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三明市情概览
7490100000012

第12章 中国共产党与政权(8)

发展农业产业化1998年,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优惠政策意见》,对龙头企业在征地、办证、融资、税收等方面制定16条扶持措施,每年拨出100万元扶持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并制定《农业产业化“十五”发展规划》。1999~000年,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的通知》等4个配套文件,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发展。2002年,全市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04家,初步形成林竹产品加工、莲子系列加工、粮食转化加工、果蔬产品加工、禽兽业加工等产业链。至2005年,全市五大主导产业产值达92亿元,比2000年增长50%,占全市农村牧渔总产值的68.1%。全市市、县二级农业龙头企业150个,实现产值(销售额)80亿元,联带农户75~80%。

开展“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竞赛1999年1月,市委、市政府颁发《三明市开展项目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市项目年活动领导小组。2001年,项目年竞赛活动的开展推动经济的增长,20个重点绩效建设项目有11个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202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有10个投产。2005年,市政府引导项目向工业集中区聚集,实行大项目全过程服务,通过竞赛活动,推动15个生产项目建成投产,7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全部实施。

建设海西生态旅游胜地1999年12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三明市旅游产业领导小组。2000年2月,市政府制定《三明市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并首次召开三明市旅游工作会议。同年4月,市政府颁布《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决定》,对旅游业在发展目标、树立品牌、政府投入、部门筹资、社会投入、环境保护等18个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市政府每年安排200万元以上用于发展旅游事业。2001年12月6日,三明市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2年11月,三明市顺利通过国家、省旅游局2002年度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复核。2004年,力推泰宁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1月,泰宁国家地质公园以第二名的高分通过评审,列入第二批世界地质公园推荐名单。2005年,市政府组织编制“十一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和生态旅游规划,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发展格局,推出永安九龙壁旅游度假区、泰宁旅游综合开发等50个旅游项目对外招商。12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旅游产业作为全市主导产业的地位、目标和重点,制定发展旅游产业的奖励办法和优惠政策。当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泰宁国家地质公园正式进入世界地质公园行列。2012年,围绕建设海峡西岸重要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的总体目标,加快项目建设,推动全市旅游业踏上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全市全年共接待游客1262.2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1.0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6.1%、16.9%。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2003年12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决定从三明的实际出发,加快实施工业立市、生态兴市、科教强市三大战略,建设福建省的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生态旅游胜地,逐步形成经济繁荣带、产业连接带和特色经济圈的发展格局。其中经济繁荣带:抓好以市区(三元区、梅列区)为中心,永安市、沙县为次中心的铁路沿线经济繁荣带建设,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努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发挥支撑、示范和辐射三大作用;产业连接带:尤溪、大田县主动接受省会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辐射,加快资源转化、产业升级和外引内联,成为连接山区和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纽带;特色经济圈:泰宁县、将乐县立足旅游、水力、电子等产业优势,创特色、打品牌、增总量,加快建设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生态旅游区;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建宁县打好“老区”和“客家”牌,壮大食品、农林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逐步建成特色各异的生态效益型经济区。

信访工作1953年3月,永安专署制订《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群众工作制度》。1954年,共受理信访2102件(次),其中来信1884件,已办结1600件,办结率为84.9%。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信访工作建立“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岗位责任制,制定“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的目标管理办法。1984年8月起,市政府决定建立市长接待日制度,每月最后1天为市长接待日。坚持按时接待,做到有接待室,有登记簿,有批办单,有办结表,有复信,有回访。1990年4月,市委、市政府信访办公室改称中共三明市委、市政府信访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归政府序列。1993年,对涉及腐败问题的信访件制定三条规定:凡涉及腐败问题的信访件一律转有关部门查处,重大问题及时呈送市领导阅批;做好上级和市领导批示件的督办反馈和答复信访人的工作;严格保密制度,做好举报信访件的保密,保护举报人。1998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制定《关于处理群众越级来市集体上访工作预案》。2000年,全市开展历年来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排查处理重大信访问题和信访积案370件。其中,省排查9件,解决28件;市排查122件,解决117件;县排查219件,解决213件。2001年,市委、市政府把信访工作列入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综治考评重要内容,层层签定责任书。

012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分别到市信访局接访群众,共接待群众来访41批次227人次;其他市委常委和副市长做到每周一或每月15日轮流到市信访局接访群众,共接待群众来访680批次2181人次,当场解决信访问题388批次,当场解决率达57.06%。

外事活动新中国成立初期,三明地方政府很少单独进行外事接待活动。1958年,三明进行重工业基地建设,邀请外国专家到三明考察和协助工作。1976年,接待来自日本、美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客人2批,147人。改革开放后,三明作为对外开放城市,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外事往来。20世纪90年代,三明市团组、人员出访以技术考察为主,也有经贸活动、出国留学、劳务输出等。997年9月,三明市与美国兰辛市建立友好关系。2001年,三明市与日本冲绳市开展友好交流,交换两市的基本情况和对外经贸合作资料,双方正式签署友好交流关系协议。2002年,沙县与日本冲绳县那霸市与那原町签订发展友好交流意向书。004年9月8日,三明市与匈牙利布达佩斯市十五区正式签订《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2001~2005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13次率团出访匈牙利、意大利、美国、瑞典、法国等国家。美国、法国、英国、日本、韩国、荷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官员或民间团体先后到访三明。

