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
7483700000074

第74章 跋

刘春民

作为明代通俗文学家的冯梦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于明崇祯七年至十一年,出任寿宁知县。

纵观冯梦龙的为官之道,他以关心民瘼为首倡,“余虽无善政及民,而一念为民之心,惟天可鉴”。他提出了系统的施政纲领:“险其走集,可使无寇;宽其赋役,可使无饥;省其谳牍,可使无讼。”他在施政中有意识地“以勤补缺,以慈辅严,以廉代匮,做一分亦是一分功业,宽一分亦是一分恩惠”,“作事不求名而求实”,任上惠政得民,没有丝毫的懈怠。

初到寿宁,冯梦龙见到的是一片破败景象,城门崩塌,学宫倾圮,百废待兴。他便一件件地做,筑城墙,修城门,建谯楼,设司更,修学宫,立月课,省迎送,复东坝,设仓贮,除虎患,禁溺女,正民风,断讼案,洗民冤……然而寿宁贫穷,县府乏资,一些必备的设施也没钱修建,冯梦龙便带头捐俸集资,积极地实现寿宁“无寇”、“无饥”和“无讼”。在寿宁知县任上,冯梦龙抑强扶弱,为官清廉,勤于施政,政绩斐然,以“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有礼”得到了民众的拥戴。

可以说,冯梦龙是寿宁得天独厚的文化名片,早在1985年10月,全国首次冯梦龙学术讨论会就在寿宁召开。此后,一股冯梦了长足进步,评价日趋客观公正。但就全国范围来看,对冯梦龙的挖掘、研究依然主要集中于其对文学的贡献上,对其身为福建寿宁知县为民、务实、清廉方面的挖掘与研究尚不深入。

今年恰逢冯梦龙诞辰440周年暨入闽380周年,为了更好地从勤廉文化和通俗文艺两个角度挖掘、研究冯梦龙,以古鉴今,以史为镜,通过对冯梦龙文化的挖掘、研究与整理,推动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升寿宁文化软实力,年前寿宁县委宣传部召集了部分文学爱好者和部份寿宁县监察学会会员,以筹备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名义,就冯梦龙在寿宁的文化进行了挖掘。现经过他们入乡村、访民众、查史料,苦心搜集整理,欣慰地看到《冯梦龙寿宁民间传说》付梓。每一篇故事、每一则传说,看起来轻松,可为整理所做的却是披沙砺金的工作,绝非易事,无不凝结着采录撰稿者的心血与汗水。其中,很多冯梦龙在寿宁的传说、故事与逸闻,都是鲜为人知的。本书可谓为打造冯梦龙这张寿宁历史文化名片,又增添了一块砖瓦。同时,这里还要感谢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江苏省吴歌学会会长、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州市冯梦龙研究会名誉会长马汉民先生,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披阅初稿,提出意见,给予鼓励,为本书作序。

借此,我真诚地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全方位、多角度地把寿宁传统文化的系列文章做好做实,在更高的历史文化起点上,全面展示寿宁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风貌,促进寿宁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

2014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