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上下五千年
7493400000162

第162章 隋唐(50)

唐代道教的主要派别是上清派。该派师徒传授分明,影响深远。唐初王远知师事臧矜法师,传其道法,深受太宗敬重。潘师正师事王远知,受道门隐诀及符,师正居嵩山,为高宗与武后所重。司马承祯师事潘师正,传其符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居天中山。司马承祯兼擅篆隶书法,玄宗令其依蔡邕三体石经写《道德经》,置石柱于景龙观。他撰有《坐忘论》、《天隐子》等。坐忘就是“内不觉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与道冥一,万虑皆遗”。《天隐子》汲取禅法,主张渐进修仙,排斥顿悟。茅山道士李含光传其道业,纂修上清经法。玄宗曾受上请经诰大同殿。含光著有《仙学传记》、《老庄周易学记》等。又有吴筠者,本儒生,后入嵩山,以潘师正为道士,传上清法。开元时玄宗召至京师,令待诏翰林。所著《玄纲论》,颇涉哲理;又撰《神仙可学论》,《形神可固论》,宣扬仙道、服气、养形、守神,史称吴筠词理宏通,文彩焕发。他对道教思想的传布起了不小的作用。还有张果,也是唐前期的著名道士。武周时隐居中条山,曾有著《隐符经玄解》。献所撰《气诀》、《神仙得道灵经》、《丹砂经》于玄宗。据说他有长寿秘术,玄宗想把玉真公主嫁给他,被他大笑谢绝了。另外还有正一派,所传经戒法篆也不少。如玄宗时太清观道士张万福和唐末道士杜光庭等都有编撰。唐代道教学者也很多。如前述孙思邈,尝注《老子》、《庄子》,所撰《千金方》,在医学上贡献非常大。太宗时,道士成玄英为《老子王弼注》和《庄子郭象注》作疏。武周时道士王玄览撰《玄珠录》,融合老庄与化教,自成一说。

道教与佛教本无冲突,后来出同老子化胡经,佛道开始有冲突。高宗时,发生了道士李荣与沙门入宫辩论的事件。但唐代皇帝虽尊崇道教,却并未打击佛教,惟一的例外是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武宗受道士赵归真、邓元超、刘玄靖的怂恿,下令毁佛拆寺、僧尼还俗,史称“会昌废佛”,对佛教打击非常大。总起来说,唐代道观和道士、女冠的数目,远比佛寺和僧尼为少。朝廷虽然大力提倡,道教的主要活动范围实际上局限于上层社会。各地道教组织并不怎么普遍和活跃。道教在教义上还有缺陷,宣教人才也不足。因此,唐代道教的势力远不如佛教大。至唐末,历经丧乱,很多州道观毁废,道教趋于衰落。

唐代的传奇小说

唐传奇是在六朝小说的基础上发展、演变和进化而来的。六朝小说即“志怪”小说,内容主要是“列异”和“搜神”。中国人一直有信巫的习俗,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演愈烈,后遇小乘佛教传入中土,才开始流传,它们都张皇鬼神,称道灵异。因而自晋至隋,鬼神志怪的书很丰富。六朝也有专写人事的作品如《世说新语》等,或采拾旧闻,或记述近事,但当时的作者和读者,大都从“史”的角度来要求这种摹写人间情事的丛残小语的。当时,文人裴启作了一部《语林》,在民间和士大夫间颇为流行,但由于其中有关谢安的某些言语记载不实,谢安就极力诋毁它,遂使此书废绝。唐传奇与此不同,它从内容上摆脱了专记神仙鬼怪的束缚,从形式上则有意识地从事虚构和艺术创造。往往于小小情事中,见凄婉欲绝之情致,因而是与诗歌同类的靠想象、联想、虚构等形象思维方式写成的文学作品。

