孙三代经营,基本统一荆南,形成了割据一方之局面。建隆元年(960年),高保融死,其弟高保勖立。

建隆三年(962年),武清军节度使兼中书令周行逢病重,托孤于将领,特别交待说:“与我同起者十人都已被诛杀,唯独衡州刺史张文表还在,此人有野心,因未得到军权而常怏怏不乐。我死后张文表必叛,不得已时,可归顺朝廷。”不出所料,周行逢死后,子周保权立,张文表大怒说:“我与周行逢同起微贱,共立功名,今日安能北面事儿乎!”张文表佯称去武陵奔丧,过潭州,潭州行军司马廖简设防备,军吏报告张文表军至城下,廖简对宾客说:“张文表一到便会成为我们的俘虏,何必担心!”继续饮宴,张文表的军队到达官府后,廖简却醉得无法操戈,坐在地上大骂。廖简及宾客都被杀害,潭州被张文表占领。周保权一方面派遣杨师征讨,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去向宋和荆南求援。

起初,宋太祖派遣卢怀忠出使荆南,了解江陵的地形、人情。卢怀忠返回报告说:“高继冲兵甲虽然整齐,但只有三万;粮食虽然丰收,但百姓困于暴敛。江陵南通长沙,东距建康,西迫巴蜀,北奉朝廷。观其形势,日不暇给,很容易将它攻下。”宋太祖以为:“江陵四分五裂之国,今借道出师,可因而灭之。”于是派遣慕容延钊、李处耘等率领兵马,声言救周保权,实际上是去先取荆南。

乾德元年(963年)正月,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军到襄州,派丁德裕去通知高继冲要求借道,并命令他准备军需。当时高继冲还年幼,政事均委托孙光宪掌管,军事则委托梁延嗣掌管。荆南摄于宋军威力,答应了宋的要求,但提出宋军不要靠近江陵,在百里之外驻扎,并且还可以提供供给。李处耘接着又派丁德裕出使荆南,孙光宪、梁延嗣便请高继冲答应宋军到江陵的要求。兵马副使李景威对高继冲说:“今王师借道以取湖湘,然而看其形势,恐怕是要夺取我们的地方。”他请求率三千兵伏于荆门道险处,夜破宋军主帅,然后率军取张文表,向宋赎罪,认为这样,荆南既有大胜,宋又无可奈何,不然必有摇尾求食之祸。高继冲以为年年给宋进贡,必无此事。孙光宪认为宋军伐张文表,就象泰山压卵,湖湘既平,岂有放过荆南之理。他主张归顺朝廷,永享富贵。高继冲接受了他的意见。李景威见自己的建议没有被采用,沉痛地说:“大事去矣,生有何用?”于是自杀身亡。

玉车饰随后,高继冲即派遣梁延嗣与高保寅用牛酒到荆门犒劳宋军。李处耘待以之礼,并命令他们次日返还。梁延嗣立即遣使报告高继冲,以为宋军不会取荆南。荆门距江陵还有百余里。当夜,慕容延钊召梁延嗣同饮,同时则命令李处耘率轻骑数千急驰江陵。高继冲正等梁延嗣、高保寅还,以便问明详情,忽闻宋军已到,惶恐不安,只得匆匆到江陵北十五里迎接李处耘。李处耘待之以礼,令其在原地等慕容延钊,自己率军先入江陵。待慕容延钊与高继冲到江陵,宋军已占据险要地段和大街小巷。高继冲已经明白,但为时已晚,只好交出牌印,并命令王昭济等奉降表于宋军。荆南3州、17县、142300户归于宋朝。

宋军既平荆南,日夜发兵趋朗州。是时,杨师已俘斩张文表,夺回潭州。周保权对宋军举动感到疑虑,急召臣僚研究对策,臣僚意见不一。以观察判官李观象为首力主归顺,他提出:请宋出师本来就为的是诛张文表,今张文表已诛,而王师不还,必将尽取湖湘之地。湖湘所能依托的北有荆渚,以为唇齿,今高氏束手听命,朗州势难独全,不如归顺,换取富贵。指挥使张从富则主张拒守,积极备战。不多时,慕容延钊派丁德裕至朗州,张从富不接纳。丁德裕不敢与张从富战,退回报命。宋太祖又派去使者责备周保权说:“王师应你们请求,解救你们的危难,今天妖贼既灭,你们为什么忘恩负义,反拒王师?这是自取灭亡。”周保权不顾宋太祖的威胁,采纳主战派观点,拒绝归顺。

