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上下五千年
7493400000106

第106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27)

漆器周武帝杀宇文护后,亲自掌握了高军权,他一面与北齐通商和好,使对方麻痹松懈,一面却加紧练兵,积极准备,伺机灭齐。周武帝杀宇文护后三个月,齐后主诬蔑斛律光谋反,将其诛杀,尽灭其族。周武帝听到此讯大喜,为之大赦。北周建德四年,周武帝与诸将伐齐。大将韦孝宽献计三策:一为联合陈朝、稽胡等军队,数道并进,可一举而成。二为广事屯田,招募强悍之士,严加训练,与陈朝军队互相配合,使其疲于奔命。一二年后,待其内部离叛,然后乘机举攻下。三为作长期打算,签订盟约,安民和众,蓄锐养威,观衅而动。周武帝又与齐王宇文宪,内史王谊、安州总管于翼长计议,于这年七月下诏伐齐。出兵十八万,命宇文纯、司马消难、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宇文盛、侯莫陈崇、宇文招为后三军总文宪,于谨、李穆等将所向势靡,连取北齐三十余城。周武帝大军在金墉城下遭到北齐洛州刺史独孤永业的顽强抵抗,数攻未克。这时,周武帝忽然患病,又逢北齐右丞相高阿那肱率援军自晋阳赶至河阳,故周军不得不弃城撤军。

次年,北周再次大举攻齐,周武帝认为前一年未能灭齐,原因主要在于“直为拊背,未扼其喉”。这次应直攻高欢发迹之地晋州,争得此地,北齐必派重兵援救,我军可严军以待,击之必胜,然后乘破竹之势,挥军东进,定可“穷其巢穴”,灭亡高齐。十月,周武帝再次亲征,以宇文盛、宇文亮、杨坚为右三军,宇文俭、窦泰、丘崇为左三军,宇文宪、宇文纯为前军,亲率中军,开入齐境,并驻军于晋州汾曲。然后分判派遣宇文宪率精骑二万驻守雀鼠谷,宇文纯率步骑二万驻守千里径,达奚震率步骑一万守统军川,韩明率步骑五千守齐子岭,尹升率步骑五千守鼓钟镇,辛韶率步骑一万驻守汾水关。又遣王谊监诸军进攻平阳城,但是北齐海昌王尉相贵据城坚守。周武帝宇文邕赶赴平阳城下督战,城中情况紧急,北齐诸将纷纷投降,北周军队占领了平阳,生擒尉相贵及其部下八千余人。宇文宪率领的另一路军也攻克洪洞、永安二城。本计划乘胜前进,但由于北齐军焚桥守险,军不得进,只好屯守永安。

齐后主此时正带着冯淑妃与右丞相高阿那肱在天池围猎。晋州告急的信使,从清晨至中午,连来三批。高阿那肱却拦住信使,不准报告,说:“皇帝正围猎高兴,何必急着报告。”到了黄昏,又一信使赶到,报告“平阳已陷”,高阿那肱乃转报齐后主。齐后主闻讯准备立即返回晋阳,但冯淑妃此时正在兴头上,请再围猎一次,齐后主便又留下继续围猎。猎毕,齐后主才携带冯淑妃回晋阳,调兵遣将,分军向千里径、汾水关发动反攻。齐后主自率主力开上鸡栖原。驻守汾水关的宇文盛派人告急,宇文宪马上率兵来援,大破这一路齐军。齐后主率大军到达平阳城下,周武帝见齐军声势颇盛,周军疲惫,长留下一些将士镇守平阳,自率主力军西退。

齐军包围了平阳,昼夜攻城。城已残破不堪但仍不能攻克。北周守将梁士彦慨慨激昂,身先士卒,激励了士卒。守城军民士气大振,无不是以一当百。齐军再次挖地道攻城,城墙塌陷十余步,齐军将士呼喊着要冲进去,被齐后主下令阻止。齐后主派人召冯淑妃来观看,冯淑妃正在化妆,等她化妆完毕,周军已用木棍塞住缺口,齐军再次进攻,已经冲不进去。

周武帝本已引兵西归,闻平阳危急,又率军赶至平阳,会集诸军,向齐军发起猛烈攻击。齐后主与冯淑妃在阵后并骑观战,东边稍退,齐后主便与冯淑妃率先逃走,齐军见皇帝先跑,随之全线溃败。齐后主逃回晋阳不久,周军又尾追而来。齐后主任便命安德王高延宗为相国、并州刺史,总领山西兵,自己却不顾群臣劝阻,在夜里砍杀守城门的士兵,率少数侍卫逃出晋阳城。他想投奔突厥,侍官多所不愿,许多人半路悄悄溜走。领军梅胜郎也百般谏阻,他这才带着剩下的数十人逃到邺城。穆提婆见大势已去,不得己投降了周军。

