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消香断:李家宁品《红楼》
7483200000001

第1章 序:传播经典,润泽心灵

《红消香断》,初听书名,不知道这是怎样一本书,不像散文,不像诗词,却颇似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李家宁老师请我为其作序,一时不知从何下笔。

但随着《走进红楼世界的最深处》、《红楼梦惊人之笔》、《生命是一颗通灵宝玉》、《多行不义必自毁,聪明反被聪明累》等一篇篇美文呈现在我眼前时,竟有再读《红楼梦》的冲动,不由自主地被其吸引---《红楼新探》中,李家宁老师对《红楼梦》的解读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另辟蹊径,有很多新见地、新发现,让人耳目一新、拍案惊奇。如: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让许多读者耿耿于怀,林黛玉在与薛宝钗的婚姻竞争过程中意外失手,让多少读者心理不平衡。“林黛玉早于薛宝钗进贾府,林黛玉美丽有才气,林黛玉没有理由失去贾宝玉的。”作者的见解是《林黛玉因一首诗失去了贾宝玉》,文中的剖析观点独特,娓娓道来,有理有据,似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诗意红楼》里,李家宁老师对《红楼十大名联鉴赏》颇为深刻,使人受益匪浅。《红楼梦》中第一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佳句,大家也都了解对联本身的含义是把假的当作真的,真的也成了假的,把没有的当作有的,有的也就成为没有的了。但李家宁老师对其鉴赏却不流于表面,而是能洞察到此联背后隐藏着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图:“曹雪芹为了避免在政治上因《红楼梦》引来祸害,逃避打击,他把揭露封建社会的没落,为封建王朝唱挽歌的真实意图隐蔽起来,为小说披上佛教的色空观念。”

“王熙凤---打得过流氓,斗得过小三”、“林黛玉---黛眉总锁秋风恨,玉质怎禁春日阴”、“刘姥姥---做到卑微不难,难的是在卑微之后心平气和”……李家宁老师精辟的《一句话点评红楼人物》,116句话,116个人物,可谓妙语如珠,惟妙惟肖。

……

《红消香断》一书,旨在表现万艳同悲、千哭一红。“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结局是悲惨的,但人生重在过程。书中有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红楼诗词的生动鉴赏,也有探秘红楼之最的愉悦。

《红消香断》,这是一个红楼爱好者的十多年研究硕果,也是李家宁老师诵读经典、勤于笔耕的成果。

滴水藏海,品铸师魂。作为福建省高级教师评委库评委、全国语文教改研究中心研究员的李家宁老师,在中学语文28年教学生涯中,勤于笔耕,精心辅导,先后有近20篇论文在全国、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教学刊物发表,70余篇新闻报道在县级以上报刊发表。辅导学生20余人次在全国及省、市、县等作文竞赛和演讲比赛中获奖。

尤其是在政和一中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教学中,李家宁老师的作文课、红楼、三国等名著鉴赏课生动精彩,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他的教育教学论文《思想之美》、《做一个魅力四射的语文教师》、《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重在抓关键词》、《张开思维翅膀,抒发个性创见》、《2013年全国高考作文最佳的切入点》、《作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展示不俗的实力,在同行中有不小的凡响。

李家宁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坚持创作,实属不易!

“此书出版后大部分送给学生和学校图书馆,为闽北教育和文化建设献出绵薄之力。”这是李家宁老师的美好心愿。

新年伊始,愿这本倾注着李家宁老师一片爱心和满腔热情的《红消香断》,能激发政和广大莘莘学子诵读名著、品味经典的兴趣,也希望有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加入到弘扬传统文化的队伍中,为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作出积极贡献。