012年5月,三明市组团赴东南亚的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等三国开展以“叙乡情,谋合作,求共赢”为主题的经贸交流活动。全年共办理因公出国境146批311人次。其中,本地团60批202人次、省组团74批95人次、北京组团12批14人次。

华侨事务1950年,永安专署拨大米4.5万公斤、人民币3400元,救济部分困难归侨、侨眷。1955~1978年,永安、清流、建宁、宁化等到县先后安置印尼、缅甸、越南等国归国华侨10389人。1988年,市政府落实侨务政策,共有281宗归侨、侨眷历史冤假错案和82宗历史遗留沉案得到平反、纠正和妥善处理。同时,大胆培养、使用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干部。至1992年底,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干部任副厅级职务的有8人,任处级的有14人,任副处级的有63人。20世纪0年代初,市政府出台《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外商来三明投资的优惠规定》。1994年,三明市率先在全省实行一头对外,内部分流的税外收费办理,减轻三资企业负担。1997年5月,成立三明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9月,成立三明市投资服务中心。至2005年,市侨务部门共接待来自东南亚、欧洲、美洲、非洲等地区的华商50多批次,协助促成合作项目78个,总投资11127万元,合同利用外资8446万美元。全市华侨捐赠款物累计折合人民币达2534.65万元。全市有侨资企业66家、外资企业403家,占全市企业的91%。2012年,全年新录入侨情资料133条,接待归侨侨眷来信来访91件次。

其中,来信10件,办结率达到98%。全年海外华侨华人共计捐赠894.08万元。

台湾事务1993年,据市委对台工作办公室(简称市台办)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三明市去台人员共454人,其中三明市区1593人。1995年石壁客家公祠落成后,市台办联络邀请台湾客家人来宁化寻根谒祖,参加“世界客家祭祖大典”活动。1998年8月中下旬,市商会组织5家私营企业赴台考察,有3家企业与台湾企业签订5项合作和贸易协议,对台出口金额1300万元以上。2001年,在全市台办系统中开展“双百”(走访百家次台资企业、为台资企业办百件次实事好事)活动。2003年,全市累计批办台资企业196家,总投资1.75亿美元。2005年5月28日,三明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正式成立,建立健全全国90余家台协会及所接触台商档案库。同年,全市累计批办台资企业208家,总投资1.75亿美元。投资领域涉及机械、电子、纺织、林业、农业、化工、建材、旅游、生物制药等10多个行业。来宁化祭祖的台湾客家人已达1000多人次。2012年11月17日,举行明台媒体记者交流座谈会,两地记者共同深入宁化、清流、永安等地参加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新闻采访报道。

港澳事务1993年,全市新批办企业178家,其中侨港企业占89%,合同利用外资1296万美元。1996年,侨务部门先后接待、访问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美国、法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1500人次,其中重点团组21批360多人。1997年6月在香港回归之际,三明市多家单位联合召开“三明市归侨侨眷迎回归、爱祖国”座谈会,并举办“迎回归联欢晚会”。6月30日晚,三明市举行庆祝香港回归大型文艺踩街和焰火晚会。1999年12月19日,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在三明市影剧院举办《欢天喜地庆回归》晚会,喜庆澳门回归。2004年,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深化明港澳经济合作工作方案》,按照“珍惜机遇,优势互补,重点推进,共谋双赢”的方针,加快推进明港澳经济合作交流。

至2005年,三明市利用客家文化资源搭建联系桥梁,邀请港澳台客家人到三明境域寻根谒祖,参加世界客家祭祖大典,开展客家文化研讨、世界客属恳亲等活动1000余人次,并在尤溪、泰宁、将乐、沙县开展以朱子文化为核心的理学文化研究,突出民俗和宗亲文化交流。2005年,全市新批外商企业07个,比上年增长23%,其中侨港企业占80%。2012年3月,由香港驻粤办、省港澳办主办,三明市港澳办协办的“见·识香港”图片展在三明新华都广场举办,详细介绍香港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合作与交流取得的成果。

行政服务2002年7月,成立三明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简称“市行政服务中心”)。中心建立审批服务网站,设立统一收费窗口、项目代办服务站,设有投诉电话、评议意见箱,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2003年,进驻行政服务中心的市、区(梅列区)部门和单位48个,行政审批、服务项目553项(市级28个部门、375项;区级21个部门、178项)。8月15日起,对部分企业设立、变更前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第一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有市、区(梅列区)17个单位、17项审批项目、34类试点企业。按告知承诺制共同联审联办办理审批213件。167个承诺办理的项目按即办件办理,当天办结率达75%以上。2004年,窗口服务项目增至700项。对汽车城、服装城、汇天药业等69个重点、重大项目坚持全程、全方位,跟踪回访,督办落实服务。2005年,修订《三明市市级基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联审联办实施意见》。从组织领导、服务承诺、项目管理、审批授权等9个方面,率先在全省出台《关于规范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暂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