唐传奇的创制首先是由于市民阶层的兴起与壮大。围绕长安、洛阳等中心城市而遍全国的大小商业城市的崛起,使官僚地主、文人、士子、豪侠、商贾、手工业者,以及僧、道、歌妓等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人物,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这种复杂关系不仅是产生奇闻逸事的场所,也是需要大量新鲜刺激的地方。六朝志怪篇幅短小,缺乏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强烈刺激,显然满足不了整个市民阶层的需要。唐传奇便在此基础产生并发展。它还与唐时科举制度的“温卷”风气有关。唐代科举考试有“行卷”、“温卷”的风气,应试文人为了让考官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往往在考前送上自己的文章,第一次送的叫行卷,后来陆续送的叫温卷。而传奇文既可叙事,又可抒情,还可议讼,从一篇文章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史才、想象和说理能力,因而多被文人名士所采用。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说:“唐世举人,先借当时显人以姓名达主司,然后投献所业。逾数日又投,称为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当时兴起的古文运动为唐传奇的兴盛开辟了道路。传奇最初不受朝廷重视,也不受文人重视,古文运动以后才成为潮流的。韩愈自己写过《毛颖传》,沈既济受古文家萧颖士的影响,沈亚之又是韩愈的门徒,其他如元稹、陈鸿、白行简、李公佐等人,也都与古文运动或直接或间接地发生过联系。唐传奇本来是古文运动的副产品,后来却蔚为大观,从元、明、清的戏剧、小说的发展来看,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反而比古文更为重大。唐传奇开始创制时,并不被朝廷重视,文人名士亦不屑为之,“故论者每訾其卑下,贬之曰‘传奇’,以别于韩柳辈之高文。”

初唐时期(618—712年),传奇开始由志怪到传奇的过渡,还没有完全脱离“怪”的范围,但是篇幅已经很完整,描写也渐趋细致,情节也多变化和曲折。其代表人物是王度、无名氏和张。王度(585—625年)是文中子王通之弟,诗人王绩之兄,他的《古镜记》以一面古镜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把十二段故事贯串成章,为唐传奇的结构创制了新形式,成为公认的唐传奇的开山之祖。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写人、猿相交,生子如猿,情节虽未尽脱搜奇猎异之牢笼,但其着重人物活动,情节更为曲折,环境描写也极为出色,为唐传奇的兴盛提供了表现手法。张的《游仙窟》唐时已流传到日本,自叙奉使河源,途中投宿仙窟与神女交接的故事。张对于创制唐传奇的贡献是基本上脱离志怪而转向对于人间现实生活的描写。开元、天宝以后,特别是大历(766年)至大中、咸通(873年)年间,是唐传奇最兴盛的时期。安史之乱后,土地大量兼并,贫富日益悬殊,封建伦理道德日趋动摇,许多社会问题出现,给传奇提供了很好的题材。同时,教坊、妓院为异事奇情的交叉地和集中点,文人名士交相出入,他们便可能从这取之不尽的材料库中撷取丰富的营养,繁荣创作。这一时期,也是唐传奇的黄金时代,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沈既济的《枕中记》、《任氏传》,李公佐的《南柯太守记》,李朝威的《柳毅传》,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陈鸿的《长恨歌传》等许多流传千古,成为后世小说、戏剧取材源泉的作品都产生在这一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占据主要地位,而且即使是谈神说鬼,也具备丰富深刻的社会人生的内涵。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写作方法灵活多样。特别在一些爱情传奇中,以“朗才女貌”的爱情取代了“门当户对”的婚姻标准,人的价值观发生重大改变。晚唐的乾符(874年)到天佑(907年)时期,唐传奇的创制以大批专集形式出现,例如牛僧孺有《玄怪录》,李复言有《续玄怪录》,牛肃有《纪闻》,薜用弱有《集异记》,袁郊有《甘泽谣》,裴铏有《传记》,皇甫枚有《三水小牍》等,表现了晚唐文人名士对传奇这种文学形式的重视。这一时期,是战乱四起,社会极度不安时期,人人自危,个个恐怕大难临头,无意识中希望有“神出鬼没”的豪侠出现来除暴安良,拯救被压迫被欺凌者。这种无意识在晚唐传奇中有突出的表现,《红线》、《聂隐娘》、《虬髯客》、《郭元振》等都属这一类。