周军包围了晋阳,高延宗在北齐留守将帅的坚决要求下,即皇帝位。周军四面攻城,终于攻破东门,周武帝率数千人冲进去,却在城内展开基战,周武帝几乎被困在城内,好不容易才突围出城。直到二次组织攻城,才占领了晋阳,俘虏了高延宗。谁知齐后主在邺城,听望气的人说,当有革易,遂禅位于太子高恒。次年正月,高恒即位,是为幼主。改元承光,尊齐后主高纬为太上皇,朝政大权却仍掌握在高阿那肱手里。高阿那肱对主战将领颇为猜忌,于是齐军士气聚而复散,更加离心离德。周军进兵邺城,齐军出击,大败而归,高纬只得带上高恒东逃。周军攻入城内,俘获百官。高纬逃至济州,留下高阿那肱守济州关,又与穆后、冯淑妃、高恒、韩凤等数十人逃至青州、准备投奔江南的陈朝。不料高阿那肱表面上虽劝高纬先居住青州,暗地里却勾结周军速至青州,将高纬、高恒等人全部俘虏。北齐灭亡。北齐自显祖文宣帝高洋至幼主高恒,凡6帝,28年。

北方自东西魏分裂以来,已近半个世纪,至此终于统一。周武帝准备乘势“平突厥,定江南”,统一全国,可是不久他便病死在征讨突厥的途中,统一全国的事业未能由他完成。但是他为统一所作的一切准备并没有白费,为后来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周宣帝杨皇后

北周宣帝宇文杨皇后名叫丽华,是隋文帝的大女儿。宣帝当皇太子时,周武帝作主让他娶杨皇后为皇太子妃。宣政元年闰六月,将她册封为皇后。宣帝后来自称为天元皇帝,称杨皇后天元皇后。不久又册封了天皇后与左右皇后,同杨皇后共有四位皇后。宣政二年,宣帝下诏说:“上天降下二女作舜的妃子,从此皇后的德行便与君王交相辉映;天上排列着四颗代表嫔妃的星星,从而向人世显示上帝的原则。我效法上苍,考察古代的法则,封立四位皇后。使后宫制度符合正确的准则,希望借此发扬柔美的德行,增加祭献祖先的子嗣。近来虽然赐予特殊的礼仪,名称还不太适合,现在根据天象,进一步赐予美好的名称。”因此杨皇后与其他三个皇后前都加上“大”字。宣帝派人手持皇帝符节册封杨皇后为天元大皇后说:“你内含美质,德行显扬,行为正确,遵循正道,使祭礼宴飨庄严肃穆,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所以用这一显耀的名号嘉奖你,以宣扬你的美名。希望你恭敬地实践你的美德,以报答这一神圣的任命,和我一起共同把事情办好,难道还不应该慎重吗。”不久又册封了天中大皇后。同杨皇后一共有五个皇后。

杨皇后性格温和,不妒忌,其他四个皇后及嫔妃们都喜欢她并敬重她。周宣帝后来越来越昏庸残暴,喜怒没有节制。曾经指责杨皇后,想办她的罪,杨皇后举动安详,言语和表情都不屈服。宣帝大怒,于是让杨皇后去死,逼着她自杀。杨皇后的母亲独孤氏听说这个消息后,到宫门前向宣帝道歉,叩头不止,直到头上的血都流了出来。杨皇后才得以免遭杀害。宣帝去世后,静帝宇文衍尊奉她为皇太后,住在弘圣宫。

起先,宣帝患病,令杨皇后的父亲到禁省中服侍。当周宣帝病危时,刘、郑译等人趁机谎称宣帝下诏,让杨皇后的父亲接受遗诏辅佐静帝执政。杨皇后开始虽没有参与谋划,但因静帝年龄幼小,担心朝廷大权落到其他人手中,对自己不利,听说刘、郑译已经发布这一诏令,心里为此很高兴。后来知道他的父亲有别的阴谋,心中很不服,并在语言和表情上显示出来。当隋文帝代周建隋时,她更加愤怒痛惜。隋文帝又不能为此指责她,心中很有些惭愧。开皇六年,隋文帝封她为乐平公主。后来又商量想让她改嫁,杨皇后发誓不答应,于是不再提这事。大业五年,她跟随隋炀帝到张掖,在黄河西边去世,终年49岁。隋炀帝回到京城长安后,下令有关机构配备礼仪,将她安葬在宣帝的定陵。

刘裕篡晋

晋元兴元年(402年),门阀士族谯郡桓玄代晋建楚,自立为帝。次年三月,出身寒门士族的北府旧将刘裕、何无忌占据京口(今江苏镇江),刘毅、孟昶等制据广陵(今江苏扬州)起兵,打着恢复晋室的旗号,讨伐桓玄。刘毅等帅兵到京口与刘裕会师。然后,合兵进攻建康。讨伐军迅速击败桓玄的抵抗,进而占领建康。此后又派刘毅等帅军西上追击桓玄,陆续镇压了桓玄势力的反抗,迎回被废的晋安帝重登皇位,重建东晋。刘裕起兵成功,任使持节、都督扬、徐、兖等八州诸军事、领军将军、徐州刺史、从而掌握了军权,尤其是掌握了北府兵这支最精锐的军队。义熙四年(408年),刘裕又升任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的要职,他实际掌握了东晋政军大权。

