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诗与思的交响
7487100000083

第83章 我眼中的台湾与香港

2011年1月至2月,我接连走访了台湾、香港和澳门,是有生以来出境最频繁的一次。台湾、澳门是第一次踏上,香港则算旧地重游了。

在去台湾之前熟人、同事都对我说了台湾没什么看头,就像我们的一些乡镇那么落后,这很使我对资本主义和自由社会产生质疑,台湾经济起飞比我们早了十几年,难道现在真的停滞不前,难道他们就整日陷于蓝绿之争而疏于经济吗?

果真有些。

台北的街市景观肯定不如与之大小相近的杭州、深圳、大连一些城市,高楼不多,就一座101大楼也显得鹤立鸡群。从台北到台中的高速公路陈旧拥挤,又提不起速度,一般就在40~50公里/小时,哪比得上我们现在新拓的福厦高速路。而今年新春节日我在香港度过,终于在享受消费之中发现了香港的“破绽”,那里的小吃、面点太差了,味道还不如我们乡下的一个小店。面对这些不该存在的落后,难怪大陆人很有一种自满心理,认为我们发展的成就确可以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面前“牛”一把了。

大凡一个人由穷变富会表现出两种心态:一是四处显赫张扬,极力想抹去穷酸的印象;一种则低调行事,知道只有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强了,别人才会真正尊敬你。前者是典型化的暴发户心理,后者则富含着很高的文化智慧。

在我看来。大陆前往海外的人多少有些一个暴发户的样子和心理,刚刚阔了点,就把眼睛高抬,开始鄙视起过去曾经朝思暮想的境外和国外。我敢说过不了几年,一定会有人从美国、日本等国回来后,对这些国家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常说不能以貌取人,这对一个国家、城市也是同理,不能以貌取国,以貌取城。一个国家形象如何,一座城市建设好坏,除了经济实力的体现外,政治制度、历史积淀、文化差异以及人的精神状态等各项因素都得纳入其中,而我们恰恰仅从“形”上去简单定论一个国家和城市,忽略了“质”的把握。台北的高楼是不多,香港的面点也太咸,好像不符人们心目中的样子,但这仅算是这些城市的瑕疵,我们应当折服于这些城市的文明程度,人们的精神状态,这是大陆每一座城市难以企及的。

文明在一座城市并非外化为景观建筑、道路交通,而是市民的行为举止、谈吐仪态。台湾、香港、澳门的市民绝对不会插队购物,不会随地吐痰,不见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而这些不文明的举止在大陆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近期媒体报道大陆客在台湾阿里山游览时为争坐小火车大打出手,造成极坏的影响,媒体还同时把大陆人在台湾购物时插队,随地吐痰,街面上吵吵嚷嚷等重重不良行为通通曝了光,让人大跌眼镜。台湾、香港人肯定在嘲笑大陆人的不文明,但我相信,几十年前他们的行为举止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他们忘了,而这一遗忘却带出了几十年文明的差距。的确,大陆与之最大的差距就在此。

正如有人呼吁的那样,到香港、台湾不要光顾着他们的美景、美食,还要吸取他们的美德。

2011216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