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三明市情概览
7490100000002

第2章 政区概貌(2)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终于在学术上形成一门独立学派---闽学。“闽学四贤”,除李侗为福建南平人外,其余三位均为三明人,三明是当之无愧的“理学故里”。

4.客家祖地

三明是客家人集聚地,是亿万世界客属乡亲的祖地之一。

宁化石壁客家公祠被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1.2亿客家后裔公认为“客家人的总家庙”。秦汉时期,迫于战乱等原因,就开始有中原汉人南迁进入三明,西晋末年、唐宋时期,又数次大规模南迁。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辗转流离,入赣南、赣东进闽西、闽北,借助武夷山屏障和滔滔赣江、汀江和闽江,拓垦耕耘,筚路蓝缕,创家立业,繁衍子孙。他们守望中原文化的内核,历经数百年的兼容并蓄,形成汉民族中一支个性鲜明的客家民系。明清时期,为了图存求强,境内客家人又沿着赣江、汀江和闽江流域向西、向南、向东迁移,有的漂洋过海,转港台,下南洋,至欧美,客家子孙逐渐繁衍四海,遍布全球。经沧海桑田的洗礼和岁月的千锤百炼,客家人积淀了内涵厚重的客家精神,创造了丰富的客家文化,在中华文化大系中留下辉煌一页,并远播寰宇。血缘是根。20世纪80年代始,成千上万播迁世界各地的客家裔孙,牢记根之所在,慎终追远,到三明寻根谒祖、观光旅游、投资兴业。每年世界客属乡亲在宁化县石壁举办公祭活动。2012年,在三明成功举办第二十五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5.“闽师”摇篮

三明师范前身为全闽师范学堂(简称“闽师”),由闽人陈宝琛倡创办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为福建省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也是全国最早创办的师范学校之一。民国27年(1938)3月,“闽师”随省政府内迁永安,民国31年(1942)改称省立永安师范,1971年11月又改称三明师范学校。1999年9月,三明师范学校与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教师进修学院“三校一院”合并组建为三明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8日,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成立为三明学院。

6.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

三明是全国重点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区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在境内先后建立宁化、清流、归化(明溪)、泰宁、建宁、将乐、沙县、永安、澎湃、泉上、代英11个县苏维埃政权或革命委员会,大田、尤溪为中央苏区区域,开展建党、建政和扩红活动。自1930年6月至1933年底,境内各县共有3万多人加入红军,仅宁化县在1933年参加红军的人数就有1.3万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了征战足迹。至今保存完好的革命文物有宁化红军医院旧址、长征集结出发地、北山革命纪念园、清流林毛泽东同志旧居、建宁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旧址、泰宁红军街等。

三区域特征

1.国家商品粮基地

三明是省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全市耕地面积18.935万公顷,省级商品粮基地县有永安、明溪、清流、宁化、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等9个县(市),其中除永安外的8个县还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全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占全省的85%,再生稻和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全省最大,再生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名列全国前茅,再生稻再生季最高单产曾7次刷新世界记录。宁化、清流两县是福建省四大烤烟生产县之一。建宁莲子、永安贡鸡、沙县板鸭、明溪肉脯干、清流豆腐皮、将乐西山纸等土特产品,在全国闻名遐迩。

2.全国重点林区和生态之城

三明是福建省重点林区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为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和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人们素有造林、护林传统,特别是1989年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五七”造林绿化宜林荒山目标要求后,造林护林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境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89.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5%。其中有商品林地141.9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地面积47.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是全国四个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享有福建“绿色宝库”和“生态之城”的美誉。

3.新兴工业城市

三明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福建省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境内有冶金、化工、煤炭、机械、纺织印染、塑料、造纸、森工、建材、电子、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重点发展冶金、林产、机械、矿产、纺织、化工、建材、生物医药等八大产业集群。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10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94家,全省最大的钢铁、化肥、水泥、煤炭等企业都在三明。全市的国家、省、市级投资区、开发区共有16个,其中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属国家级园区。

4.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祥地

三明市率先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先后开展了“三优一学”、“五讲四美三热爱”、“树立三明精神”、“满意在三明”、“区域共建”、“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城市”、“以城带乡,建设新农村”等一系列活动。1984年6月,全国“五四三”会议在三明召开。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全市又通过单位组织学习、成立三明市文明市民学校,对市民进行系统的“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三热爱”(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三明市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1999年9月,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召开的表彰全国精神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电视电话会议上,三明市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随后,全市着重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至2009年,三明市已连续4次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5.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已有1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近上千个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9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有5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1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市有2个世界级(中国丹霞·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泰宁世界地质公园),56个国家级、100多个省级的旅游景区。泰宁县、清流县分别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和中国旅游生态大县,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品牌十强景区。

6.海西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三明自古是连接沿海、辐射内陆的水陆交通要冲。沙溪、金溪、尤溪三大水系顺闽江经南平、福州与海运相连接。167公里的鹰厦铁路大动脉,由北而南贯穿境内。国道205线和省道102线、212线为枢纽的公路网状四通八达,通车总里程473.48公里。1993~1998年,实施公路“先行工程”建设,对境内205国道及省道繁忙路段进行二级路改造,初步形成“两纵一横”高等级公路主骨架。1995~1997年,实施行政村“通路工程”。2001~2005年,多条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三明段开工建设和进行前期工作。尤其是2005起,现代交通网络建设步伐加大。至2012年,境内已建成长深(长春-深圳)、福银(福州-银川)、泉南(泉州-南宁)等多条高速公路过境线及连接线,并有湄渝(湄州湾-重庆)及厦沙(厦门-沙县)、永漳(永安-漳州)等多条高速公路过境线正在建设,通车里程达到1022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通车里程居福建省第一;凭借便捷的高速路网,可实现2~3小时到达福建沿海中心城市福州、厦门、泉州和江西、广东部分城市;快速铁路建设正在加速,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快速铁路750公里,连接江西南昌和福建福州、莆田的向莆铁路已建成通车,1.5小时就可到达福州港和湄洲港;三明机场新址已动工建设,争取用年时间建成投入使用,可与国内各大城市通航。这对推动三明发展特别是海西生态工贸区建设将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