于是,慕容延钊派遣武怀节攻岳州,破周保权军于三江口,获战船700余艘,斩首四千余级,占领岳州。三月,李处耘军与张从富军在澧州南面相遇,宋军一直追到敖山寨,大败张从富军,俘获大批人马,并挑选肥胖者数十人,令士兵分而食之,少壮者都割了鼻子,遣回朗州,慕容延钊随其后。黥者入城,言被俘者为宋军所食。湖湘兵大为惊惧,放火烧城,驱百姓奔山谷。宋军占领朗州,俘张从富于西山,枭首示众。汪端与周保权藏在江南岸僧舍之中。李处耘派田守奇追捕,汪端逃走,周保权被俘。湖南平,得州14、监1、县66、户97388。

湖南辰州,唐时分为锦、溪、巫、叙四郡,唐末为少数民族首领割据。宋平定湖南,选定了瑶族人秦再雄为刺史,命他招抚诸郡。秦再雄深感宋恩,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宣传宋招抚之意,所到之处都归顺。

宋初名将高怀德

高怀德字藏用,真定常山(今河北正定)人。后周天平节度使齐王高行周的儿子。高怀德天性忠厚,处事倜傥,精通武艺,勇力过人。高行周在镇守延、潞二镇及留守洛都、节制宋州、亳州时,都任用他为低级武官。后晋开运初年,辽人侵犯边境,任命高行周为北面前军都部署。高怀德这年刚刚20岁,对高行周说愿意跟从他北伐,高行周认为他此举非常勇敢,便准许他一起北上。进至戚城与辽军相遇,被敌人重重包围起来,援兵迟迟未来,情势十分危急。高怀德左右开弓,纵横冲杀,敌众望风而逃,挟持着高行周杀出重围。因为这次战功,他被任命为罗州刺史,赏赐珍裘、宝带、名马以表示与众不同的恩宠。等到高行周移任镇守郓州时,高怀德改任集州刺史,仍然担任牙校。其后又迁任信州刺史,跟随高行周再次镇守宋州。

后晋末年,契丹南下进犯,高行周被任命为邢赵路部署担负防御任务,留下高怀德守卫睢阳。这时适逢杜重威投降了契丹,京东几个州郡的盗贼猖獗横行,高怀德坚壁清野,敌人无隙可乘。高行周率领部队返回原驻地,敌人于是瓦解散去。后汉初年,高行周移任镇守魏博,等到再次担任天平节度使时,任命高怀德为忠州刺史并兼任原来的职务。周太祖郭威征讨慕容彦超,回军路过汶上,赏赐高行周非常丰厚,同时赐给高怀德衣带、彩缯、鞍勒马。高行周逝世后,高怀德被任命为东西班都指挥使,兼领吉州刺史,又改任铁骑都指挥使。太原的刘崇入侵,周世宗发兵征讨,命高怀德担任先锋都虞侯。在高平获得大捷,因功升任铁骑右厢都指挥使,兼任果州团练使。

跟随周世宗征讨淮南,主持庐州行府,担任招安使。激战于庐州城下,斩首700余级。随后升任龙捷左厢都指挥使、领岳州防御使,赐给他七匹骏马。南唐将领刘仁赡占据寿春,舒元占据紫金山,修筑连珠寨互为支援,抗拒后周军队。世宗命令高怀德率领帐下亲兵数十骑深入敌军营垒侦察。高怀德夜里渡过淮河,黎明时刻,贼军方发觉来战。高怀德以少击多,生擒敌人一个裨将带了回来,详细察明了敌营的强弱虚实,报告了世宗。世宗极为高兴,赏赐给他一套衣服、金带、器币、银鞍勒马。世宗有一天沿淮河岸边策马徐行,观察贼营形势,看见一个将领追杀贼众,夺下敌人的长矛才拍马赶回。世宗命令左右前去询问,正是高怀德。世宗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亲自召见慰劳他,授予他符节与斧钺。