南燕慕容超认为南方软弱可欺,屡次派骑兵侵入东晋边境骚扰和劫掠人口。刘裕于义熙五年(409年)出兵,北伐南燕,出兵两月后就已包围了南燕首都广固(今山东省益都北),南燕惊慌失措,向后秦求救,秦却未派兵。晋义熙六年(410年)三月,刘裕大军攻陷广固,生擒慕容超,灭掉南燕,收复了青兖广大地区。刘裕声威大震,时人无可匹敌。在刘裕北伐之时,盘踞广州的卢循、徐道覆率部北上,图谋争夺政权。他们在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大败东晋江州刺史何无忌,声威大振,兵锋直指建康。刘裕闻讯,急忙班师回朝,亲率数十人匆忙赶回建康。当时地位和实力仅次于刘裕的豫州刺史刘毅为壮大声势,不听刘裕指挥,率军二万从姑熟溯江而上,以阻击卢循军队。六月,双方战于桑落洲,刘毅大败,狼狈逃走,至使声望一落千丈,这时建康城内,人心惶惶,很多人提议迁都江北,遭到刘裕坚决反对,宣布内外戒严。同时,征发居民修筑防御工事,此时大批援军从而陆续赶到。卢循闻知刘裕还都,就很想退兵,经徐道覆力争,犹豫多日才继续进兵。刘裕也得到了周密部署的时间,坚壁不战。卢循因师老兵疲、给养因难,被迫退回寻阳。试图西取荆州,徐道覆部却遭到失败。卢循、徐道覆又率部东下,与刘裕军激战,又遭惨败,遂率部南逃,不久全被晋军迁灭。

卢循的起义被平定后,刘裕与刘毅的矛盾已日趋激化。晋义熙八年(412年),江州刺史刘毅移镇荆州,力图割据,于是取江州兵和豫州西府文武万余西上。由于刘毅文温尔雅,颇得徒有虚名的名士如谢混等人的欢心,而刘裕气质不文,在结交高级士族方面处刘毅的下风,心中十分不满。这时,刘毅又要求允许起用从弟刘藩做他的副手,以党徒郗僧施担任南蛮校尉的要职。刘裕感到分裂在即,决意先发制人,先收杀刘藩、、谢混等人,他命王镇恶为前锋,自己亲统大兵征讨刘毅,不久就攻克了江陵,刘毅逃走,后不得不在牛牧佛寺自杀。刘裕随之又潜回建康,诱杀了心怀狐疑,欲谋叛乱的豫州刺史诸葛长民兄弟。刘裕在寒门士族中确立起独一无二的统帅地位。军权的高度集中,使寒门土族得以有效地利用武力谋取更大的利益,为王权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谯纵乘东晋衰乱,占据四川称王。后谯纵常与醒玄从兄桓廉连兵侵扰东晋,威胁荆楚。义熙九年(413年)一月,刘裕命大将朱龄石率众二万攻蜀谯纵,力克平模,谯纵部将相继奔溃,谯纵弃成都出逃,尚书令马耽在成都投降,益州就这样被东晋收复。

刘裕讨伐刘毅时曾任命宗室司马休之为荆州刺史。几年后,刘裕嫌忌司马休之在江陵深得人心,以休之子文思犯法而休之不肯严惩反而心存怨气为借口,下令讨伐休之。东晋雍州刺史鲁宗之及其子鲁轨担心不为刘裕所容,和司马休之连兵抵抗刘裕。休之等兵败后投后秦。义熙十二年(416年),后秦派遣鲁宗之子鲁轨率兵进犯襄阳,骚扰荆楚。这时,后秦皇帝姚兴突然病故,其子姚泓继位,后秦王室内部不和,发生内讧。是时,北魏拓拔氏跨有并冀,大夏赫连氏虎据朔方,都牵制了后秦相当一部分兵力。刘裕在义熙十二年(416年)九月,亲统大军,北伐后秦。北伐大军兵分四路,水陆并进,浩浩荡荡。檀道济、王镇恶所属二部进展十分迅速,所至望风归降,十一月就占领了洛阳。前锋随之进抵潼关。刘裕主力部队也击败了北魏的骚扰,也顺利抵达洛阳。然后又兵分两路,继续向长安进军。义熙十三年(417年)九月,刘裕军攻入平朔门,姚泓出降,后秦灭亡。十二月,刘裕留守建康的心腹、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病死,使本来想留在长安经略西北的刘裕担心后方发生变化,于是决定返回江南,而留其次子义真镇守长安。刘裕此次北伐,收复了大片国土,并牢固地占有了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威望更加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