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消香断:李家宁品《红楼》
7483200000033

第33章 天外来仙(2)

照石头的说法,为了这番托付,警幻仙子大发慈心,先是让贾宝玉看了几眼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浏览个大概,又听了天上妙音,新制《红楼梦》十二支,皆由天上仙女歌舞演唱,真可谓极尽声色之娱。无奈贾宝玉不解其中妙,“警幻见对宝玉的教育不见成果,因叹:“痴儿竟尚未悟!”于是,进行最后一课,情欲洗礼,也就是性教育。并且称贾宝玉为“天下第一淫人也”,就是那个“意淫”的说法,把个贾宝玉吓得够呛。这警幻仙子接着把自己的妹妹乳名可卿,许给宝玉,更可骇者,这个仙女的模样甚是鲜艳妩媚,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真是把天上地上美女之最,都给你搜罗过来,集于一身,让你贾宝玉经过这一遭,再没什么想头了。于是在梦境天上,就有了贾宝玉的第一次性经历。这个情节是意味深长的,试想经历过天上仙界的那番云雨,再看那秦可卿袅娜纤巧,荷袂蹁跹,羽衣飘舞,姣若春花,媚如秋月,风情万种,天姿绝色,别的俗粉拙艳还有什么意思?有道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如警幻仙子所说,仙闺幻境之风光尚如此,何况尘境之情景哉?世间男女之事对贾宝玉再无吸引力了。

讲到这里,各位应该明白秦可卿是从天上来的仙女,下界是为了帮助贾宝玉做一番“情欲洗礼”,警示顽痴的。这样一位仙女自然不能久留在世,那会泄露天机。试想,如果她继续留在世上,整天在贾宝玉的眼前晃悠、提醒,哪天贾宝玉忽然醒过来,想起他那个梦境,发现天上的仙女原来藏在他们家,那可是麻烦大了。因此,随着宝玉梦里一声“可卿救我”,秦可卿就该离世回天上去了。也是因为她的仙女身世,当然就有些出身得不明不白。而且,她出场的气派也十分不同,她住的屋子那就是天上太虚幻境里才有的景:

说着大家来至秦氏房中。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而来。

宝玉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联珠帐。

宝玉含笑连说:“这里好!”

秦氏笑道:“我这屋子大约神仙也可以住得了。”

说着亲自展开了西子浣过的纱衾,移了红娘抱过的鸳枕。

于是众奶母服侍宝玉卧好,款款散了,只留袭人、媚人、晴雯、麝月四个丫鬟为伴。

秦氏便分咐小丫鬟们,好生在廊檐下看着猫儿狗儿打架。

也唯有秦可卿这样的屋子,这样的陈设,才能营造出天界温柔乡的风情,让贾宝玉在这里领略仙界云雨与凡界的不同。连秦可卿自己都说,她这屋子神仙都住得了,她自己就是神仙啊。神仙不但长得袅娜纤巧,跟那林黛玉一样,也是飘然若仙,一派风流之态。纵观《红楼梦》,用这种轻盈体态形容过的,只有林黛玉和秦可卿。神仙是不按人间的世风世俗行事的,何况她就是那主管情欲的神仙,一切情欲之事,在她都是理所当然。所以,秦可卿虽与公公贾珍有乱伦之恋,与丈夫贾蓉却从未红过脸。在第六回里暗示王熙凤与贾蓉有暧昧,但书里一再强调,秦可卿与王熙凤最要好,竟是一点也不吃醋。她那份平和随便,着实不是世俗里人。

作者赋予秦可卿诸多美好,无论她的生,还是她的死,都极尽铺张奢华。

原因是,这个人物对本书所起的作用十分关键,作者为了表示这个人物的重要,甚至把她排在十二金钗正册。据此推论,后来林黛玉魂归离恨天,警幻仙子势必派人前来接引,那时秦可卿将回来履职,毕竟,她是十二正钗中最早归天的,接引陆续归来的魂灵,非她莫属。