唐传奇的创制,对后来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这不仅表现在它为后世文学提供了现成的材料库房,而且,连“传奇”这个名称亦被后代笼统接受而将它命名为新起的文学样式,例如宋人以诸宫调为传奇,元人以杂剧为传奇,明朝人又以南方戏曲之长者为传奇,以区别于四折的北方杂剧。

唐朝的末日

黄巢起义失败以后,唐僖宗回到长安。这时候,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藩镇在镇压起义过程中,扩大势力,争夺地盘,成为大大小小的割据力量。其中最强大的是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宣武节度使朱温。朱温出身贫苦家庭,从小游手好闲,他家兄弟三个,数他最凶恶奸诈。黄巢起义后,他参加了起义军,受到黄巢的重用。到了起义军危急的关头,他带兵叛变,投靠唐朝,为唐王朝帮了大忙。唐僖宗给他高官厚禄,还赏他一个名字叫“全忠”,派他镇压起义军。

蚕丝图当黄巢从长安退到河南的时候,兵力还很强,有一次,黄巢军攻打汴州,朱温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打败了起义军,回到汴州。朱温假意殷勤招待,大摆酒宴,趁李克用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派兵把驿馆团团围住,想把李克用害死。李克用靠几个亲兵拼命救出,才突围逃走。打那时候起,李克用就跟朱温结下了冤仇。这两支割据力量一直互相攻打。朱温的势力越来越大,李克用只能保住河东地区。

唐僖宗病死后,他的弟弟唐昭宗李晔想依靠朝臣来反对宦官,一次次都失败了。到了后来,宦官把唐昭宗软禁了起来,另立新皇帝。

这件事给野心勃勃的朱温一个好机会。朱温派出亲信偷偷溜进长安,跟宰相崔胤秘密策划。崔胤有了朱全忠做后台,胆也壮了,就发兵杀了宦官头目刘季述,迎接唐昭宗复位。

唐昭宗和崔胤还想杀所有宦官,另一些宦官就投靠另一个藩镇、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把唐昭宗劫持到凤翔。

崔胤向朱温求救,朱温带兵进攻凤翔,要李茂贞交出唐昭宗。李茂贞兵力敌不过朱温,连连打败仗。朱温大军把凤翔城包围起来,最后城里的粮食断了,又碰到大雪天,兵士和百姓饿死、冻死的多得没法数。李茂贞被围在孤城里,毫无出路,只好投降。

朱温攻下凤翔,把唐昭宗抢了过来,带回长安。从此唐王朝政权就从宦官手里,转到朱温手里,唐昭宗日子更不好过。

朱温掌了大权,把宦官全部杀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离开长安的时候,朱温派人把长安的宫室、官府和民屋全部拆光,把材料运到洛阳,还逼迫长安的官吏、百姓一起搬到洛阳去。长安百姓扶着老人,拖着孩子,在兵士的驱赶下赶路。一路上,大家一面哭泣,一面痛骂祸国殃民的叛贼朱温。

唐昭宗到了洛阳,还想秘密召各地藩镇来救他。但是还没有盼到,朱温已经动手把唐昭宗杀了,另立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做傀儡,就是昭宣帝。

宦官完了,皇帝也完了,留下的还有一批唐王朝的大臣。朱温手下的谋臣对朱温说:“你要干大事,这批人最难对付,不如把他们统统赶走。”

有一个谋士李振,绰号叫做猫头鹰,因为考进士没考上,更加痛恨朝臣。他跟朱温说:“这批人平时自命清高,把自己称做‘清流’,应该把他们扔到浊流(指黄河)里去。”朱温依了他的话,在一个深夜,把三十几名朝臣集中起来杀掉,扔到黄河里。

公元907年,朱温废了唐昭宣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叛徒朱温成了梁太祖。统治了将近三百年的唐朝就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