周世宗北伐,命令高怀德与韩通率领部队先行进抵沧州,首战攻克关南。又命令他担任陈思让的副手为雄州兵马都部署,攻克瓦桥关,迫使姚内斌出降才回师。恭帝继承皇位,提升高怀德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兼任江宁军节度使,又担任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授予他为殿前副都点检,移任镇守滑州,担任关南副都部署,娶了宣祖的女儿燕国长公主,加驸马都尉的封号。李筠在上党反叛,皇帝将要亲自出战,首先命令高怀德率所部兵马与石守信进攻,在泽州南击败了李筠。战事平定后,因为战功升任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跟随太祖平定了杨州。建隆二年,改任归德军节度使。开宝六年秋天,加同平章事。冬天,长公主去世,他被免除了驸马都尉的封号。

宋太宗即位,加授高怀德为侍中,又加封为检校太师。太平兴国三年春,高怀德生病,太宗诏令太医王元佑、道士马志去他的府第治疗。四年,随同太宗平定了太原,改镇曹州,晋封为冀国公。七年,改任武胜军节度使。这年七月,去世,终年57岁。朝廷追赠他为中书令,追封为渤海郡王,谥号为武穆。

高怀德是将门之子,喜欢研习军旅之事,不爱读书。性格简明直率,不拘小节。擅长音律之学,自己独创新声,制曲极其精妙。喜好打猎,曾经三五天露宿于野外,猎获的狐狸、兔子达数百只。有时对客人不辞而别,从旁门出去率数十骑到郊外追逐飞禽走兽。

后蜀之灭

唐末以来,川蜀一带先后为王、孟二氏割据。天复三年(903年),唐被迫封王建为蜀王。天四年(907年),唐哀帝禅位给梁太祖,梁太祖派使者告王建归顺,王建拒绝受命,反而登基称帝,史称前蜀。同光三年(925年),后唐伐蜀,蜀帝王衍受降。长兴四年(933年),后唐封孟知祥为蜀王,第二年,孟知祥即帝位,国号蜀,史称后蜀。

宋平定荆、湖后,便准备征伐后蜀,先是拜张晖为凤州团练使,了解蜀的情况。张晖到任后,深入了解了蜀地山川险阻和国库虚实情况。宋太祖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攻蜀的周密计划,绘制出进军路线的详图。

乾德二年(964年),宋截获了蜀国企图联合北汉以攻宋的腊书,宋太祖大笑说:“吾西讨有名矣。”开初,蜀山南节度使判官张延伟,鼓动知枢密院事王昭远联合北汉攻宋,夺取关右之地,以树立威信。王昭远采纳了他的建议,劝蜀王派遣枢密院大程官孙遇、兴州军校赵彦韬等,带上腊书去北汉商讨联合攻宋,腊书被宋获得。十一月,宋太祖命王全斌为西川行营凤州路都部署,刘光义、崔彦进为副,王仁赡为都监,刘光义为归州路副都部署,曹彬为都监,率领步骑六万,两路伐蜀。

蜀主孟昶知道宋已起兵的消息后,便命王昭远为北面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为招讨使,李进为副招讨使,率师迎战。王昭远善读兵书,以熟悉方略而自负,但并无实战经验。行军前,宰相李昊为他饯行,王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军事,自比诸葛亮,攘臂大声道:“吾此行何止克敌,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小儿,取中原易如反掌!”

十二月,王全斌打败蜀兵7000,攻占兴州,获军粮四十多万石。蜀韩保正退守西县,史延德追击,生擒韩保正及其副将李进,获粮三十余万斛。崔彦进率军过三泉,到嘉州,蜀兵烧毁栈道,退守葭萌。王全斌修复栈道,进兵罗川,蜀兵依江与宋对抗。王全斌遣张万友率军夺桥过江,三道并进,蜀倾其全部精兵拒战,又大败,义州刺史王审超、临军赵崇渥、三泉监军刘延祚被俘。都统王昭远、都监赵崇韬亲自率兵来战,三战皆败,宋军追至利州,王昭远烧毁渡口浮桥,退守剑门,依天险拒守。王全斌等入利州,获军粮八十万斛。由刘光义、曹彬率领的另一路,入峡路,连破蜀兵,获战舰二百余艘,斩获水军六千余人,攻占夔州。蜀夔州守将高彦俦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