因为秦可卿是以仙女的身份来世间履职,作为级别那么高的警幻之妹,她的离开,也绝不能草草了事。因此,《红楼梦》里最盛大的出殡场面,安排给了秦可卿,用的寿材也是“王者”待遇,甚至出殡当天,街头上还真有人间的王---北静王为她让路。这是什么样的排场啊!此后,宁国府的贾敬,甚至再后来的贾母去世,都无法与秦可卿的离去相提并论。难怪古今读者学者,都在这个奇女子的旷世哀荣中迷了路。作者似乎担心他把秦可卿藏得太好了,为了再强调一下秦可卿身份不俗,让她临终之前,给王熙凤托梦,预告贾府将有鲜花著锦,烈火烹油之盛,同时警示贾府将要发生的几件大事,嘱咐王熙凤早作抽身之念,小小的泄露一下天机。这天机,本来只有警幻仙子才会知道的,提示那秦可卿是跟警幻仙子同一级别。有意思的是,那位给秦可卿让路的北静王,也应该算是人中之龙了,可是在天界仙女面前,却是一文不值的俗人,稍后,作者借一个缘由,安排他被另一位仙女林黛玉骂成“臭男人”。仙女就是仙女,不必买人间的账,作者也是很俏皮的。

可能有人会问:仙女秦可卿的出场,难道只是为了和贾宝玉有那梦里的一段云雨情?正是。不仅如此,宝玉从梦中醒来,接着就在现实里与袭人有了一次真正的云雨,跟袭人的这次,显然极端地索然无味,不及他梦中所遇千万分之一,让他深切体验了什么叫天壤之别。因为后来的大量证据显示,这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从此,贾宝玉终生再没有性活动。这两个紧接着的场景,历来被读者和学者们忽略掉了。相对于天上太虚幻境的声色情欲极尽张扬,这里,石头替作者打了一个大大的马虎眼,只用了几句话,轻描淡写地提到了宝玉与袭人这次云雨,还留下一个楔子:“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这句子模棱两可,藏了机关在里面,而且是《红楼梦》中另一个关键的机关。待秦可卿魂归太虚之后,就是这个线索在主导故事的推进了。

故事发展到第五回,宝黛二人都过了两小无猜的稚龄,不再是孩童了。为了保证故事向预定的“还泪”方向发展,主人公青春期的发育,是作者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只有进入青春期,才会有男女之间的情愫产生,与此同时也会有青春期性的冲动,那就落入俗套,有悖本书宗旨了。因此,天上的警幻仙子适时出面干预了,她调动在人世的仙妹秦可卿,速与宝玉“接洽”,务必将宝玉的情欲,扼杀于萌芽之中。顺便提一下,书里所言“情欲”,相当于现代所说性欲。第五回里给予的信息太多,有十二金钗正、副、又副册的预言,有《红楼梦》十二支新曲的演唱,有很多身前身后的警示,几乎没有什么人注意到,隐藏在这些大事后面的,贾宝玉的青春期正悄然来临,并且还没冒头,懵懵懂懂就被警幻仙子防患于未燃,先下手“洗”掉了所有关于“性”的念头。

对宝玉的洗礼是早就安排好的,那秦可卿早就等在那里了,因为她在天界太虚幻境的职责就是主管情欲,因此是分内的事。她必定是青春年少,仙姿国色,风华绝代,她在人世间短短的生命,只为了一个神圣的使命:帮助主人公进行一次情欲的洗礼,以完成那个洁净脱尘的爱情故事。当她完成了这个使命,上天安排了盛大的仪式,把她迎回太虚幻境。但是,风风光光、热热闹闹离开以后,她却在人间背负了近三百年“淫秽”的污名。

对于秦可卿这个人物的设计和安排,透着作者的得意和促狭,对她的结局,似乎也很费过心思和踌躇。在警幻仙子处,十二钗正册里,提示秦可卿应该是在天香楼上吊而死,后来作者显然改变主意,既然情欲是她分内事,因为情欲而死就很正常,改写成因病离世,却把那个结尾留在警幻仙子处,是为后来泪尽而死的林黛玉而设。因为后来“玉带林中挂”会与前面这个天仙秦可卿出现“重复”,两人都是天外来仙,总不能以同一种方式离开人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